APP下载

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变化

2021-09-10刘勇王可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动态分析教学服务

刘勇 王可

摘要:本文基于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以及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机的实地调研结果分析,试图分析说明学生保持和转变学习动机的原因,进而探索日语专业教学支持服务新模式,为改善和提高大学专业外语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生源来看,非大学所属地区非城市的学生比例高于同类调查的比例。第二,在校生学习动机从入学前对日语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的单纯兴趣和憧憬等主观感性动机,转变为以日语研究、获取利益等客观志向为主导的理性动机。第三,大学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育资源与服务是学生保持动机的影响因素。第四,加强高校基础日语教学,加大跨文化交际教学力度,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尤其重要。

关键词:日语专业;学习动机;教学服务;实地调研;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05-04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9年发表的统计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日语的人数从2014年约53万增加到2018年约66万[1]。然而,目前关于我国高校专业日语教育现状、在校学生构成情况以及学习动机的大规模调查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日语专业入学者特质能力的多样化,如何保障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是高等教育专业日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将从学习者本位的视角出发,考查教育供给者与需求者双方的关联性,选择具有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代表性的大学,就在校生的日语学习动机展开调研分析。

一、研究目的及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定

本研究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在校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通过量化分析与实地走访调研情况的对照,分析和比较各年级入学前后学习动机变化,结合对大学教育机关调查的结果,试图说明学生保持和转变学习动机的背后原因,结合大学教育对教育需求方和教育供给方进行双方向动态分析,探索日语专业教学支持服务的新模式,为改善和提高大学专业外语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选择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为本研究的实地调研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在日语教学的历史以及办学规模方面,该校日语专业始建于1973年,目前已形成包括本、硕、博在内的完备的培养层次。目前在全国500余个高校日语专业中,该校在校生人数列第2位[2]。第二,在日语教学水平方面,2013年至2018年,天津外國语大学日语学院为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中国的日本语教育共同合作单位,是我国日语教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在高水平师资建设、高质量成果产出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该校一直走在全国日语学科专业前列[3]。第三,在大学国际交流以及所在地域外资经济状况方面,目前,天津外国语大学与28所日本高等学府建立了友好校际交流关系。据日本苍苍社2018—2019版《中国进出企业一览》统计,截至2018年9月,在天津注册的企业办事处为536家,对日语专业人才具有持续性需求。

二、实地调研内容与基本情况分析

(一)实地调研方法与内容

2019年5月,本研究正式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见下页),共发放纸质问卷800份,有效回收623份,有效回收率为78%。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在校学生的个人属性、家庭以及地域来源、主要学习活动的时间以及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学习动机等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全体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一至三年级整体以及每个年级入学前后学习动机的变化过程。

(二)在校学生社会信息构成分析

如表1所示,女生占学生来源的80%以上,反映了外语学习者性别比例的传统现象。从具有重要社会学意义的主要指标来看,外省市学生与天津市学生的比例约为62%比38%,该结果说明,一方面,天津外国语大学为平衡区域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天津市学生与外省市学生之间在入学成绩上存在差异[4]。

学生生源地中农村与城市为4.3颐5.7,反映出日语专业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了培养外语人才的机会。另外,从学生父母的户籍来看,这一比例与其他高等教育调查当中的部属院校和高职高专吸纳的农村生源比例基本相同。

在学生父母职业特征方面,社会地位较低职业群体的比例为35%,与部属院校34.7%的比例几乎相同。地方外语院校日语专业在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了培养外语人才机会的同时,也为社会地位较低职业群体提供了求学深造的机会。

三、在校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学生整体学习动机分析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34项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项目,在以下分析中称为原变量。对每一项目给出四种选择(次序为:1很不一致,2不一致,3一致,4很一致)。为了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利用潜在变量解释客观原变量的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学生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学习动机原变量当中,抽取出了8个共同因子(信度系数均>0.9,可靠性良好),将其分别依次命名为:第一公共因子:现代日本文化憧憬志向;第二公共因子:日本研究志向;第三公共因子:掌握日语文字信息志向,第四公共因子:利益工具获取志向;第五公共因子:跨文化交流志向;第六公共因子:日本相关知识兴趣志向;第七公共因子:共通文化背景激励志向;第八公共因子:专业翻译志向。在此基础上,选定因子载荷量在0.50以上的原调查项目,将相同属性的项目归类比较。下面具体分析统计结果,阐述在校学生入学前后学习动机的变化。

入学前,学生的现代日本文化憧憬志向、日本研究志向以及掌握日本知识信息志向分别位于前三位;入学后位列前三位的学习动机是日本研究志向、日本文化憧憬志向以及利益工具获取志向。随着日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在校学生开始重视和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日本研究和利益工具获取志向因素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程度排名中有所上升。受日本动漫的影响,入学前的现代日本文化憧憬志向占有最重要地位,入学后的专业日语学习以及对日本社会的深入了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入学前第四位的利益工具获取志向,在入学后跃居第二位,大量日资企业落户天津,为地方专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就业机遇。

(二)不同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动机比较

对学生全体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入学前和入学后同样共八个种类的动机,被作为公共因子抽出。在按年级分层逐次进行因子分析时发现,按年级分出的公共因子在保持自身独立特征的同时,又兼顾具备了其他因子原变量的信息。为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对分年级得出的公共因子不再独立命名,而是采取上述原有公共因子名称累加的方式确定其名称,并且按照因子载荷量确定名称累加时的前后顺序。如全体学生入学前为日本研究志向,而一年级入学后,既有日本研究志向,又有日本知识兴趣志向的内容,于是将其累加成为日本研究知识兴趣志向。

如下页表2所示,一、二年级学生的第一学习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变化趋势,入学后对研究日本文化知识兴趣点增加,对象更加广泛,在前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分析时,属于对日本社会文化进行深层理解动机的内容,包含在一、二年级入学后的第一因子特征之中。说明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加深,学生对更多专业知识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在关键的日语基础阶段,如何加强和丰富学习支持服务与教育资源,对即将进入中级学习阶段的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仍然保持入学前对日本文化憧憬志向,说明学生的日语学习与兴趣联系紧密。处于教学模式核心地位的形式为教室集中授课,参与型学习形式可以改进和改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自发学习。

同时,专业翻译志向从一年级处于末位上升到第四的位置。一年级学生均为没有日语学习经历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一门新语言之初,很多同学会有不情愿或畏难、不安心理,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建立信心、培养兴趣尤为关键。

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对应届大学在校生的特点分析,发现对现代日本社会文化憧憬以及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兴趣属于综合型,日本研究属于研究深造型[5]。研究深造型动机实质目的是客观上暂时放弃收入的考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动机由综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反映出学科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三个年级学生入学后学习动机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入学前学生日语学习均为零起步,被调查者之间学习动机的差异不明显,具有很强的均质性。但是入学后经过一年以上的学习生活,全体调查对象的学习动机经历了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过程,趋于明确化和个性化。这反映出日语教学的多样性和自主学习中可选择性的背后影响因素的作用。

四、结语

本论文基于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及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机的实地调研结果,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的理论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利用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逐层分析和比较各年级入学前后学习动机变化动向,并且结合对大学教育机关调查的结果,说明和分析了学生保持和转变学习动机的背后原因,进而为探索和发现日语专业教学支持服务内容的新模式、保证和提高大学专业外语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学生来源来看,学生生源分布反映出外语院校日语专业多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子弟,社会职业弱势群体提供了接受高等外语教育的机会。第二,在校学生学习动机,从入学前的对日语、对日本的单纯兴趣等主观心情为主的动机,转变为以日语研究、获取利益等客观志向为主导的目标动机。第三,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师等教育资源与服务等因素影响学生动机。

调查结果证明,学生动机与利用日语谋求职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必要在选修课程中增加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同时,建立和巩固大学与相关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尤为重要,这对教师和学生把握和改善课程教与学的方向均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随着日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翻译志向动机有逐渐上升的倾向。专业翻译志向独立于利益工具获得志向之外,是具有独特性质和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意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得信心是一个重要课题。单纯的业务职场翻译固然保持着一定的社会需求,但是,为适应未来社会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要求,为了向世界准确表达、传递中国声音,翻译专业仍然是外语类大学的重中之重。本次以动机为中心的调查结果,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学教育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供给与需求是一致的。

本研究以实证的方法,以一种可视性强的科学调研方式,证明了学习动机与教学服务之间内在的密切联系,并针对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日语学习初级阶段,高校应把好日语语音语调关,利用多种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听、多看、多模仿的机会;利用国际网络空间与友好大学之间开展云课堂直播连线活动,让学生在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接触到地道的日语。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与日本大学生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交流渠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第二,高校应鼓励具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学生,参加第三方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作文竞赛、配音大赛等日语相关赛事,通过层层选拔开展群众性日语学习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日语水平考试,充分发挥日语中高级阶段学生吸收力强的特点,以考试促学习,实现口语听说能力上升到文章读写能力、翻译能力的转换。

第三,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毕业论文、考研等多重需求,高校应向学生提供到日资企业、日本相关机构的实习机会,利用交换留学短期访问等活动,设定课题、介绍经验,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不断满足留学前、留学中、留学后不同阶段学生的多重需求。

作为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学者们还可按照在校生的性别、出生地和父母职业的社会地位等社会指标检测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同时,具有不同的区域特性和家庭背景的在校学生有哪些具体的学习动机,也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05):1-5.

[2]修刚.转型期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4):1-6.

[3]修刚.三十年历史三十年华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05):3.

[4]修刚,李运博.中国日本语教育概观[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36.

[5]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2018年度海外日本语教育机关调查[EB/OL].[2020-11-12]. https://www.jpfbj.cn/sys/?p=4834.

(責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动态分析教学服务
基于污点传播动态分析的Android安全系统研究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企业融资效率动态综合评价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会计准则改革动态及相关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初探
据题类析高中物理动态问题的部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