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差异品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1-09-10陈莉

高考·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差异

陈莉

摘 要:本文通过一个阅读课型案例的分析,尝试超越英语课堂教学中固化的技能训练和固有的语言知识,来欣赏语言本身之美,来探讨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思想、文化、理念、价值等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英语阅读;文化;价值;差异;批判性思维

谈到英语教学与学习,从教学内容层面上必会涉及到词汇、语法;就语言技能训练要分听说读写;落实在课堂类型上则分导入课(pre-reading或welcome)、阅读课(reading)、听力课与写作课(江苏版教材中的Task)。以上这些是众所周知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也是常见的教学成果(成绩)评判标准主要涵盖的方面。但是教师的教学绝对不应该只是为了教授这些“知识”而苦苦钻研词汇教学、语法知识点讲解、精心出一份份“练习”让学生们落入“刷题”的圈套。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梅德明和王蔷主编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包括思维品质”问题,一方面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英文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两方面进行阐述和说明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就现实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材较少关注思维的培养,对于语篇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表层信息的获取和简单的意义推断,缺少对于思维能力系统培养的设计;二是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试题中思维的难度停留在语义的理解和阅读文章细节的辨析上,并没有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解读中就英语学科学习活动中的不同思维能力训练给出了建议:在学习活动中,要基于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系统训练。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语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文本,理清文本内在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已有的观点质疑与求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应该超越固化的技能训练与固有的语言知识,来探讨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思想、文化、理念、价值等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应该超越冰冷的字母,来带领学生体会文字之优美、文章之动人、思想之崇高。那么,究竟如何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来完成文本内容和知识点的超越?下文中,将以一个教学案例来尝试、来探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方法及其效果。

文本素材:Is there a Santa Claus?

课型:阅读教学;目标学生:高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关注文章中的中心句、词汇、难句及写作意图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2、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中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与意义;3、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被告知的事情”。

教学步骤:

一、层层设问导入话题

圣诞节是青少年喜欢的一个节日,是一个代表欢乐与礼物的节日,应景设置第一个情景交际的题目自然导入:When did you first hear about Santa Claus?这个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对圣诞与童真的美好回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随后,第二个开放性的问题来加深学生的思考:The belief in Santa Claus is based on the belief in …相信圣诞老人是因为你究竟相信什么?在原有的知识与理解上来打破学生的固有概念,超越物质层面,开启精神探索之旅,从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给学生阅读素材前,进入第二步骤,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故事的前因: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一个8岁女孩的一封信:Dear Editor, I am 8 years old. Some of my little friends say there is no Santa Claus. Papa says, “If you see it in The Sun, it's so.” Please tell me the truth, is there a Santa Claus? Virginia O'Hanlon 115 West 95 Street。以故事开始的课堂一定是动人的,学生都非常投入地想知道前因后果,那么自然地输入相关背景知识:The Sun: An important New York City newspaper at that time. The Editor: Church was a war reporter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 time that saw great suffering and a lack of hope and faith in much of society。这是当时(1897)一份重要的报纸,他的主编在美国内战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看不到希望的那巨大痛苦。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主编写给8岁小姑娘的一封关于“究竟有无圣诞老人”的回信。成人与儿童、现实与纯真的对比就这么直接而坦白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究竟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希望?随后,教师继续给学生强调:More than a century later it is the most reprinted editorial(社论) in any newspap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一个多世纪后,这篇社论成为转载次数最多的英文报纸社论。)

二、多样活动深入理解文本

学生拿到阅读素材后,在规定的时间(8-10分钟)内读完此封回信,并且是带着问题来阅读:Is there a Santa Claus? Is it good to believe in Santa Claus? 對于此问题,要求学生用文章中的句子和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一方面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对文章的初步梳理。

以小组讨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致末节:找出中心句、段落大意、词汇理解、长难句勾画。最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并进行长难句分析与理解:比如用翻译法欣赏第一段及倒数第二段中的长句:“In this great universe of ours, man is a small insect, an ant, in his intellect as compared with the boundless world around him, as measured by the intelligence to grasp the whole of truth and knowledge。在我们周围这个浩瀚的宇宙里,就智力而言,和周围的这个无边的世界相比,人类不过是只昆虫,一只蚂蚁,根本没有足够的才智去理解所有的知识和真理。” “Only faith, fancy, poetry, love, romance, can push aside that curtain and view and picture the supernal beauty and glory beyond。唯有信念、幻想、诗意、爱、浪漫,才能推开(挡住我们的)窗帘,让我们去看、去欣赏那无与伦比的美丽和荣耀。”这封信的语言情真意切、条理清晰又颇具思辨性,值得带着学生大声朗读、学习、体会并反思。

三、开放性讨论升华主题

理解完文章的字词句后,再次回到文章——这封信:Is this letter written to an eight-year-old? Why? 学生带着思考与感动读这封信,跟随老师的步骤彻底理解文章词句后,再次回到作者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师的意图就在于:超越文本素材本身,超越语言词句学习本身,而去批判性地思考。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呈现他们思考的不同角度与程度。有点学生回答说:“这封信也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为了保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未来的希望。”也有学生这样回答:“这封信是作者写给不相信爱与希望的庸俗的成人的,是对成人的某种批判。”最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Do we still need the belief in Santa Claus today? Why or why not? 让学生联系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来重新回到关于“信仰”的讨论,感受人性中的真善美。就如同写这封信的主编一样,即使在经历困境、阅尽人间沧桑后,依然保存童心、保有爱与希望。

这堂课在学生的讨论中结束,但余韵留存,留在学生心中的早已不是字词的浅层理解,是语言背后思想的力量,思维的火花,那么,这堂阅读课的真正目的也达到了。

总结与反思

在这堂课中,不管是层层设问的环节还是小组讨论互动时,教师都充分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后,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与深入。教师设问的问题切入点与方向是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既充分理解了文本,更是研究了文本的作者与时代背景,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宏大的格局来指导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是本节课值得学习之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John Butterworth & Geoff Thwaites. (2013). Thinking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梅德明、王蔷. (2018).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李晓芸. (2017).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研究[J]. 中国教育學刊: 236-238.

[6]王瑶. 实施有效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 新课程: 149-151.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