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机会让他“闪光”
2021-09-10刘杰
刘杰
他,是那年毕业班时转入我们班的一个帅帅的小男生。最初几天,他得到同学们的喜欢,可没到一个月,就被同学们“排挤”。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讨同学喜欢的原因不光因为他学习成绩差,还因为他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还喜欢炫耀。同学们觉得他一无是处,就不再接近他。他在新的环境里很难融入集体,只能当个“独行侠”,每天沮丧地耷拉着小脑袋。
孩子妈妈到学校来跟我交流情况,我了解到孩子多么希望在新的环境里能够被欣赏和接纳。和孩子妈妈交流时,得知孩子在家中喜欢摆弄电子元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心中一喜,开始酝酿我的计划。
我把他找来,跟他商量:“听说你经常在家搞创造发明,有成品吗?能不能让我看看?我很感兴趣!”他本来很防备的样子,表情淡漠,眼神飘向远处,似乎对我单独找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可是当听到我问的是他最感興趣的事情,他立刻就来劲了,脸上和眼睛里闪耀着光芒,略有些羞涩又很乐意地说:“有,那——行吧!”
第二天早自习,我一走进教室,就捕捉到他期待的眼神,看来他一直在等待着我走进来。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轻声说:“带来了吗?”他有些受宠若惊,边点头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我接过来一看,呦,还真是那么回事儿!长方体的一个面上嵌着6个小灯泡,盒子侧面是一个黑色的小开关,一按“ON”,小灯泡就齐刷刷地发出了耀眼的白光。这么有创意的小制作真是令我惊喜万分!我拿着盒子走到讲台上,把它托在手心,左右端详,面露赞叹之色。不用说,全班同学的眼球都被吸引过来了,有的同学还在窃窃私语。
早自习结束后,我再次找到他,跟他商量:“你的发明真棒,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迟疑了一下,说:“行吧!”一上课,我就把他请到了讲台。他俨然变了一个人,先是把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接着熟练地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电路、电线等一一讲解给大家听,有些术语还挺专业。同学们惊讶万分地听着,像重新认识他一样。讲解完毕,大家便给予热烈的掌声。他激动而骄傲地拿着作品回到座位。我大力宣传:“他是电子方面的小专家,他拼装的赛车用的是自己制作的马达,在全市比赛中获了大奖呢!他也很执着,为了研究电子产品,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经常在家里做实验……”大家更加佩服他了,赞叹之声不断。我再次做广告:“如果你们想观看他的作品,请下课去找他,但要小心些,别把人家的作品弄坏了!”这个“中心人物”听了我的一番话,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下课了,我第一时间把他拉过来,先打“预防针”:“你的作品太棒了,同学们都很喜欢。但老师提醒你,当别人来参观时,你要谦虚一点,不要因为人家不懂而取笑人家,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受,耐心一些,好吗?”他满脸笑意,使劲地点头,回到座位上等待着别人的参观和请教。可是,他的桌前很冷清,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热闹,估计学生下课恋着玩,把这事儿忘了,或者跟他不熟悉,不太好意思。我赶快走出教室,喊了两个细心的男生:“趁现在没事儿,去看看他的作品吧!”两人立刻善解人意地跑回教室,围着他又是参观,又是请教。我一直在打量着他,他就像我提醒的那样谦虚地微笑讲解着。渐渐地,围上去的人多了,大家感兴趣地问这问那。他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再次成了“中心人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采。
这件事以后,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了。大家的接纳和欣赏增添了他的自信,而他也逐渐做到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朋友自然就多起来了,不再形单影只,慢慢地融入了这个集体。他对妈妈说:“老师和同学都喜欢我,我喜欢这个班!”再后来,他各方面都有了转变,各科老师都不断反馈他进步的消息……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放大孩子的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刻意制造机会,让他在群体中“闪闪光”,使他在同学的接纳和肯定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他自我唤醒、发挥潜能。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插图: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