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活动课在现场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2021-09-10徐建平
徐建平
摘 要:数学实验是新兴的课程,数学实验活动课在现场教学中运用,就是数学教学与数学实验的相结合,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热爱数学的操作为主的活动.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实验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策略进行分析,以飨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数学教学;有效运用;策略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点,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动手操作可以有效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的问题.儿童的认知,又处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段,依靠动作进行思维,开展动脑动手的协调活动,更具有实践意义和重要意义.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的感知,将动作与思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数学实验的实施,课堂也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凸显,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实验与现场教学有效结合,值得我们探讨.下面,笔者结合几个教学案例,对这个问题加以简单论述.
一、因课而异设计课前操作活动
小学数学知识,包括三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不同的知识,动手操作的活动也应不尽相同.有的课堂上随时自己可以进行,有的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才能完成,需要课前动手操作.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因课而异.需要课前准备、课前操作的,课前应布置下去任务,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让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如“图形的初步认识”等的教学时,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图形和实物体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应提前布置任务:搜集身边的各种图形和实物,并对不同的图形和实物进行分类,上课时,带进课堂,为课堂上探究图形的特点而奠定物质基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等的教学中,开展课前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实验性的活动,都为课堂上实验、活动的开展准备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此外,一些数学实验活动,有的可以自主完成,有的需要小组合作,这也要求因课而异设计实验活动.如“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时,制作“时钟”以及利用自制的“时钟”认识时间,这就活动以小组活动开展较好,并且制作时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课堂上制作,显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为此,这个活动也应组织学生课前完成,鼓励他们课前合作,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二、因人而异开展数学实验活动
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学生的兴趣、能力、基础等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实验活动的开展时,应因人而异,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告诉学生需要怎么做、需要做什么,明确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才有意义,才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主动参与.
如“圆柱和圆锥”教学,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如果采用讲解式、灌输式的方法,告诉学生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棱长和面有哪些相同、不同点等,学生采用“仓储式记忆”,而感到抽象,也容易混淆.而教师让学生借助于课前准备的材料,如魔方、牙膏盒等,引导学生从顶点的个数、面有几个、几条棱、棱长是否相等、每一个面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等,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实验前设计表格,然后,边活动边记录观察的观察的结果,再对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形成系统.而这个活动,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而对于部分学困生,需要合作完成,甚至需要教师的指导.为此,同一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开展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开展实验活动,也应注重实验活动的难度系数的不同.只有层次性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如“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层次不同的问题,如“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你怎么验证?而对于优秀生,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的问题:你能想办法探讨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吗?显然,实验活动的问题提出方式不同,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提升实验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实验探究,强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实验活动的开展,也让课堂活起来.
三、因趣而行设计多样化操作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验活动课的开展,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宗旨是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探究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首先应有趣味性,以趣味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提高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如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笔者首先融入“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如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游戏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课堂氛围.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而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拼接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样的实验活动,以游戏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目的,让活动充满趣味性,彰显探究性.
再如“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制时钟的活动,融入趣味元素,为实验活动增趣加味.如实验前开展“抢答”游戏,以游戏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如笔者根据与时钟有关的知识,设计抢答问题,如:时钟钟面上一般有几个指针?这几个指针有什么特点?分别叫什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你知道为什么只有这几个数字吗?每两个数字间有几个短横线?你知道这些短线的作用吗?……毋容置疑,这些问题的设计,以及抢答游戏的开展,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之外,也为学生制作时钟具有指向的作用.
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除了注重指向性、趣味性、多样化之外,还应实验活动与现场教学的时间的合理分配,一节优秀、高效的数学课应该是张弛有度的,实验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场教学才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实验活动要服务于现场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到12岁的儿童不善于抽象记忆,而动手操作架起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架起思维发展、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的桥梁.教学中,应改变动手操作、数学实验的狭隘的看法和做法,应巧妙设计实验活动,既促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促其合作互动,最终实现“动思结合”、“做思共生”,让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朱菊.在“动思结合”中绽放实验光芒——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33):27-28.
[2]王桃.重视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15):85-86.
[3]汤建英.巧借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做思共生”——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应用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82-83.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