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策略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9-10邱艳
邱艳
摘 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过度偏重与理论化教学,而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以往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针对这一不足,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应用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并就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微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而记住数学中的知识点,而在于通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计算方法,了解数学规律和原理,而具有进行数学思考和计算的能力.而以往的数学教学工作过度偏重与理论化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以往教学工作开展上存在的严重不足.而怎樣才能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本文就结合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对这一课题展开详细论述.
一、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教师注重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上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一段时期的发展才能逐渐获得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上切不可急功近利,寄希望与在短期内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明显的提高,这样的教学原则本身就是错误的.教师应注意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数学教学工作,不要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仅停留在其数学成绩上,而要多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观察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只有秉持为教育负责,为学生负责的心态,努力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秉持系统化、持续性的教学思想,持之以恒地做好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维.努力思考的数学习习惯,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不同的学生在先天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教师不可能以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平均同步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上,要注意以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注重根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数学思维活跃,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避免让其过度把时间精力耗费在单调的基础性训练上,而应当赋予其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自由度较高的数学学习任务,而对于思维不够活跃,学习表现不突出的学生,要注意避免让其涉足高难度、过度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解析,而应当让其先从基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形成一定学习基础以后,在让其涉足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的思考解析,这样通过根据不同对象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全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结合生活现象设置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笔者认为,造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注重思考,以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跟教师教学工作开展上过于理论化有关,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上不注重让知识的讲解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采用教材宣讲式的教学来让学生记忆掌握数学知识.而数学属于一门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基础数学领域很多知识内容都是符号化的、高度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内容,教师如果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上再不注重生动性,必然导致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数学知识背后的规律原理.因而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把数学知识的讲解跟学生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以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认知数学知识,把握数学现象背后的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努力思考的知识认知习惯,也才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能力的提高.如在《分数的基本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以切蛋糕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分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切蛋糕的现象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定义,结合学生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使得其把对分数原理的认知跟现实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通过现象而把握本质,理解掌握分数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联系现象而思考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得其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积极思考而获得发展提高.2.利用反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度强调自身权威,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完全服从自己,以自己提出的知识为正确知识的标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教师给出的知识就可以了,而不注重自己通过思考判断去分析知识的正确性.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努力求知的了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要让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具有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而不是一味接受教师的观点.这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反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反例教学法是一种现代新兴的教学方法,其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刻意设置和运用一些错误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辨伪,从而打破学生的知识学习上的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对于《土地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土地面积计算的题目,然后分别设置三个选项,选项下有计算方法和结果,让学生选择哪个是正确的.而实际上三个选项或者方法错误,或者结果有问题,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如果学生不去努力思考,而想当然地认为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就会陷入错误的解答中.这样教师通过刻意使用此类必须要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才能解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则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计算时才能努力思考,自主求知,其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3.创新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以往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学评价上主要针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评价,而缺乏跟学生能力相关的评价指标,这容易让学生养成唯分数看齐的学习习惯,这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笔者认为,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在评价系统中引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有关指标,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数学计算,参与数学活动时的表现情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记录和反馈.这样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到自己在能力发展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把学习重心更多用在思考求知上,而不仅仅只关注分数,而认为只要考出高分就够了,而不注重数学问题的思维和探究.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中引入课堂表现、数学活动参与度、数学计算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等反映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能力的指标,并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评价机制,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状况,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进行记录,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为其未来成长为优秀的数学人才而做好学科基础能力的铺垫.
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工作,教师要注意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避免简单地以分数评价教学工作成绩,教师只有秉持系统性、持续性的教学思想,注意做好日常的每一项教学工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成.初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4):29.
[2]马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04):80.[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