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卓越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2021-09-10余小川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健康中国人文素养

余小川

摘要:健康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健康中国”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规模、结构乃至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引导医科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核心价值观念,不仅可以还原医学人文关怀本来的面目,更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卓越医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必要性,探索性地提出了提升医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方法,以期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健康中国”;卓越医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019-02

基金项目院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ZC054)。

一、“健康中国”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对“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大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依托现有实际,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举措进行了明确,实现了顶层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应当适时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积极做好优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组建完善的医疗人才队伍,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对“健康中国”相关战略进行了部署[1],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无疑在“健康中国”建设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培养,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关医学院校应立足于“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人才专业能力与人文素质的融合培养,实现医学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的养成,并且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对医学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为完善我国医疗体系提供内生动力。

二、“健康中国”建设与卓越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健康中国”作为全面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2]。目前党和国家对医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培养要求,制定了不同阶段培养的任务[3]。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快速发展,制度体系改革的深入进行,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人才供需缺口较大,如何进行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4]。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国家相关单位联合启动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通过这种方式,稳步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情怀,强化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全面人才的有效培养。在这一教育计划的引导下,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实践能力,还应满足临床疾病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提升对患者生命的关心、关爱能力,引导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这种教学目标的转变,要求医学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实践活动[5]。人文素质作为医学专业学生必要的基础素养,逐步成为各大医学院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各大医学院校立足于实际,立足发展定位,进行了系列实践。

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其在2014年成立了试点班,在试点班中,结合卓越医生的培养要求,进行了培养方式的系统性创新,将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活动之中,实现人文素养与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培养。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系统性合作,创立了临床医学创新班(简称“协和班”),其设立目的在于将医学人才的培养纳入实践领域,从人文素质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与探索能力,实现对医学卓越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队伍。

三、卓越医生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实践与途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医学院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做好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与调整工作[6]。

(一)创新培养模式,健全医学生人文素养理念

卓越医生除了应满足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成为医患关系的主动协调者。医学人文素质的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医学人才。健全的医学教育体制、完善的医学教育内容、多元的医学教育形式,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贵州医科大学“协和班”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依据全球最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制定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按照“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培养模式,采用“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培养方案,以学科为中心,辅以适当整合的课程体系,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和学校教学改革实际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學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效果

在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树立更加全面、更加完备的教育理念。进入大学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仅是医学院校单方面的教育引导,还需要学生个人、教师以及社会等全员参与;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全方面覆盖,让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要重点做好日常性的教育、启发以及引导等方面的工作,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同时,人文素养培育应涵盖整个医学教育的全部阶段,构建起从学生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以及就业等环节,将整个学期都纳入学习活动之中,强化教育学习的连贯性,确保整体教学的成效。

(三)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必要的信息交互,实现信息的共享。医学院校应当快速转变教学理念,逐步拓展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创教学平台,通过教育教学平台,将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强化教学质效,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同时,高校可结合线下教育方式,组建相关教育教学平台,邀请特聘教授进行系统化的经验分享以及主题交流,以实现人文知识的快速传播,增强人文素养培育的时代性,提高人文素养培育的质量。

(四)创新教育载体,增强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实践

医学院校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人文课程的设置工作,积极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医学人文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各类主题式的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使其逐步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学习活动之中。医学院校可增加学习活动的仪式感,通过组织宣誓仪式,使医学专业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明确自身工作的价值;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以及相关志愿服务进行人文关怀,例如贵州医科大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义诊等方式,进行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双向提升,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人文精神;在做好典型的发掘工作方面,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医学院校应重视楷模的力量,尤其是身边人身边事的力量,如贵州医科大学开展的“开学第一课”,以学校和各附属医院医护员工到抗疫一线救死扶伤的生动事例,现身说法,引领医学生正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社科人文方面少有安排,或安排太窄,基本上是让学生处于自然感受、自主学习的状态。医学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为服务对象,在医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医学院校要做好必要的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员、全人、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将医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以生命教育为基础、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四、結语

本文在阐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前提下,探索性地提出了卓越医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期构建起现代化的医学教育体系,实现对医学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培养,有效提升其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培养一批又一批担负发展社会、照护人类的使命和责任的现代医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熠,匡双玉,谢娟,等.卓越医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06):1059-1060.

[2]施小明.全球国家健康战略概况及对建设健康中国的启示[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08):668-672.

[3]李海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路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06):853-857.

[4]何珂,汪玲.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医学人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01):31-32.

[5]尹凯,谢娟,李熠,等.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03):442-443+496.

[6]高胜利,高淑红.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阻力及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2):5-7.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健康中国人文素养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教育微论坛
浅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