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2021-09-10张平彦
【摘 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时下,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口语教学方面尤为突出。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根据自身多年在农村小学的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略作一些肤浅的剖析。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教学;农村小学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早在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就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他解释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
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口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是人类日常生活最便捷、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手段之一。
时下,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口语教学方面尤为突出,俗语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地方方言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口语训练的机会也不太多,这就导致如下的情况:学生用方言跟熟人聊天时,可以做到滔滔不绝,但是上课时老师让他站起来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或是到讲台前面发言,就变得畏畏缩缩、语无伦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根据自身多年在农村小学的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略作一些肤浅的剖析。
一、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问题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兴趣不浓,缺乏交际欲望。由于经常用当地方言交流,在上课时,老师要求他们用普通话回答,就出现不够规范,表达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语无伦次等现象。
2.学生在口语训练时不会说的现象还比比皆是。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或是人云亦云,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课变得枯燥乏味。
3.学生平时交际能力不高。交际时,很多学生行为拘谨、不敢开口说话,或者紧张得不知所措,甚至上课时漫不经心或干脆不听。
(二)教师教学的原因
1.有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课难上,认为语文课就是读读、背背、写写就够了,因此教学口语交际课往往马虎应付,草草了事,有的甚至放在一边不上。
2.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局限,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只会“一言堂”式的教学。主观上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模式单一,缺乏创意。
(三)语言环境的原因
1.由于农村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尚欠缺,加之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室,图书数量也比较少,品种不多;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词汇缺乏。
2.学校缺乏口语交际的氛围。一些农村教师本身普通话带有“地方特色”,平时在学校里也没有很好地营造良好的讲普通话的氛围,甚至有些教师允许学生用方言来表达,就造成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具有“地方特色”了。
3.家庭语言交流制约口语表达。由于普通话推广不够,大部分农村家庭在交流时还是使用地方方言,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多是不识字的老人,根本无法进行口语交际。
归结以上的问题,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口语交际,相信自己能够教好这课;其次,要准备好口语交际课的教材,作为一门开放型的课,要上好它不容易,因此教师要课前做好充分备课,这样才能较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熟练地教好课程;最后,在课堂上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带来心灵的贴近和情感的交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策略研究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的口语教学跟上新课程的步伐,现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1.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训练。学生如果对口语交际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喜欢上口语交际课。在语文课时,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述插图表达的意思,如讲《火把节》一课的第九、十段时,笔者让学生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彝族人民在火把节狂欢的场面,抓住“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等词语,让学生连起来叙述,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教师应营造一种和谐、平等、信任的课堂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和创造思维,对小学生多鼓励,少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初练口语时,学生大多语无伦次,但无论学生说得多差,笔者都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情谈起。如在一次“说说家乡的习俗”的口语交际时,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节日为话题,小组进行交流,然后进行汇报,学生们畅所欲言,把家乡的习俗娓娓道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踊跃发言的习惯,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出了表达的欲望,自然就能很好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3.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在学生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为了学生把话说好,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注重神情,动作表情要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听话对象或不同环境,注意礼貌,说话得体。在课堂上,笔者常常结合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例如在语文课上,把讲读课文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先进行词语搭配训练,然后练习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进而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难度逐步增加了。对于这种方法,学生不但能接受,而且兴趣倍增;不但学会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学会倾听、配合其他人,收效甚好。
4.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其直观形象的表达,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出示桂林的美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桂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要描述、赞美、交流桂林的愿望。同时,教师要适时地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交流、讨论,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提高口语训练的目的。
5.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或事物,置身其中演一演。例如笔者在教学《卫星比武》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难以理解,但其中情节生动,于是笔者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的角色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想要扮演的角色。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体验到说话的成功与喜悦;孩子们的表演极具天赋,表演得既生动又形象,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孩子们口语交际的热情和欲望。
(二)走出课堂,扩大口语交际范围
口语交际的内容源于生活,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农村广阔的社会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口语交际的环境,以现实生活為活动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每周利用一至二节语文课作为口语交际训练课,让学生把在班级里、学校里、家庭中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从电视、广播、报刊中获取的信息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两条,简单讲述给大家听,学会口述见闻,谈感受,做到看和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促进感情的有利工具。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语言,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教师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是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对话经历,如去商店买东西时与售货员的对话;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庄稼成长情况;向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变化等。让学生“侃”生活中的趣事、乐事,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这些见闻趣事转述出来,让大家讨论分析。
3.利用农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亲近大自然。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如带学生到野外参加春游、植树等活动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加学生的口语交际素材。
当然,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有信心和恒心,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交际氛围,实现口语交际的目标,切实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全优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回归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韶关市浈江区工程处小学 张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