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动实践教育高地的实践探索
2021-09-10高志勇
【摘 要】劳动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我校从开办到现在,始终把劳动教育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中,通过成立领导团队、建立劳动基地、劳动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举措,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打造劳动实践教育的高地。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人才培养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我校从开办,就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致力打造佛山地区的劳动教育的高地。
一、劳动团队核心化
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学校首先组织完善劳动团队的领导架构,由正校长许贤苏为组长,副校长高志勇为具体执行落实的副组长,各年级的级长、担任劳动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师为成员,明确各位成员的劳动教育工作职责。核心团队根据教育部的劳动教育大纲,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工作方法及保障措施,分低、中、高年级将学生劳动教育目标从认识性、参与性、体验性、技能性、创造性进行设定。完善学生劳动教育的记录和评价:学校或班级每次劳动实践活动,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狮山实验学校研学手册》,记录自己的劳动实践过程、收获、感想、感受;每学期有一本《狮山实验学校劳动实践档案》把学生整个学期参加的各项劳动实践活动登记在档案里,也作为评选劳动之星的重要材料。
二、劳动基地专业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强调,劳动课教学需要场地、设备、工具等。除教育行政部门配备和学校购置外,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还要提倡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创建和制作,如利用房前房后的零星土地建立实验园地等。我校为劳动教育设有三大专业的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智慧生物园、校内劳动实践烹饪室、校外三水小农街劳动教学农场。
1.智慧生物园
狮山实验学校智慧生物园位于学校西侧,原是河涌旁的一块空地,后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老师带领着高年级的学生,自己动手把这地空地改造成了生物园。全园占地约700平方米,全校各个班级均配备专属的劳动实践田地。学校结合每周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际,进行户外智慧生物园劳动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时长。学校非常重视智慧生物园的建设与维护,每年都会投入充足的经费。
2.劳动实践烹饪室
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小学生经常会对各种食品产生好奇,关心食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研究烹饪的劳动实践场地,让他们动手动脑。学校烹饪室位于学生公寓负一层的教师饭堂旁边,面积约80平方米,有八套专业烹饪灶具。在烹饪课上,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手、自由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功感。老师可以在这里研究教学,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知识。学校统一规划,各班都可以到烹饪劳动室体验自己动手、品尝美食的快乐。
3.校外三水小农街劳动教学农场
根据《佛山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要求,佛山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比如学校积极与三水的小农街合作。三水小农街占地2000余亩,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唯一的综合实践基地。我校和三水小农街签定了劳动研学协议,将约20亩的区域作为学校专属的劳动实践教学用地,作为教学农场。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劳动基地,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大型的劳动研学活动。学生劳动实践后,要通过劳动研学手册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和体验,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期,记录其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收获过程。班级由家委组织,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前去劳动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劳动研究活动。
三、劳动课程系统化
学校组建教师研究团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学校的实际,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学生日常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农耕生产劳动、学习创造劳动五个课程板块。
日常劳动课程方面,学校以班为单位,分组参与校园日常劳动活动,如:安排学生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到饭堂把全班的课间餐取回课室里;安排学生每天把要洗的衣服运用到洗衣房门口,又把洗干净的衣服运回宿舍;高年级的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同學运送课间餐、运送衣服;每天安排值日生清洁自己的课室、走廊;等等。通过让同学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共建美好校园,共享美好童年,共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家庭生活劳动方面,学校结合每个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有些劳动实践内容,如剪纸制作、变废为宝、手工作品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孩子与家长在不断地劳动实践中,融入家庭亲情,感受生活幸福。此外,每周学校都根据不年级的特点,安排孩子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清洁餐具、打扫卫生、洗衣服、和家长一起做饭等,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接受“我爱我家”的主题劳动教育。
社会公益劳动方面,学校组建校级学生公益义工组织、班级公益小组,定期组织学生深入高边社区慰问退伍军人,和村里的老人开展公益劳动,参与学校农产品的义卖活动等。让学生聚焦劳动教育,培养爱心、感恩之心。
农耕生产劳动方面,学校开辟校园的生物园,指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成过程,了解农耕、种植知识。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两至三次去三水小农街,让孩子们走进田间,参与农耕生产,享受农耕童趣,收获五谷,体验成长价值,从而进行劳动主题“热爱劳动”的教育。
学习创造劳动方面,将学校教育和学科学习、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实现知识融合,使学习、创造、劳动贯穿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聚焦劳动教育主题“智慧课堂,劳动创新”,在动手、动脑中增长才干,增添智慧。
四、劳动实践循环化
生产劳动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校尽量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体验到劳动基地之间的循环,参与农作物从生长、成熟、收获、成品加工到品尝的一个循环,实现劳动实践双循环。比如,五年级的学生有一门劳动教育课程“知行合一,玉米飘香”魅力劳作课程。学生在学校生物园了解、参与了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并做了相关的劳动实践记录(生物园只是一个样本体现)。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学校会把五年级的同学送到三水小农街进行玉米收割。学生们走进农田,从玉米秆上掰采玉米,把掰下的玉米装进袋里,两人配合运回车上。然后将收获的玉米带回学校,三个玉米打包成一小袋,每小袋义卖10元,卖到的钱作为学校少先队的爱心基金;也可以将玉米拿到学校烹饪劳动室,蒸煮成香喷喷的玉米糖水。在这一系列的劳动过程中着力形成基地之间循环、劳动全过程循环,形成劳动教育的双循环,打造我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建设。
五、劳动体验多元化
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各个基地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参与途径多样化。
学校智慧生物园的劳动实践,实行年级、班级“轮值”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全校综合实践科任老师为劳动教育导师,另外每班还配备正副班主任,并邀请学生家长、小农街教学农场教授担任兼职辅导教师,确保从种植到收成全过程,学生都参与其中,写好研学记录。
学校烹饪劳动室进行的劳动活动,先班主任向学校申报,由学校统筹安排,学生到烹饪劳动室上课之前,老师准备好食材,教会学生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到了烹饪劳动室,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在真实的场景中亲自体验生活。如和面、切菜、包饺子、做汤圆、做凉菜等。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制作美食的快乐。
学校每学期会组织一至两次大型的集体劳动实践活动。每班的学生由班主任和家委会一起商量,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忙时节的特点,利用周六日时间,组织学生和家长以班为单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亲子活动。在三水的实践基地里学生一齐参与犁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野炊等劳动实践,从劳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劳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
从生物园和小农街收获的农产品,学校会组织同学们在周五放学,家长来接孩子的时间进行爱心义务活动,家长们积极响应。学生的爱心义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学校也会把三水小农街和学校生物园的成果,如玉米、萝卜、番薯、芋头、青菜等,分给学生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动手做饭、炒菜,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并让学生谈谈劳动的乐趣,让每一个家庭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指导下,学校将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学的课题;加大劳动教育宣传的力度,营造全体师生以及全体家长都关心、热爱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继续把劳动教育与《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完美结合;依托劳动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发挥学校整体师资、劳动教研、家校合作等优势,打造出狮实劳動实践教育的高地。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