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的引导与管理

2021-09-10王鑫鑫杨丽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媒体引导管理

王鑫鑫 杨丽英

摘要: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在参与舆情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只有了解和把握自媒体在参与舆情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自媒体舆情的健康发展,净化网络环境。本文以“广州六岁哮喘女童被老师体罚吐血”事件为例,对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引导和应对策略,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舆情传播;引导;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04-02

一、事件概述

网络社会热点事件都会经历一个出现、高潮和缓释的过程,本文以“广州六岁哮喘女童被老师体罚吐血”事件为例。

(一)事件爆料期

2020年5月30日,一位名为“小岛里的大海”的微博网友发布微博反映其女儿被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某教师体罚后哮喘吐血,此外该教师还存在威胁殴打家长和收取巨额礼金的行为,在短短一天内,此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超过150万。

(二)事件爆发期

截至当日11时左右,该事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了激烈的舆论反响,微博大V@广州校园、@范炜的转发也带动了广泛的关注。由于新闻中存在虐童、受贿等具有新闻点的社会负面现象,导致网民纷纷在网络上表明自己的立场,辱骂涉事老师并对教育部门和警方提出了质疑,导致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抨击涉事老师的言论被无限放大。

(三)事件缓释期

当天12时31分,广州白云教育发布声明,表示公安部门已经设立专案组对此事进行调查,随后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权威媒体开始跟进这一事件。5月31日@广州白云公安发出通报称“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精神状态良好以及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刘某涉嫌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相关证据”。

二、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的特征

(一)非理性化传播

因为自媒体存在匿名性,导致非理性的言论更容易发表和传播,在这种缺乏约束力的安全状态中,人们的责任意识减弱,言行容易不加斟酌。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一个言论是否符合内心发泄需要对群体情绪来说比存在的逻辑漏洞更重要”。在“广州六岁哮喘女童被老师体罚吐血”事件中原家长的“控诉”微博转发超过150万,点赞超过400万,体罚、6万块等关键词吸引并印入受众脑海,后面的辟谣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事件中网络大V们带领网络舆论冲向道德制高点,让事件持续发酵,却根本没有停下来思考事件的真实性。

(二)复杂化传播

自媒体在制造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的过程中,涉及民生、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官员违法乱纪的问题往往更能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自媒体在传播中推波助澜,而最终导致的效果却是连信息的发布者都无法控制的。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公众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也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扩大化传播

自媒体容易将热点事件中的某一方面扩大化,这些方面有可能是积极方面,但更多的是消极方面。消极信息的扩大化会使事件的负面程度加深,情节更加戏剧化,能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在这次事件中,涉事老师被人肉搜索曝光手机号,导致其被网络暴力,抨击涉事老师的言论被无限放大,刘某利用了公众的同情心借助自媒体平台上演了网络版的“狼来了”。

三、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弱化,追求流量

自媒体是市场化的主体,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而流量变现是盈利最直接的途径。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媒体会有意引导大众,包装和带节奏的文章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标题党,他们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打造优质内容,而是殚精竭虑地打造夺人眼球的标题以获取流量。自媒體平台的推荐机制也是通过点击率来推荐,标题作为受众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内容,成为了自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最终造成了标题浮夸、事实夸大。在此次事件后,爆料人刘某竟然发展成拥有众多粉丝的抖音大V,这种“自爆式”的引流方式是以消耗公众同情心为手段的,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1]。

(二)虚假消息,煽动情绪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且具有匿名性,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发布者为了追求利益或达到自身目的,捏造虚假消息、内部细节和带节奏评论。而公众们对信息的真实性较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此次事件中刘某通过制造谣言一再消费公众的同情心,不断利用公众善良,夸大和造谣来煽动不明真相的网友,甚至有意暴露对方私人信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暴露隐私,侵犯权利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把热点事件当事人完全暴露于焦点之中,而广大自媒体信息发布者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不需要付出代价和风险,自媒体发布者甚至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暴露个人隐私。这次事件中部分人对涉事老师进行人肉搜索,在警方尚未发布权威调查结果之前,网友情绪高涨,站在道德制高点私自发布涉事老师的隐私信息,对涉事老师的名誉和权利造成了双重侵害。人肉搜索会对当事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如果缺乏监管,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四、自媒体参与舆情传播的规范与管理

(一)平台方面

自媒体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对症下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在面对网络突发热点事件时要能做到及时化解风险,同时加强平台监管,强制实施平台实名认证。

1.实行用户实名制,净化网络环境。从自媒体平台自身来看,要严格审核账号注册者和使用者身份,并强制进行实名验证。对于情节严重者进行罚款并根据账号信息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理,让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占据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网络环境对网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媒体平台采取实名认证手段,可以使自媒体信息发布者在发布信息观点时更认真地思考,有利于净化网络空间,提升整体网民素质,增强网络安全性。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化解舆情风险。自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首先,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度,对于网民反映的热点事件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做好详细调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样才能在舆情引导方面占据有利位置,及时化解矛盾。其次,要建立网络舆情预案机制,在对舆情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来源、类型、发布者等信息启动不同类型的应急方案。最后,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通过数据分析对民意进行汇总,及时将信息传输给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化解舆情风险[2]。

(二)政府方面

自媒体在参与社会热点事件时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力量,主要在于部分自媒体会夸大事实或者传播负能量以引起群众的恐慌,因此政府要及时疏导,必要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打击。

1.有关部门及时合理引导,发布权威信息。网络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后,迅速会有大量的自媒体舆情出现,他们往往会采用夸大等手段吸引眼球,此时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的引导。一是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声。在网络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后,自媒体对舆情无孔不入的传播使之迅速占领了舆论高地,如果官方权威媒体没有在第一时间报道实情,就会导致谣言四起,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要谨慎报道事件事实,切勿忙中出错,要对事件进行全面整理,经过理性分析后发布权威报道,以防政府公信力降低。

2.完善网络舆情法治体系。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事件频发,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只有当违法成本高于造谣成本时才能从根本上抑制网络谣言的产生。首先,应制定相关法律依法规范网民行为,需要对网民的行为进行界定,禁止散播不良信息、虚假新闻等。其次,明确网络管理部门职责,增加违法行为的代价,坚决阻止不良炒作。最后,完善有关保护公众隐私信息的法律,在这次事件中,涉事老师被网民们人肉搜索,对其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影响了正常生活,政府应加以重视,推进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合理保护公民权益[3]。

(三)个人方面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网络舆情主要由自媒体发布者以及自媒体用户共同传播。下面对这两类群体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自媒体运营者要加强媒介素养。自媒体运营者和发布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学习,增强自身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敏感性,对于有疑問的新闻不能不假思索地进行报道和转载,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明辨是非,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自媒体用户要做到理性上网。对于受众来说,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明辨是非,抵制网络虚假低俗信息,积极传播正能量。其次,在网络中做到理性分析文明上网,主动对自媒体进行监督,注意分析信息发布者的真实用意,对信息发布渠道、信息真假进行理智判断,不要被标题党和网络意见领袖误导自己的判断,为自媒体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

自媒体将话语权交给了广大民众,自媒体舆情也成为了当今中国最大的舆论场。在全民发声时代,各种不负责任的非理性化舆论以及恶意炒作、蛊惑煽动网民情绪的行为在互联网中随处可见,追求功利的自媒体对社会公共秩序和公众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自媒体平台、政府、个人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旨在营造完善的公众舆论空间,推动自媒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丽.自媒体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学习论坛,2020(10):14-20.

[2] 陈奂,孙美洁,何海斌.自媒体和微时代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3):83-84.

[3] 高琪.论自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及引导策略——以罗一笑事件为例[J].中国报业,2018(12):60-61.

作者简介:王鑫鑫(1997—),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杨丽英(1964—),女,天津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猜你喜欢

自媒体引导管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