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裁分析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2021-09-10李小红
李小红
摘 要:体裁分析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度阅读和探究的分析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宏观建构特定语篇的图式,遵循学生理解语篇的认知结构,对语篇进行不同体裁交际目的的深层解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分析、构建特定语篇图式,增强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探究、描述、分析和运用各种体裁的能力。
关键词:体裁分析;深度阅读;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中将语篇类型作为第二个要素提了出来。语篇是承载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学生需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类型,把握不同语篇类型的特定结构、文本特征和表达方式,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以及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体裁分析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语篇建构和语言使用策略,它是在对语篇语言特征的分析基础之上,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方式、语言组织模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1]。体裁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语篇共同或相似规则的基础上培养体裁意识,理解语篇组织和架构模式,把握特定语篇所共有的特征,提取文章主旨大意,深度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篇章结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2]。
深度阅读的核心在于阅读者对于文本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和学以致用,它要求阅读者拥有积极的阅读探究欲望并主动开展学习,以批判性的思维面对阅读内容,将以往的经验、知识和思想融入当下学习的认知结构中[3]48,能够联结、应用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升综合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3]60。
体裁分析是一种更深层的、融合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对语篇进行深度解读和探究的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度的推断理解,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体裁的文章占总阅读篇章的78%。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这三种体裁的篇章结构和文本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和学习,聚焦同体裁文本的研究,解构框架,挖掘思维,领悟内涵,寻找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提炼共性,为学生的深度阅读做好铺垫和保障。笔者根据体裁类别对五本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本进行归类,对同体裁文本分组进行聚焦研究,形成具有体裁特色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理事件·析人事·用情境:記叙文深度阅读策略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叙人物、叙述故事、描写景色,来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常见的有故事类、人物传记类、游记类。记叙文往往围绕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以及事情的起因(Why)、经过(How)、结果(What)六大要素来展开情节性、连贯性、丰富性和整体性的叙述。记叙文阅读需提取的信息主要围绕六大要素展开,六大要素的提取明确了文本想要表述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线索,这些信息可在原文中直接定位,是记叙文阅读的表层理解。基于文本的要素提取后,需对文本做进一步的解读分析,明确文本的主要矛盾、故事的基调、事件的发展、语言风格、内隐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事件蕴含的意义和文本价值取向等。现以八年级上册Unit 1 Section B 2b的两篇日记为例,将记叙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学实践过程。
(一)理事件:梳理文本脉络,明晰文本叙事结构
每篇记叙文都有一个线索,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或情感线索等,这是文章的主线。厘清记叙文的事件发展也就是把握贯穿全文的脉络,教师应该通过解读文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帮助学生整理事件的起承转合,梳理主脉,为学生搭建认知、体验、实践语言的平台,在“活动与体验”中解读文本的信息结构。
【片段1】
(1) What do the diary entries tell us about?
(2) Did sh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 What about on Tuesday? How do you know?
(3) What activities did Jane find enjoyable on Monday? Why do you think so?
(4) What activities made Jane have a bad time on Tuesday?
问题旨在让学生找到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以及情感变化,并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探究过渡句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在两篇日记中所起到的逻辑作用。在理事件的过程中,厘清记叙文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情感线索,从而使学生学会抓住文本内容的主题、把握语言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内化教学内容的目标,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析人事:赏析人物事件,实现主题深层理解
语言是承载内容的一种载体,也是作者用来体现写作意图、达到写作目的的一种手段。记叙文的阅读文本主要是写人记事,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品读作者描写该人物和事件的目的,推敲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解读作者希望读者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语篇主题的深层理解。
【片段2】
T: Please analyze what makes Jane’s vacations different and then talk about how to prepare for the vacation.
S1: Jane had different feelings mainly because of different weather. If it was sunny on Tuesday, she could walk up to the top with her father. Also, she wouldn’t get wet and cold. Moreover, she could see the wonderful city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S2: So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know how the weather is before traveling by looking up the information. We can choose to do the suitable activities at the proper pla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eather.
该环节的问题引发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评判出天气是导致两天假期不同的主要原因,读懂了作者呈现两篇日记的目的:为了拥有一个愉快的假期,度假前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查询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决定每天的行程以及随身携带的衣物等,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情境:运用真实情境,应用迁移语言知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给予学生更充分深度理解语言、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机会,真正实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将文本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达到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目的。
【片段3】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lease tell us about your own summer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was the weather? Who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What did you eat? How did you feel?)
该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模仿阅读文本分享自己的假期经历来迁移应用本节课学到的语言知识,将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个体经验,外化了文本内容知识,并且起到了评价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作用。
二、抓主旨·理线索·悟内涵:说明文深度阅读策略
说明文是一种解释说明客观事物或阐释明晰事理的一种文体,比如对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成分、功用等进行说明。说明文的文本结构一般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事物存在或移动的空间以及基于事物某种序列的逻辑顺序展开,文章往往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具有客观性、条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说明文阅读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明的事理,厘清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能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或过渡。现以八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B 2b的阅读文本为例,将说明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学实践过程。
(一)抓主旨:探究说明主题,概括整合文本信息
读懂说明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探究文章的主旨大意可以从文章的标题、重点段落或句子中寻找,或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的特征。
【片段4】
该阅读文本是以卡通人物Mickey Mouse为话题的说明文。文章从米奇的创作历史和背景、流行的特征及为何流行三个方面阐述了米奇成为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原因。通过设置首读任务——Read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and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学生通过运用速读技巧,培养快速阅读、抓取关键信息和关键词概括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明确篇章主题能力的培养,以提取文章核心为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理线索:厘清文本结构,分析谋篇布局特征
说明文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比如八年级上册Unit 8 Section B 2b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第二段“Making a turkey dinner”采用了逻辑顺序,下册Unit 5 Section A 3a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采用时间顺序,下册Unit 9 Section B 2b 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采用空间顺序。说明顺序是厘清文章结构的关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点。
【片段5】
该阅读文本的明线采用时间顺序,以从Mickey Mouse诞生到成名的时间逻辑线展开。其实,文本还内隐了Mickey Mouse从失败到成功的因果逻辑。因此,笔者设置了以下两个阅读活动任务:1. In which order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time line. Pay attention to what happened in each period. 2. Find out the sentences that show Mickey’s popularity and the reasons.
围绕主人公Mickey Mouse,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和谋篇布局的特征,厘清文章结构,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悟内涵:分析方法语言,渗透实证求真精神
说明文为了清楚地解释事物的内容或特征,会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学生需要通过领悟作者说明方法的择取来分析其写作的意图。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平实、科学,体现说明文特有的严谨和科学的态度,说明文描述的对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方法或语言,领悟文化内涵或思想内涵。
【片段6】
教师在读后环节引导学生讨论:1. Do you think Mickey is a “little man” or a “great man”? 2. Why is Mickey a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通过小组讨论,深层解读文本,分析判断Mickey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使学生更加理解Mickey的社会身份,概括性解读“为什么成为文化象征”,使学生进一步厘清文本内容,梳理文章逻辑。教师又追问:Who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The Monkey King, Kungfu Panda or Mulan?在理解Mickey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反观中国的文化,通过完成选择某一卡通人物作为中国文化象征这一任务,实现更深的文化思考:各个卡通人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核是什么?
说明文教学的核心除了了解说明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和传递的思想。
三、明论点·找论据·碰观点:议论文深度阅读策略
议论文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观点阐释方式来说服读者接纳某种观点或道理的文体。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为文本的核心和灵魂,是作者持有的观点和主张。论点的信度和力度须有客观、真实、有效的论据来支撑证明。议论文阅读教学力求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论点,理解并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关注作者的主张、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的语言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现思维轨迹,逐渐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现以九年级Unit 5 Section A 3a-3c教学为例谈谈议论文深度阅读教学。
(一) 明论点:研读文章标题,培养推理思维能力
文章的标题,作为“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浓缩,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观点。因此,议论文的标题往往就是中心论点,或者提示论述范围,表明论述对象。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来培养其推理思维能力。
【片段7】
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制造”,阅读文本以上海青少年Kang Jian去美国旧金山购物的经历,引发学生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思考。
本课自然导入相关话题后,引出文本主人公Kang Jian,让学生根据文本标题“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回答以下问题,预测文本大意:1. Where did Kang Jian go? 2. What did he want to buy? 3. Was it easy or difficult to look for the things? 4. Why did Kang Jian find it difficult to look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America?
以上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预测推断的空间,无论学生对文本内容预测是对是错,都能培养自身的预测思维能力,激发解读文本的好奇心,发散思维,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之后的文本解读做铺垫。
(二)找论据:构建思维导图,助力逻辑思维发展
议论文的特点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方法清晰。为了证明论点,作者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以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恰当而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证明论点。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思维外显,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篇信息间的有效链接,整体构建阅读信息,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深度加工、理解和运用,同时丰富学生逻辑思维的感知能力,完善他们的阅读认知策略。
【片段8】
在该议论文阅读教学中以American pro-ducts为切入点,通过快读、细读,研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观点,并找出观点句进行证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逐级绘制思维导图,“事实→判断→观点”的论证路径清晰地呈现于眼前。
所以,议论文阅读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提取凝练归纳文本论点,还需引导学生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渐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碰观点:评判主题观点,提升批判思维意识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抓主题、明内容、析结构和悟语言外,还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感知作者的本意,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分析、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评价。
【片段9】
针对观点句设置了如下问题链:1. What is Kang Jian’s hope? 2.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however”? 3.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4. What’s your opinion? 5. Can you give us any examples? 通過“however”一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遣词用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评价型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所学和自身感受,评价作者意图,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对话意味着沟通和交流,这是一种思想的碰撞。
基于体裁分析,探究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让文本的内在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体现和释放,能更全面地彰显文本的原生价值,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基于体裁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在逐层进阶理解文本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测、概括、分析、推断、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宏观建构特定语篇的图式,遵循学生理解语篇的认知结构,对语篇进行不同体裁交际目的的深层解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分析、构建特定语篇图式,增强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探究、描述、分析和运用各种体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霞.体裁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新西部,2009(4):172.
[2]李倩.基于体裁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