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发展型资助管理的探索与构建
2021-09-10徐章勇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高校资助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在“三全育人”的政策指引下,构建经济资助、教育引导、能力提升等发展性资助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发展型资助;资助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实现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明确了方向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一、“三全育人”对发展型资助的新要求
发展型资助的内涵是在做好经济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造和提供平台、机会与条件,满足困难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需求。发展型资助突破了传统资助模式,更能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和“资助育人”的理念,能够满足大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逐步建立国家方向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统筹组织、学生自我帮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格局②,逐步形成“帮扶—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③。
二、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当前资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过程统筹不足,缺乏资源整合
高校校园文化包含育人文化,但在操作中,高校各部门、各机构都在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没有形成整体的资助育人氛围和机制。这些丰富的活动覆盖面仅限于贫困学生,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提升功能。
2.资助育人方案缺乏调查,忽视个体差异
贫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许多高校在制定育人方案时,却没有从其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意识到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容易形成“一刀切”的局面,没有针对性,各种活动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资助育人效果低下。
(二)发展型资助制约因素分析
发展型资助场域中诸多主体关系界定不清,管理角色定位欠妥。目前管理模式中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扮演了绝对主导角色,制定、推动、实施全年的各项工作。作为发展型助学场域中诸多方面,高校、二级学院、社团、指导老师、受助学生等之间缺乏明晰的权责界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三、高校发展型资助管理的实现路径
第一,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实现动态化管理,科学评估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建立受助成员个人档案,对成员家庭情况、教育背景、受助以来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收集、整理,有利于对受助学生素能力发展进行科学考察与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受助学生发展。
第二,明晰资助老师权责,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资助稳定与活力。作为发展型资助社团中一分子,指导老师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管理者、教育者,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工作作风是学生受教资源中的独特存在,个人言行举止、思维、工作方式方法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
(一)细化全过程管理机制
第一,入学教育唤醒大学生的发展型资助主体意识。对于刚接触发展型资助的学子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利用从新生初期这个重要的窗口期,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即入学教育,将发展型资助理念、校园文化、资助管理制度文化等有效传达给新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弹性时长引导大学生注重内涵发展。依据学生活动中的作用、参与活动中的表现赋予时长,一是可以打破时长的形式主义积弊,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提高活动产出的质量,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弹性时长,相对减轻学生时长要求负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的活动,更高质量地参与④。
(二)打造全方位育人机制
打造全方位培育模式,突出培养学生价值观、学习、审美、实践、创新、领导、研究等七大能力,开发人之潜能,培养敦尚行实、明体达用、兼收并蓄、身心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使师生之间彼此润养,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实现发展型资助“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的结合。
四、结语
在“三全育人”政策的指引下,实施发展型资助,突破以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以救济型经济资助为主的局面,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可以在经济、学业、心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帮扶。因此,高校应在原有的资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业帮扶、心理辅导、能力培养、精神引导等,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劉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92-95+111.
[2]王睿.“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148.
[3]赵鹏.资助育人视角下“三位一体”发展型资助工作载体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G大学H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3):5-6.
[4]王琳“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8月第31卷第8期
[5]葛田,王珊珊.新形势下我国在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6.
[6]顾红霞,周山东.资助贫困大学生与“立德树人”的若干问题探讨[J].实事求是,2018(04):108-112.
[7]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04):132-135.
[8]吴慧.发展型资助社团三全育人管理的构建与实践——以泰州学院伯藜学社为例[J].文教资料,2019(17):107-109.
[9]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10]常小飞,周学智,赵珺仪.“三全育人”视阈下“五维一体”资助育人体系的理路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03):1-4.
注释:
①刘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92-95+111.
②王琳“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8月第31卷8期
③葛田,王珊珊.新形势下我国在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6.
④常小飞,周学智.“三全育人”视阈下“五维一体”资助育人体系的理路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03):1-4.
作者简介:徐章勇(1993-),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三峡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万州 4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