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1-09-10许泽明
许泽明
摘 要:本文主要从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提升、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有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名著阅读;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語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内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四维”构架就是“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反省感悟”四维一体的阅读体系。笔者利用影音社团建构“四维一体”名著阅读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名著教学过程中,以影音社团为平台,通过视频制作,影音展示等数据平台,让学生爱上读名著,让学生通过在平台上打卡观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督促学生看名著,再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建构的“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反省感悟”的“四维一体”阅读学习体系来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提升策略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诵读精彩片段,培养语言建构能力。对于名著导读课教学,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好“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去读整本的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名著导读”教材,尤其是精彩片段,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具体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如笔者在讲《儒林外史》时,特意和学生一起诵读范进发疯这一段。我特别提出一定要放声读,这样才能把一些不可言传的东西感悟出来,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中举发疯”这段文字情景性极强且意蕴丰富,很适合朗读感悟。名著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诵读精彩片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趣谈名著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实际和兴趣特点,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趣谈名著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随意发挥,可以就自己所读的名著,发表看法,也可以向同学推荐名著,形式比较自由。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进步很大。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其他几方面的素养发展都是以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学生对紧箍咒很赶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去质疑。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紧箍咒从哪里来?”“紧箍咒有什么功能?”“紧箍咒象征什么?”“紧箍咒让师徒沟通成功了吗?”“紧箍咒让孙悟空变得有感情了吗?”“紧箍咒怎样改变了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八戒和沙僧眼中的紧箍咒有什么不同?”“唐僧在哪些时候念了紧箍咒?”“紧箍咒是怎么消失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整本书阅读中的世界,去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创建自由空间,培养思维的探求性。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过去教师的”填鸭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引导学生学懂文章的关键。而语文学科对学生思 维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里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因素,通过名著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方面。
(一)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在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读与鉴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提升学生认知美与感悟美的能力。如《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文中有对园景和小动物的描绘“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对何首乌的议论和猜测“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在描写和议论中,把百草园的景致刻画的富有魅力而已充满生气,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是儿时欢乐园地的赞赏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反复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二)挖掘文本的人情美,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从审美鉴赏视角来看,指导学生通过智慧阅读来获取情感体验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的关键所在。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节课开始之前我都要留出三分钟让学生演讲。每一届学生,我都有三年的整体规划——初一主要是培养胆量和自信心,所以在演讲内容上不作限定,只要敢开口讲话就行;初二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对心灵有触动的名著文段,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并讲出自己的体会;初三阶段,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能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让他们对社会时事发表评论,老师再加以适当点评。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理应受到语文教师的持续关注与重视。
四、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一)将传统文化与名著教学融合在一起,让课堂成为传统文化教学得平台。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得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得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得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得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得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得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得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能够变为自身道德进步得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一辈子观。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深入探讨,让学生可以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质,使其具备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熏陶,使之成为传统文化得爱好者与传承者。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科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也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传承民 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在语文课堂上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的以代人。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得重责,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得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得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得终身进展、对民族以后负责得高度来“放出眼光”慎重选择适合学生消化、汲取得传统文化得教学内容。
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傳承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重中之中,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影音社团建构“四维一体”名著阅读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批准号:2019YQJK47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语文建设,2012(5):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