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09-10黄建荣

高考·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黄建荣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但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教师对阅读的主旨讲解,强行地将个人思想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课堂之中的互动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阅读的理解不够,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包含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以及对文化的传承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老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语文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将文本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

(一)教师方面

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其中的内涵完全的理解,更有一些教师無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存在一小部分的教师根据参考资料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的阅读教学,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合适的评价,只能进行简单的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深入作品、解读作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能够做到终身学习,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尽心尽力。这是导致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没有良好收益的重要原因。

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水平,提升自己的阅读层面和阅读水准,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借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来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善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二)教学方面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因为有多媒体设备的加持,让教学的手段逐渐增多,但同时也让教学变得越来越花哨,教师的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教学的方式形式化,让教学内容越来越空洞,教师对多媒体设备和课件的依赖,让教学得不到有效地开展。此外,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实际上设置过多地问题和环节,在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的一言堂,夸夸其谈地讲解。忘记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或者教学中做甩手司令,让学生乱读一通,不去品读课文中的精髓。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支离破碎,造成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学到的只能是一些空洞的知识。至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纯粹做练习的做法,阅读好像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阅读沦落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道具。

二、提高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写作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但同时也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中煞费苦心,最终必须在阅读的教学中找出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文言文《陋室铭》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充分朗读和品味的基础上,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对文言文进行大体翻译等方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升着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然后,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必需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帮助学生准确解读《陋室铭》的中心主旨,最后,教师根据《陋室铭》的中心主旨,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仿写。再如:教师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要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品味环境与心理情感相呼应,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与作者产生共情,明确语言文字的表达是建立在真情实感之上的。这种对内心情感进行充分抒发才能真正产生优秀的作品。同时教师可以仿写起示范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着良好的互动,完善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最重要的还能通过阅读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2]。

(二)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意境的审美感受、想象、鉴赏和品味能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对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想象、鉴赏是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有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学生带着感情的朗读课文,就会感受散文的音韵美,就会体味到不同的散文、诗词的语言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如朱自清的散文《春》选用了准确的词语来描绘,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用“朗润”“涨”“红”“触摸”“斜织”等词语分别描写了春山朗润、春水涣满、春日融融、春风温暖柔和、春雨细密的景象。其次,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利于抒发感情,又准确把握住春天景物的特征,语句既流畅又整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再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学习过和自主阅读过的内容进行记录,并总结自己认为较好的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段落,将其抄写下来。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星期预留一次摘抄的作业,培养学生养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在批改的过程中选择最为良好的作业内容进行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语言的美和审美能力的培养[3]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素养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想方设法传递给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先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思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位卑而敢于劝谏的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等等。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着我们,使我们民族强大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强大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它们正是我们的精神追求。所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承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从这几方面入手挖掘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提示,课文注释中把握文化常识;感知故事情节,领略著作的文化内涵;赏析课文重点词句,鉴赏作品的哲理境界。教师可以在每周的教学设计中,安排两节课时让学生自行的进行阅读心得上的交流,第一个课时让学生进行交换阅读,第二个课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新的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还能帮助学生阅读的内容有不一样的理解[4]。

结束语

综上,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方面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模式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改善,转变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在核心素養的视角下,利用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语言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要把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精髓充分挖掘出来,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情景,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榜样,并最终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高霞.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新一代:理论版,2020(01):211-211.

[2]曾吉英.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文摘版),2017(01):219-219.

[3]张艳秋.浅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开始[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32-33.

[4]杨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课外语文,2018(04):90-90.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