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2021-09-10刘晓欢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常规准确性

刘晓欢

摘要: 目的 分析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实施血常规检查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收集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的信息,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未按规定禁食禁饮、采血前用藥、休息不当、采血前剧烈活动、采血时机不合规、在末梢血部位采血、采血用具不合规、反复穿刺、挤压采血部位、标本储存环境不合规比例在检验结果准确及不准确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血前饮食、不当用药、剧烈运动以及采血时机不合理、在末梢部位采血以及采血用具不合规、反复穿刺及挤压采血部位、将标本储存在不合规的环境中,这些因素均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对这些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血常规检验操作的规范性,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 血常规;准确性;前因素

血常规为医学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判断,可以实现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评估预后等目的。实验室检查需遵循严格的检验标准及操作规范,配备的检验人员也需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及操作技能[1]。尽管如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前因素,并尽量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保证检验准确性的保证[2]。本次研究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检验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实施血常规检查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中,男136例,女64例,年龄35-75岁,平均(53.6±6.6)岁;包括文盲40例,小学水平30例,初高中50例,大专及以上80例;患者均自愿接受血常规检验并了解本研究详情,同意入组。研究符合伦理标准。

1.2 方法

分析患者血常规检查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因素,包括病人因素,操作人员因素及标本储存、运输因素等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n(%)为计数数据,检验值为X2。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未按规定禁食禁饮、采血前用药、休息不当、采血前剧烈活动、采血时机不合规、在末梢血部位采血、采血用具不合规、反复穿刺、挤压采血部位、标本储存环境不合规比例在检验结果准确及不准确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是常规检验项目,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反映患者的机体健康状况,可对是否发生疾病进行判断,对患者疾病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了充分保证。但检验结果还是会受到检验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本次研究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前因素进行分析,从研究结果看,患者未按医嘱禁食禁水以及采血前用药,及在采血前剧烈运动,以及操作人员未按规定选择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不规范,血液标本储存、运输不合理等均是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相关因素。对上述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采血前未禁食禁水,会导致血液中部位生化指标含量过高,包括血脂、血糖等,导致检验结果不符。而采血前应用药物及剧烈运动,会影响血液稳定性,也会影响检查结果。操作人员采血技术不成熟,不能有效采血,不能妥善保存,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4]。针对上述情况,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明确禁食禁水、合理休息及避免剧烈运动、禁止用药等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医嘱。采血前,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时机,尽量选择外周静脉血采血,并保证操作技术纯熟,避免出现反复穿刺及挤压采血等情况。在进行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在采血后及时将其在合适的环境中保存,做好妥善运输工作。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其操作技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操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操作训练,以保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采血经验,并不断提升穿刺技术。通过操作训练,能够逐渐提升操作人员在采血中操作的准确性及规范性,因而可保证采血标本的质量。在采血前,操作人员为了保证采血质量,还需要及时准备好采血器皿、采血管及抗凝剂,均要仔细检查。使用一次性用品时,要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是否在保质期内。通过这样的谨慎操作,可保证采集到的标本符合要求,还可避免出现污染、溶血、凝血异常等情况发生。

综上,在血常规标本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前因素包括未按规定禁食禁饮、采血前用药、休息不当、采血前剧烈活动、采血时机不合规、在末梢血部位采血、采血用具不合规、反复穿刺、挤压采血部位、标本储存环境不合规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及预防措施,确保从患者遵医嘱角度及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及工作责任心因素进行充分改善,不断提升采血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扬.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29):123-124.

[2]秦淑芳,马锦,刘莉娜.分析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2-3.

[3]刘俐.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及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0,v.12(4):15-17.

[4]陈燕,张云勇.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5):142-143.

猜你喜欢

血常规准确性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Task 1
Noordhoff手术联合PNAM正畸对唇腭裂患儿发音准确性及腭部裂隙情况的影响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