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局部环境改变与病理舌苔形成的关系

2021-09-10尹丽欣方卉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关系

尹丽欣 方卉

摘要:舌诊是传统中医的一门问诊技术,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表明口腔环境的变化与身体的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病理舌苔的形成,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腔环境;病理舌苔;关系

人类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载体,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当中。除了大众认知当中的肠道菌群外,人体的口腔、阴道、眼睛等部位也存在着数量相当巨大的微生物群体。在口腔内,存在着不同的微生物多达700多种,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了口腔菌群,调节着口腔的环境,影响着口腔的健康,甚至通过口腔,对整个消化道造成影响,甚至影响着整个机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会通过舌头表现出来。

1.口腔内环境的变化

1.1氧气浓度变化

在口腔内,氧气是溶于人的唾液当中的。在日间,正常人都需要开口说话、张口进食,因此,唾液中的氧气浓度会有所增加,而到了夜间,因为口腔闭合,与外界的流通减少,所以口腔内的氧气浓度相较于日间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氧气浓度一旦降低,就会使得一些厌氧菌在口腔内快速的繁殖增长,从而诱发各种口腔疾病。如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就会在口腔内氧气浓度较低时活性大增,活动进入一个高潮阶段,开始大批量的繁殖,分解一些残存在牙齿组织中的细小食物残留和口腔内部分脱落组织里的各种蛋白质,通过分解这些物质,产生出各种带有挥发性的硫化物、氨和有机酸等物质,形成早起时口腔内的异味。对于一些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人,其口腔内的厌氧菌是比较丰富的。日间,当口腔处于有氧环境时,容易引起一些牙齿病变的细菌例如梭杆菌、韦荣氏菌等的活性会受到较大的抑制,不会对牙齿造成实质性的损坏,一旦到了夜间,口腔内部氧气浓度降低,这些细菌开始活跃,这时若牙齿上、口腔其他部位的食物残留没有被清理干凈,这些厌氧菌就会和食物残留产生反映,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一些牙垢,附着与牙齿内部,难以清除。牙垢不仅会损坏牙齿的健康,而且其本身具有强烈的酸性臭味,是口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唾液分泌差异

唾液是口腔内特有的一种液体分泌物质,它能够有效控制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增长。日间,由于口腔的正常活动,唾液的分泌量是很多的,而到了夜间入睡后,口腔活动停止,唾液的分泌量将会减少到日间分泌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唾液的成分当中,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类物质,如钙盐、铁盐等,这类无机盐物质对于口腔内的酸性细菌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的平衡口腔内的酸碱度。此外,唾液还是一种消化液,不仅能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够对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进行清除和分解,避免这些食物残渣长时间的附着于口腔内,引起大量细菌的繁殖增长,形成带有强烈刺激性的酸性有害物质,同时发挥出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对于口腔内的酸性物质,唾液还能够对其进行稀释,当口腔内的酸性成分较高时,口腔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将酸性物质进行稀释,避免这些酸性物质对口腔黏膜造成腐蚀,甚至影响到肠胃系统的健康,这就是“望梅止渴”的生物学原理,虽然是一种条件反射,但也侧面说明了唾液的重要性。

1.3pH值的变化

口腔中pH值的浮动,主要是指进入口腔内部的所有酸性、碱性物质的综合反应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pH值应该处于5.6-7.6之间,在这个区间内的上下浮动,都属于正常范畴。口腔中pH值的大小,是龋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口腔中pH值越高,说明唾液的碱性程度越高,形成龋齿的概率就越低,而当口腔中pH值较低时,口腔处于酸性环境,唾液中的酸性程度上升,就会容易造成龋齿。健康的牙齿表面都有一层牙釉质,这是保护牙齿的第一道屏障,龋齿的形成,就是口腔内的一种菌斑附着在牙釉质上,与牙釉质发生化学反应,使牙釉质脱落,进而对牙齿造成损坏。这种能够破坏牙釉质的菌斑,就是在酸性的口腔环境中形成的,因此,保持口腔中pH值的正常,是预防龋齿的关键。

2.口腔环境与病理舌苔

从口腔环境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口腔内细菌的大量繁殖和增加,会造成口腔正常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引起口腔疾病的发生,因此,口腔环境的变化,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日益增加,许多的数据表明了口腔环境的变化对机体其他系统的病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部分的口腔病变,会直接通过消化道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这些病变又会通过舌头反映出来,也就是舌苔的病理变化。当然,也有少部分由口腔病变而引起的疾病没有通过消化道,而是直接通过口腔血管的渗透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但目前所知的相关病理还不多,在此暂时不作论述。

2.1舌苔过白

一般情况下,若出现舌苔过白的情况,传统中医认为是体内较为湿寒所致。根据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表明,舌苔过白,常见于以下3种情况。第一,舌苔过白的人,有可能是处于疾病的恢复期,或是患有轻症,因为症状较轻,病理表现不明显,因此舌苔色泽偏淡。特别是一些有疾病症状,但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其舌苔的病理形态白而薄,发腻,比较典型的有神经衰弱。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乳腺癌、宫颈癌等病变,由于病灶的局限尚未影响到周身血液循环,因此患者舌苔也会偏白,随着病程的进展,舌苔也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第二,临床上一些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也会出现舌苔过白的情况,这是由于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内痰液淤积所致。唾液增多,致使口腔环境出现了改变,进而导致舌组织的老化细胞不易脱落,而新生的细胞又不断增加,因此舌苔白而厚。第三,一些慢性炎症感染的患者,由于体内有慢性的病灶对身体进行消耗,也会出现舌苔过白的情况,常见的有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2.2舌苔发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舌苔发黄者,一般是由于炎症感染、发热或是消化道功能紊乱所致。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炎症感染时,患者的舌粘膜也很容易被相同的炎症细胞所浸润,让舌头本身也出现相同的炎症感染,舌头出现感染后,会渗出大量的粘液聚集在舌头的表面,滋养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口腔中大量细菌的增加并附着于舌头表面,就会出现舌苔发黄的病理现象。据现有的临床数据表明,舌苔发黄也和发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体温度升高时,体液就会消耗过多,唾液作为体液的一种,也会因为发热而减少分泌。当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减少时,口腔就处于比较干燥的环境,干燥的口腔环境会让大量的微生物停留在舌头表面,形成黄色舌苔。消化系统发生病变时,会产生一些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沿着消化道上溢至口腔,导致口腔内pH值改变,口腔酸性程度增加。口腔酸性程度高,就会增加舌粘膜的附着力,使口腔内的细菌附着于舌头表面,形成黄色舌苔。

2.3舌苔发黑

黑色舌苔的出现,往往有着多种因素,根据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常见的有以下3种。第一,霉菌感染。人体的口腔当中有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群体在口腔当中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维护着口腔的健康,这些细菌当中就有霉菌。当人体出现疾病,使用了一些抗生素后,口腔当中一些对抗生素较为敏感的细菌就被杀灭,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霉菌就会趁势大量繁殖,进而导致舌苔颜色的变化。第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而引起的黑色舌苔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口腔内pH值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就会使口腔内部环境酸性程度增加,酸性程度高,就容易引起霉菌的附着,形成黑色舌苔。第三,一些重症患者也会出现黑色舌苔,这是因为重症患者机体衰弱,免疫功能紊乱,会造成体内霉菌的大量增长,诱发黑色舌苔。

3.结语

综上所述,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口腔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口腔环境的变化,往往是身体病变的表现之一。因此,研究病理舌苔的形成,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冰阁,张志明等.舌苔微生态与脾胃病[J].中医学报,2021,36(06):1222-1226.

[2]袁菊花,贾立群等.舌苔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学报,2021,36(05):920-923.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