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对老年人体育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

2021-09-10董娜娜

当代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居委老年人社区

董娜娜

本文运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以TB社区为研究个案,为促进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深入观察老年人的各类体育行为。TB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单一、项目选择单调、体育消费能力较弱、体育认知薄弱,总体上呈现出被动单一的状态。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受到四种因素的影响,即家庭结构、消极人生观、与社居委沟通的匮乏和社区软服务环境建设不足。因此,为提高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相比于提高场地设施等硬服务,还需加强体育信息指导和活动组织等软服务建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立足全人群和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出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中国老龄化现象对社会各方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针对老年人群体质健康的研究也变得日益紧迫。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开始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以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根据人口学的研究成果,未来3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剧,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令人吃惊的30%。所以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所选取的老年人的日常体育行为进行观察与研究,分析呈现的问题与矛盾,总结归纳老年人体育行为特征,希望为实现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帮助老年人改善体育意识,提高锻炼行为。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体育服务”与“体育公共服务”具有概念之争,但对本文的研究而言二者只是上下义词的区别,不存在孰是孰非、谁正确谁不正确的问题。我国学者持有的观点有:公共体育服务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是通过提供各种体育产品满足公民需要的公共服务;或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供给人们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能。那么,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容到底包含哪些呢?刘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应分为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技能培训类,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健身咨询、体质测量与评价、相关规章制度、体育技能培训等。郇昌店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义上包含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奥运争光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活动服务和体育设施服务。还有学者认为服务内容应包括设施建设、信息服务、指导服务、组织管理服务、体质监测服务、政策服务与保险服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是社居委,本文会从供给内容的维度考量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水平,综合以上观点认为与老年人體育行为较为密切的服务内容应包括:场地设施、体育信息、体育指导、体质监测与体育活动组织服务。

1.2 体育行为

行为就是人们所说的和所做的,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至少一种测量维度。例如频率、持续时间、强度、速度、潜伏期等等。在众多研究中,受到学者们比较推崇的观点是刘一民教授在其编著的《体育行为学》一书中对“体育行为”所作的界定:“体育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从功能、性质来说,我国体育一直呈现为工具或手段方式,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体育行为是指与为提高锻炼意识、改善身体素质有关的一切以身体活动行为,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行为既包括体育健身行为、体育休闲娱乐行为、体育竞赛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宣传、科研、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本研究将老年人的体育行为分为:运动锻炼行为;体育学习认知行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欣赏行为;体质监测行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的研究人群是老年群体,又考虑到研究过程中需要时间的可控性与地点的易接触性,在排除养老院后,选择了社区。再者,本文选择的社区是回迁安置房,与同期商品房相比,老年人的占比更高。经过与社居委的了解,TB社区在2016年的人口统计表明社区共计2600人左右,老年人共500人左右,占比总人口近1/5。TB社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社区内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7年11月由教育体育局捐赠安装了两套共22件健身器材。另则还有标准篮球场1个、乒乓球台2座和面积近200平米的广场。

第二次具体访谈对象的抽样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13日至1月21日三天在社区内随机采访了12位老年人,除去无体育锻炼行为或锻炼意识的人和因访谈时间过短的无效访谈4名。有效访谈共8名,4名女性,4名男性,年龄从60-90岁不等。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访谈资料信息的分析与处理采用田野笔记法,对访谈记录分别进行了类型分类、观察笔记、方法笔记和理论笔记,以提高研究的信度。

3 研究资料分析

TB社区提供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可满足一般老年人的体育锻炼需求,但是社区内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且没有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在管理与制度方面,TB社居委聘有ZH管理老年人的相应事物,但问及关于老年人相关组织活动与管理制度时,尽管社居委负责任ZH说他们会不定期的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健康培训,但是他不能提供相应的图文资料,而且在访谈中也没有老年人提到类似的活动,真实性有待考证。由此可见,TB社区对于老年人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总体来说供给水平较低。

3.1 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

首先,TB社区老年人锻炼动机单一。老年人的运动参与动机可分为:获得成就感、社交互动、消磨时间、增进健康、体验自然、生活学习六项因素。可TB社区老年人体呈现出的锻炼动机较为单一且部分老年人锻炼意识被动,不能做到为自己考虑。

其次,体育锻炼时间分配不合理,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时间的分配无序与随机。二是时间选择的被动性。有些老年人的运动时间的选择因为第三方的需要,十分的被动。三是时间的无效利用现象普遍。他们可能花上几个小时,或是一下午的时间仅仅只是静坐或是与他人交流,等到晚饭时间再回去。老年人的时间在体育运动方面有效率很低,缺乏科学的管控。

再者,运动项目的选择单一单调,且以散步这种成本低、时间易控的运动是主要运动方式。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身体都不灵活了。”、“其他的我也不会,我就散散步。”他们基于对自身健康与生活状态的认知,限制了他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可能性。

3.2 老年人的体育消费观念与行为

TB社区老年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金额在1000—2200元左右不等,且救助与福利性质多。总体来说不管出于何种家庭结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都较为低下。

首先,尽管老年人关于健康的消费占据了收入的极大部分,但是却是花费在是医药治疗方面,预防方面的花销非常少。TB社区的老人有“花钱治疾病”的行为,却没有“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例如访谈者G说道:“哪有那个闲钱买保健品。”由此可见,老年人在体育用品与产品的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弱的。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现实经济情况的约束,即使主观上希望得到更好的体育服务,却因为没有相对足够的资金供给,仅仅维持着生活最基本的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TB社区老年人基于现有的经济水平,他们的消费行为次数极少且不能够建立起科学成熟的体育消费观念。

3.3 老年人的体育学习认知行为与体育欣赏行为

TB社区老年人对于体育相关的信息的学习呈现出零碎化、非科学、不系统的被动状态。追根究底,需要考虑老年人体育信息学习的途径。TB社区老年人信息收集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机、新媒体智能手机与医护人员3种途径获取。仅有1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有些老年人家中甚至只有一台收音机,信息获取途径狭窄。体检后的报告与医嘱是他们仅能从专业人员获取信息的途径。其中有2位老年人明确希望得到科学的健身保健信息,但是同样因为“没有人教”这一个原因而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情况。可见TB社区的老年人自身获取信息的途径狭窄并且缺乏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服务。

而对于信息学习的欣赏偏好问题上,访谈的8位老年人中,老年人多偏好新闻类节目,对于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保健养生类的节目没有主观上的选择,仅在观看或者收听其他节目时附带的接受。

3.4 老年人的体质监测行为

TB社区的老人能够免费的每年体检一次,每年不定期还有2-3次的义诊活动,例如测血压、B超等。但是老人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后,关于自己的病情和注意事项只有医生简单叮嘱的两句话,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该怎样保护自己多半只能依靠自己把控,多数老人对此还是非常的迷茫。体制监测的数量可满足老年人的体质监测需要,但是体质监测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后期的信息指导服务。

4 研究讨论与反思

4.1 老年人体育行为中问题与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4.1.1 家庭结构类型

归纳分析,TB社区老年人的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类:独居、主干家庭与夫妻家庭。本文仅访谈者A为独居类型的老年人,这种类型的老年人处于社会的边缘,与亲子的联系也十分的稀薄。有限的精力维持基本的生活已然实属不易,所以规避因运动产生的伤害才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主干家庭的老年人与子女一起生活,这些老年人的生活以家人为中心呈现出类似的活動规律,在正值壮年的儿女上班后,他们的日常就是接送孙子,清扫厨卫,一天中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访谈国的12位老人中,有5人是与其孙子(女)同时出现的,这类老年人到达运动场地、出现锻炼行为往往是通过孙子玩耍行为为而产生的,体育动机上十分被动。虽然也会呈现出规律的体育行为,例如会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散步,但是这种规律却不是出自本人的主观动机,就更不会有深层次的体育服务需求。

夫妻家庭或其他,家庭由两人组成,这类老年人同样也是因为与子女的联系不再紧密,拥有更多自控的时间,生活的重点更集中自己的的需求。锻炼行为分为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因为自身健康的原因,动机十分强烈,在能力范围内、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另一种则是机体受伤过于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不能进行体育锻炼。

4.1.2 人生观消极

通过TB社区的老人的生活轨迹可知,大多数老年人对待生活得过且过、没有目标、安于现状、被动依赖、缺乏主见。对待人生的态度会深刻得影响他们的体育行为。老年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各种“丧失”让他们极易产生失落、孤独、恐惧的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的判断能力下降、失去理智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产生行为偏差。他们恐惧自己生存价值的丧失,不想成为儿女的累赘。就例如主干家庭的老人,他们为家庭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家人的需要为重心以至于他们都不曾为自己考虑到底需要着什么样的老年生活。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们很难感到安逸轻松,因锻炼、运动潜藏风险而造成的身体伤害和经济压力是他们拒绝锻炼的首要原因。老年人的体育行为只能处于不给别人增添“麻烦”下进行。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理解他们的困境,提高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才有利于老年人追求幸福感与积极老龄化。

4.1.3 社居委与老年人的双向沟通匮乏

社居委与老年人的双向交流十分的匮乏,社居委不了解老年人的活动现状与需求,老年人也不知道社居委为他们提供着哪些服务。社区体育器械由谁来安装与维护、每年的体检由谁组织,这些老年人都不能明确的告知。就体育活动组织方面而言,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1月14日的义诊活动为例,访谈者G说;“在哪里。都没有人和我们讲。”与ZH先生的一番话也体现出双方交流的不够。访谈中有两位老人表示希望有专业人员教导,可他却说不需要为老年人聘请专业的教导人员,是因为没有人提出这种需求。有些工作因为资金或其他原因没办法完善,可与老年人的交流方面,TB社区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4.1.4 社区软服务环境建设的不足

客观环境是形成动机的重要条件,具备客观条件后,某种体育需要才会形成体育动机进而完成体育行为。与场地、设施这种硬性供环境相比,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还与公众参与团体与热情、职业人员素质等软环境建设的满意度有关。TB社区“供需错位”就在于软环境的建设不足。对于老年人亟需的健身指导服务、活动组织服务,供给还远远达不到需求。访谈中不止一位老人迫切的希望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有老年人在访谈的过程中提及老年社团组织,可TB社区都没有提供这两类服务。

4.2 建议

老年人体育需要的强度水平越高,其体育行为表现的也越为积极为提高TB社区老年人的体育需求强化他们的体育行为,建议可从两方面出发,创造外部条件与完善后期保障,减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以此来规避他们对运动锻炼的逃避和回避。

首先,社区可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完善社居委运行管理体制。其次,应加大对体育功能的科普与宣传、开发老年人层次丰富的锻炼动机,相信体育的多元功能在被广大老年人深入认识之后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再者,对老年人的体育认知进行矫,帮助老年人培养正确的体育认知。最后,创造科学舒适的软服务供给环境。TB社区在今后需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提高他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体验感。保障老年人体育行为的再次发生,才能促进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19-1482)。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猜你喜欢

居委老年人社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VIGIL AUNTIES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社区“自我造血”唤回“邻里情”
身边的环保大学堂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