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环境下词语语法功能的变化

2021-09-10余雅晨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转喻认知语言学套路

余雅晨

摘  要:网络环境下,词语语法功能发生变化,“套路”一词的语法功能就在网络广泛使用后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套路”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词语语法功能变化,阐释词语语法功能改变后词意的新生。如今,“套路”被活用作动词的频率越来越高,且随着权威报刊的大量使用,动词用法有被固定下来的倾向,可以推测,未来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套路”一词或许有成为兼类词的可能。从“套路”一词语法功能的改变可以看出网络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巨大影响,这是现代汉语研究不能忽视的领域。

关键词:套路;网络词汇;认知语言学;转喻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34-02

随着时代变化,许多词语由于为网络广泛使用而有了极大的改变。2016年,“套路”一词因网络影响力而为大众熟知,入选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在这以前,该词就已然存在于现代汉语中,但其语法功能与如今相比有所不同。

一、“套路”语法功能的变化

(一)最初的语法功能

“套路”在成为网络热词前,是作为名词存在和使用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其初始的含义是: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 [1]。通过北京语言大学BBC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 [2],可检索到的“套路”最早见于1956年《人民日报》,早期出现频率低,语义以第一类为主;在改革开放后“套路”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且意义扩大,出现了上述第二种意义。

例:

(1)目前我国的散手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武术套路近年也有一定发展,但仍要注意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技術的加强。(《人民日报》1991)

(2)他们常常派人来中国学习套路,认为中国的武术套路最文明,要在美国广泛推行。(《人民日报》1981)

(3)管理中药的办法是管理工业的套路,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结果是中药饮片品种大量短缺,质量下降。(《人民日报》1988)

(4)套路的编排也合理自然。(《人民日报》1986)

(5)在本届锦标赛上,中国武术代表队将继续保持套路比赛中的优势。(《人民日报》1997)

从词的分布上,该词有作主语、宾语、定语三类:作主语,如例(1)中,名词“套路”与“武术”构成定中结构做主语;作宾语,如例(2)中第一个“套路”与“学习”构成动宾结构;作定语,如例(4)(5)中,该词都是作为限制性定语存在。

在组合能力上,首先,作主语和宾语时,该词一般不独立使用,而是加以表示具体行为方式的具体事物名词修饰,如例(1)(2)(3)前接“管理工业”“武术”这类指向具体行为动作之意的定语加以限制;其次,作定语时,词所修饰的中心语为双音节名词,例如(3)(4)里中心语为“编排”“比赛”。在语料库中暂未发现其修饰单音节词。

(二)网络影响下语法功能的变化

随着竞技游戏《英雄联盟》的盛行,“套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游戏中使用“套路”指使用出其不意的欺骗式玩法制胜。此种意义靠近第二种意义,但加入了“使诈”的负面含义。后来,“套路”一般指做事有所欺瞒或有极具实际经验的处事方法,并形成了一类行为模式。此外,还出现了将其活用为动词的现象,且频率不断提高。在上述情况下,其语法功能在网络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且使用范围已渐由网络延伸到日常生活和权威报刊网站中。

例:

(1)“城市套路深”,何止坑民生(光明网2017年5月1日标题)

(2)“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3)“套路贷”的司法认定(《人民法院报》2019年04月18日标题)

(4)母亲还是被“套路”了。(《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

(5)不“套路”用户 更名只是开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15日标题,就中国联通推出“不限流量”套餐的评论)

(6)另一部和明珠一起看的《极速蜗牛》,很励志也很套路。(微博)

1. 词的分布兼谈词类活化

该词在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做谓语的功能。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3]。在上述例句中,“套路”已由名词转为动词运用。在例(5)中,“套路”作状语后接宾语“用户”,具有了及物动词的特征;在例(4)(6)中该词表达为动用法,不后接宾语。

但“套路”一词做谓语使用基本都出现在网络交际用语中,虽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和权威报刊网站上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总体使用度仍较低;且正规刊物官网使用“套路”一词作谓语时,都运用了双引号标志,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因此这些使用都被作为特殊的临时情况,词类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与兼类词相区别。“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 [4]从使用频率和社会认知可判断其用作谓语情况属于活用为动词现象,而“套路”作为名词的词类归属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 结合能力

在网络使用的影响下,“套路”与其他词的结合能力已发生极大变化。首先,作中心语时,该词被用来修饰的定语可使用较为空泛的词,比如例(1)中的“城市套路”;其次,作定语时,该词后可接单音节名词作中心语,省略连词“的”构成偏正结构;最后,该词可受程度副词“很”、否定副词“不”修饰。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下“套路”语法功能变化

“套路”一词的语法功能呈现出变化,都是由网络延伸至广阔的社会领域。认知语言学着眼于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且注重外部因素对语言的影响,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此语法功能的变化非常契合。

首先,“套路”一词语法意义的改变与词汇意义的改变紧密相关。在语法功能发生变化的语境中,“套路”意义都与网络新义相关。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套路”的本义是原型,而网络新义是非原型范畴。名词内部的典型成员在功能上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非典型成员在功能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游离 [5]。可见,在网络影响下语义的改变为语法功能的改变提供了前提。

“套路”语法功能的具体变化方式涉及转喻理论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转喻。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认为,转喻以经验为主,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表示的是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之间的“代表”(stand for)关系 [6],是在同一个概念域中进行的映射 [7]。“套路”新增作谓语的功能与其被活用为动词紧密相关,在“我们被套路”的例子中,是由事件静态的整体性转喻到了动态的过程性。“套路”是一个静态完整的事件,而要完成一次“套路”包含着众多动态过程,比如“酝酿骗局-使用技巧隐瞒欺骗属性-实施骗局”,但由于“套路”这个整体事件在人的认知域中最为突出和核心,故以“套路”这个事件整体来代表其包含的过程,起到简洁明了的强调作用。在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喻过程中,“套路”用法从名词变为动词,由此“套路”增加了作谓语使用的功能。

“套路”组合能力发生变化,它可受程度副词“很”、否定副词“不”修饰,恰恰与由整体向部分的转喻使用有关。“套路”一词的完整含义是“一套具有欺骗性的技巧”,在具体“很套路”“不套路”中只抽取出认知中最具代表性的“欺骗”,以部分代表整体,完整表达分别是“很具有欺骗性”“不具有欺骗性”。语境中“套路”已不指代具体事物,而表达一种属性或者性质,《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对“很”的解释是“表示程度相当高”, 这一程度是对所修飾词的性质或状态而言的 [8]。

转喻的使用和人们的思维紧密相关,“套路”一词语法功能的变化是人们主观意识选择的结果,和群体思维的泛化密切相关,由于人们不追求表意完整准确,固从整体语义中抽取出认知中最直观的含义,导致词语使用的对象、环境、方法都被扩大,比如“套路贷”“城市套路”等。

三、结语

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套路”语法功能改变上,新增的网络语义、自身所属的非典型范畴都为其变化提供了可能性,而“套路”一词语法功能改变的契机则是网络。网络交流注重简便快速,不追求严谨准确,因此,“被套路”等新用法出现。而网民群体偏向年轻化,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猎奇心理,“套路”新的语法功能被很快地接受。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助力,使“套路”打破了旧有语法功能的壁垒。

参考文献:

[1] 李静莹. “套路”面面观[J]. 语文建设,2017(01):66-67.

[2]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语料库语言学,2016(01).

[3] 莫衡,等. 当代汉语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 胡裕树. 现代汉语(第6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99.

[5] 张伯江.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 中国语文,1994(05):339-346.

[6] 刘宇红.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147.

[7] 顾倩. 汉语词语的时空域及喻域研究 以“上”“旁”“大”“来”等词语为例[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20.

[8] 李佳音. 转喻视角下的“很+名词”结构分析[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5:202-212.

(荐稿人:段庸生,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转喻认知语言学套路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