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视角下武术课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影响的探究
2021-09-10杜鹏侯玉仙
杜鹏 侯玉仙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小学武术课的现状、小学生行为规范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小学武术课上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包括:只注重技术教学而轻视武德教育,忽视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武德教育的形势单一,只注重言传忽视身教。据调查,小学武术课内容主要以套路为主,武术课上只是简单的提一下抱拳礼,很少强调武德教育和武术的攻防含义,使得武术课对学生德育的作用减弱,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不高。因此,制约了武术课在小学的开展,也忽视了武术课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提高武德教育重视程度,开展师资力量的培训,注重弘扬武术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是人口大国,德育教育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十分的重要。在我国,教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颁布了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条文,但是并没有设置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模式。只是在学校里开设思想品德类的课程,学生大多都是学习理论知识,很少进行实践和深入的思考。并且,我国经常借用西方的德育模式,长期如此,思想就会被西方化,中华民族精神也将会被逐渐遗忘。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主要在于德育教育,当前,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德育。每个国家进行德育的教育方式不同,这与每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现在的德育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形势过于简单、不注重实践、强调言传、淡薄身教。因此制约了德育的发展。
1 武德教育的概述
“武”是指止戈为武。停止干戈,消停战事的实力。“德”是指以仁、义为核心理念、以上、止、正为行为操守的言行举止。上,是指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止,是指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正,是指守正,心有正气,胸怀信念。“武德”,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武德作为中华武术的一种文化属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武德教育”就是指在武术课上教授武德思想的一种德育方式。
2 行为规范的概述
“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和范围。“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和交往过程中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定范围。本文研究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主要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版)是国家颁发的对小学生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是指小学生在上学期间行为的规则和标准。
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现的问题
3.1 缺乏感恩之心
目前,人们普遍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唯分数论”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小学生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會干。长期如此,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认为这些生活上的琐事都是父母应该做的,缺乏感恩之心。
3.2 沉迷电子游戏
现在电子游戏盛行,许多小学生都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中,耽误时间,也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长期沉迷电子游戏也会对眼睛产生伤害,现在戴眼镜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
3.3 校园欺负事件
现在,校园欺负事件频繁发生,并且越来越恶劣,校园本应该是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场所,现在却变成了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地方。严重影响了校园的人文环境,也让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缺乏自身的安全感。
3.4 缺乏自律性
现在的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除了体育课上的运动,几乎在课下没有体育锻炼,“小胖墩”在校园里比比皆是。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果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那么到以后长大成人了更不会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
3.5 不遵守社会秩序
现如今,小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乱丢垃圾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由于家长没有给学生做出榜样,以及社会的不良风气导致的,这不仅影响社会秩序,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
4 武德教育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分析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了哲学、社会学、中医等思想。武德是武术的精神层面,也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就是武术道德,是习武之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古人云“习武先习德”,可见练习武术对品德的重视程度。武德和现阶段的德育教育有很多契合之处。在武术比赛中,学生需要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法要求,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所以多开设武术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一定要围绕武德开展,坚持“育人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从实践中学习武德,培养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培养他们气宇轩昂的精神面貌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武术非常重视礼仪,武术运动中的礼仪要求较多,就是要通过武术礼仪的学习提高习练者的礼仪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
5 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武德教育应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武术课为载体,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重视武德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