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及创新路径

2021-09-10史甲庆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融合发展

摘要: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作为高校校园媒体,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认清现状,正视问题,理顺机制,创新路径,推动校园媒体由“相加”到“相融”。

关键词:高校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28-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201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发展的主旋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机制不畅、人才不足、资源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媒体融合进展缓慢[1]。如何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创新路径,推进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以适应全新的传播生态,成为当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媒体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媒体深度融合發展的趋势下,大部分高校的媒体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积极面对并着力解决。高校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理念滞后

媒体融合,理念先行。不少高校的管理者还没有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维、新观念、新认识,在媒体融合的理解方面还停留在开通微信微博、开发网页客户端等初级阶段,对于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思路和路径缺乏系统思考和专题研究。大部分高校媒体从业人员网络媒介素养不高,互联网意识不强,对受众需求考虑不足,仍然按照传统媒体的思维习惯运营新媒体,话语表达陈旧老套,媒体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面对媒体融合的浪潮和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必须强化移动互联理念,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融入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

(二)融合进程缓慢

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下,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提出了媒体融合的口号,但受理念、规划、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融合大多处于浅层次阶段。不少高校的媒体融合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上移动网络终端,而在运营机制、从业人员、技术终端、融合产品等深层次的融合上止步不前。有的高校虽然借鉴社会媒体融合的形式,搭建了类似“中央厨房”的基础平台,但并没有再造采编流程和调整组织机构,仍停留在有形式无实际功能的层次上。还有的高校媒体融合发展只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传播方式貌似丰富了,但各媒体之间由于缺乏有效联动和相互补充,内容同质化严重,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发展。

(三)支撑保障不足

高校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技术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建立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目前,高校媒体从业人员数量少、任务重,现有绩效分配政策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社会媒体人员因工资待遇、发展通道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不愿加入高校。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讲,教学和科研才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媒体宣传只是辅助,资金支持力度不大、技术投入不足,导致融合平台建设进展缓慢,硬件设备陈旧落后,软件技术难以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面向

高校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台“相加”,也不是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从融合理念、互联网思维、操作模式到团队优化的系统融合,变“各自为政”为“集团作战”,变“同质重复”为“差异发展”。

(一)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当前高校媒体在融合方面存在的滞后、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根源在于没有摆脱传统媒体的思维,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简单相加,将新闻信息简单重复投放。因此,高校媒体要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思维,处理好“传媒存量”和“传媒增量”的关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时,要树立师生中心理念,注重洞察教师、学生、校友、家长等不同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加分享互动,增强参与感与获得感,打造沉浸式传播体验。

(二)注重融合媒体的有机共生

体制机制创新、传播平台的整合优化和采编架构的再造升级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高校存在校报、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电台等多个媒体,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也有自己的网站和新媒体,如何打通使用、整合资源,对于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推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整合再造传播平台,着力推动不同渠道、不同平台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建立集中指挥、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统筹现有资源,优化采编架构,推进采编力量整合、媒体资源聚合、采编流程融合,提高采编效率,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三)让团队再造成为融合的主体

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人才。建立一支既有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传播运营,同时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是高校媒体融合面临的时代课题[2]。高校现有的从业人员中,只有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办媒体的工作人员是专职,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二级院系的媒体大部分是学生兼职,人员流动性大,运营质量不高。传统媒体的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偏少,知识结构普遍老化,专业化程度低,从事的基本都是单一的新闻采集,或者擅长文字采写,或者擅长摄影摄像等,产品形式内容单一,话语表达刻板,无法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1]。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校内资源,以媒体融合工作机制的创新引领团队再造,探索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

三、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高校的媒体融合有其自身特色,必须树立整体思维,进行系统战略规划,在统筹管理、平台再造、流程优化、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突破,探索满足媒体融合趋势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一)建立全媒体报道一体化管理机制

校园媒体要实现深度融合,必须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策划、统一调度、融合加工、全媒发布的一体化指挥机制。在组织架构上,可借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运行机制,成立由学校宣传部门统一管理的融媒体中心,整合校级媒体、学院媒体及其他媒体,实施扁平化分布式统筹管理。在采编渠道上,围绕校园媒体的主业,通过“编辑部+项目”的形式,探索打造适应互联网生态的采编架构,统筹选题、全面协调、统一指挥,实现内容生产、队伍建设、信息发布的共享融通。在传播格局上,注重整体策划,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打造优势互补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二)整合再造立体化融媒体传播平台

高校媒体融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消灭差异,而是依据场域、性质、对象等差異,重新准确定位,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立体化传播平台。首先,校级层面成立新闻通讯社,将网络、校报、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按照“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的要求,不断拓展“三微两端”(三微:微信、微博、微视频;两端:网页、客户端)新媒体传播渠道。其次,树立“整体策划、差异发展、立体传播”的思维,成立校园媒体联盟,建设具有融通性的网络平台,推动校内媒体联通联动。再次,探索建立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协同机制,通过学习培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通过栏目共建、技术合作等形式开展合作,拓展延伸传播空间。

(三)调整优化融媒体生产运营方式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接受关系,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满足了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媒体融合在运营方式上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整合填充受众的关注空间,不断丰富优化传播方式,做到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同时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连通学校和师生两个舆论场,占领校园舆论阵地[3]。在融合产品生产流程上,要树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理念,重构采编播内容生产链条,建构涵盖选题策划、人员选派、内容采写、编辑开发、分发传播等环节的完整生产机制,同时注重用户体验,根据不同受众的需要,生产不同内容和风格的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进行分众化精准投送。

(四)打造高素质的全媒体新闻采编队伍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校媒体融合的重要支撑。融媒体时代,高校媒体人员不但要具备新闻专业素养,而且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媒体传播运营规律。人员不足、引进困难、技能老化是目前高校媒体队伍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要突破人才瓶颈,必须盘活资源,注重内培外引,打造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全媒体采编队伍。一方面要争取政策,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引进专职人才,建立专业的媒体工作团队,并在岗位晋升、职称评聘、培训提升等方面提供政策,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聘请社会媒体、专家学者担任指导老师,选派人员到上级媒体跟班实践,积极参与校内外学习交流。另外,树立大宣传理念,重组整合学生记者团队,建设教职工通讯员队伍,鼓励带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全媒体的生产传播。

四、结语

高校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媒体融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的层次较低,真正做到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必须树立全媒体思维,坚持“内容为王”的定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管理机制、政策措施、平台整合、流程优化、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让校园媒体真正成为师生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渠道,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舆论阵地。

参考文献:

[1] 余辉.从“叠加”到“相融”:高校媒体融合路径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71-74.

[2] 光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瓶颈[J].青年记者,2016(12):19-20.

[3] 李连富.从“全媒体”到“融媒体”: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转型路径[J].福州大学学报,2017(4):104-108.

作者简介:史甲庆(1981—),男,山东莒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融合发展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