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教学例谈
2021-09-10朱雨瑶
朱雨瑶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学,低年级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识字则是其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趣味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汉字的热情。本文就实际课堂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段 趣味识字
汉字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当它被教师写在黑板上时,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单纯的符号,更是一粒民族精神的种子。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这样阐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新统编版教材突出强调应该加强汉字教育,并把它作为语文学科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学好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带有趣味的识字教学避免了直接教授的枯燥无味和千篇一律,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调动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培养他们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有很大益处。本文主要讲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趣味例子。
一、好玩游戏中感“趣”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识字的切入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识字情趣,让他们有自主识字倾向,带着兴趣投身于识字活动之中。教师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让学生用自身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来参与、应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和拓展,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字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当然,趣味的识字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趣味谜语识字、趣味故事识字,等等。
教师在组织游戏中必须注意到,趣味游戏识字在拥有“好玩、有趣”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在游戏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避免出现难度过大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所以,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笔画偏旁、间架结构切人,让学生对字形结构了解更充分,提高相应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以满足他们的识字需求。统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它是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全篇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内容也极具规律。比如,“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学生会发现前两个字拼在一起就成了第三个字,非常有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拼一拼”的游戏,把课文中的“日月田力小大小土”等字分别剪出来,叫学生上台来拼他们记住的字“明男尖尘”等,拼完带着大家读一读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当一个学生上台来拼的时候,其余的学生可以观察他拼得正确与否,笔顺是不是准确。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汉字的书写笔顺问题。例如,“明”是先贴“日”还是“月”?他们会发现“日”在前、“月”在后,所以应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贴。那么“田力男”的“田”在上还是在下呢?学生很快地通过观察“男”字发觉到应该从上往下贴“田”和“力”。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拼的人获得了上台展示的机会,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本课所学过的生字,注意到了字的笔顺,还复习了字对应的句子。台下的学生作为评委,如果是已经掌握了该字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同学拼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复习;没有记住的学生则是通过他人自己再学习一遍,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可谓是“一石二鸟”。
趣味识字游戏除了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复习所学知识,同样具有启发归类的效果。在小学阶段,教师所要教授的汉字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十分广泛,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那么教学效率会极其低下。事实上,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倘若教师能指引学生发现规律,学会合理猜测字的意思和读音,那么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由“青”衍生出来的形声字非常多:“晴清情请”。而我们知道部首作为字中较为明显的部分,具有给字形归类的作用,此时的学生已经对偏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明白归于同一部首的字大多都与部首的原义有关。针对偏旁创建趣味“加一加”游戏,写下“青”让学生比赛讲述“青”加上哪些偏旁可以组成新字。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予说的格式或例子,如人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加上“言字旁”,就变成了“请”。学生七嘴八舌说一说:心情和心有关,所以“青”加“竖心旁”就变成了“情”。如此,学生掌握了“青”主体不同汉字的不同结构,学会在明白部首原义的基础上猜测其他汉字的读音和大概意思。教师在游戏中指引启发学生归类识字的概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生动情景中感“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好老师,是推动他们探索求知的第一推动力。当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中获得新知识,这份收获的新喜悦又反过来推动他们前进的步伐。教师所要思考的是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创设趣味情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有趣味性的识字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中感趣”“趣中学识”,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挖掘汉字的构字理据、构建情景时,也要注意汉字所指事物的事理和儿童认知心理之间的关联性。就如“日”这个字,看到“日”就想到圆圆的太阳:什么季节的太阳最温柔?春天,春天的风都是轻轻柔柔的。此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创设春风姐姐的情景:春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也跟着吹起来了,大家一起柔柔地吹,吹青了小草,吹红了小花,吹绿了柳叶。在读文字的时候把代表颜色的“青、红、绿”读重,说明草真青、花真红、柳叶真绿,这是对情景的再次丰富和加深印象。经过这一个温柔的、生机勃勃的春风情景,每当学生想起它,就会记起“日”,这也是利用一年级学生重形象感知和体验的认知特点来构建情境。
趣味情景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构建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更快融入。一年级下册《项链》一课介绍了优美的海边风光,在“浪花哗哗地笑着”一句中教师创设海边浪花的有趣情景,一边引导学生读,一边展示文字“笑”和笑脸图,利用文字本身的图画感,把“笑”中的竹子头和小朋友们笑时眯起来的弯弯眼睛比较;下面的“夭”则好像开心大笑时张开的小嘴巴。在这切入师生对话,让学生此刻笑起来互相看看。这样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实例生动可感,学生记住了“笑”字,除了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心情舒畅,识字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知道字除了有形象思维以外,也具有声像思维,说“怒”时嘴角下垂,读“笑”时嘴角上揚。学生大声朗读时可以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嘴角,是上扬的还是下垂的,小手碰到自己上翘的嘴角,记忆也就更深刻了。在如此清爽的海边与浪花边玩耍边学习,学生的兴趣也就提升起来了,在启发思维的基础上,进而提升了识字的效率。
其实很多生字构建出来的情景非常生活化,学生完全可以把识字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拿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来巩固所学,加强记忆。比如,“大小正反开关”这三对十分容易混淆的反义词,生活中大小、正反、开关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会,观察大小不一的东西,明白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自己亲手摸一摸硬币的正反,知道哪面是正,哪面是反;亲自实践把教室里的灯开开关关,懂得开是什么,关是什么。将识字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结合,增添了识字的趣味性,深刻理解了“大小正反开关”这些汉字两两相反的含义。在提升低年段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综合识字能力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汉字。
三、图文结合中感“趣”
文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我们必须注意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除了将汉字构字科学和儿童认知规律相结合,将汉字音、形、义与图像结合起来,还可以把学生情感与字相关联,即学生识字與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它有着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尽管它在一代一代人的手中进行了字形上的变化,但是它也保留了本身的图画感,具有表义的功能。低年段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对于大段的汉字识字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而对于直观的图画,学生显然能更快、更有兴趣地接受。教学画面感很强的字,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读图想象,整体感知字形,再看重点笔画。例如,实际课堂中“着”字里的“目”,教师先提示:“‘着’里还藏着一只小眼睛呢”,学生很快发现“着”底下是个“目”。接着出示“目”的古文字,两者对照,学生把眼睛与“目”相比较,便发现了它就像竖起来的眼睛,中间的两横和图画一对比就是眼珠,“着”字也就记住了,也就不会再把“着”里的“目”写成“日”。这样图文结合的趣味识字比一般的教学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率。再看“贝”字,去过海边的孩子一定都见过贝壳,拿他们见过的贝壳图片与古文字“贝”及现在的汉字“贝”相互比照,用古文字还原文字的图画感,让笔画变得生动可感。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能发现“贝”的外框就是贝壳的两片壳,撇和点是贝壳里藏着的珍珠和肉。通过图画文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当学生一看到这个字时想起来的就是贝壳的样子,于是在他们眼里“贝”字也就像大海里的贝壳一样可爱。趣味的图文结合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心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自主性,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汉字、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有趣生动。
四、结语
小学语文是基础的教学,低年级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年级教学需要给学生打好扎实的认读基本功,能准确和迅速地辨认语言文字、理解词语表面意思,能认词、读词、识词,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根据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思维能力和语文识字教学要求进行多方面的趣味识字教学,能使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求知,在“趣中识字”“学中感趣”,进而提高教师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