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2021-09-10曾真
曾真
【摘要】当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统一使用统编版的教材开展课程教学,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探索,制定新式课程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通过对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阅读教学实践以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与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小学教育过程中的语文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小学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改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对整体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及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不合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这一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墨守成规,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率。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选择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效率获得提升。(2)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于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唯有树立正确的阅读学习目标才能够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得学生依据教学策略展开阅读活动。通过对当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现状的分析,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环节没有重视阅读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大都是依据教学进度任意选择,教师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应付心理。而一些教师虽然设立了阅读教学目标,但是该目标较为单一,无法将其合理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实际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发展。(3)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这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盲目追求课程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唯一的沟通方式便是课堂提问与回答。还有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封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只能够单一地回答是或者否。除此之外,教师所选择的课堂问题都是有参考答案的,教师只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与标准答案类似,教师的这种想法以及做法限制了学生本身思维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沉闷,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年龄、需求以及课程教学内容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意识到其选择的目标既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又要充分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现状。在相应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2.强化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及习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点,教师通过阅读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艺术情境之中。为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唱脸谱》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前授课环节播放一些关于脸谱的视频或是音乐,进而合理地导人话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京剧吗?你们有没有看过关于京剧的节目?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吗?”随着教师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听完后,教师讲解京剧和脸谱的意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PPT上展示脸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积极地进行阅读,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愿意投入阅读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使学生在不断阅读过程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策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理解并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认知程度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地选择一种教学方式,可能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则无法理解所学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强化这一类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生词,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阅读,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这一层次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体会阅读内容的主旨思想以及情感。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提高这一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这一类学生能够独立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层次的划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进行调整,以保证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4.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阅读内容较为枯燥,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无法保证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此,语文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所讲解的内容充分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此外,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更新,以凸显出时代价值,教师需要将目光聚焦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上,而非单纯的知识讲述,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更好地完善自我。例如,教师在讲解《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以及自身想象力的发挥来描绘出脑海中赵州桥的形状,之后教师布置出相应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思考。教师在授课完成之后对学生所遗留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5.拓展课外阅读书籍
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比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强得多,他们在面对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是也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兴趣爱好等推荐一些思想健康、语言生动的与教材文本关联密切的课外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例如,教师在讲解《晏子使楚》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是非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主动远离低级趣味的课外书,保证阅读质量。
三、結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深入分析新课改内容和要求,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创新优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