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保健养生体系中的谚语

2021-09-10陈继旭阮文翩

体育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生谚语

陈继旭 阮文翩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09-02

摘  要  中国传统保健养生谚语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语言的凝练,其内容与形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行住食到深奥晦涩的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资料收集法等分析传统养生保健中的谚语类型,并指出其传统保健养生体系中的谚语所蕴含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  传统保健  养生   谚语

谚语是我国民间口头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千年的口传心授,其逐步形成了以口传型、活态型、埋俗型、精炼型为四大表征的一种文化传播载体[1]。其中,涉及养生类的谚语多不胜数,而谚语又根据不同类型分成了运动养生谚语、四季养生谚语、饮食养生谚语等等。接下来就主要从运动养生、饮食养生和四时养生的所属类别,保健功效和养生理念等方面浅析中国传统保健养生体系中的谚语。

一、运动养生谚语

现代运动养生中,大部分以传统的运动养生为主。其“传统”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从历史上继承与延续下来的思想,包括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和行为方式等[2]。笔者认为运动养生谚语是通过简练顺口且便于记忆的突出运动对于人体养生的重要性的一种传播文化载体。

(一)以导引为主的运动养生谚语

“宁练筋长三分,不叫肉厚一寸”,“冬练三九筋骨展,夏练三伏筋骨活”。导引功法中,以易筋经为首,每天习练易筋经,对人体全身十二条经脉有很好的拉伸作用,可以起到促进各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不仅如此,还可以对人体的十二经筋起到刺激作用。

(二)以吐纳为主的运动养生谚语

一类是以练习吐纳内外兼修的运动养生谚语,“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筋骨皮”是指肌肉,肌腱,韧带,骨骼,皮肤等人体体表结构。“气”即是指呼吸之气,也是指受人体意识支配的可在人体内进行运转的“内气”。谚语“外练手眼身法步,内修精神气力功”中要求我们在武术训练时要注重外练手法、眼法与步法等基本身法,又要注重内修心、肺、肾等内部器官与心神意念。

(三)以运动健身为主的运动养生谚语

一类是以活动健身为主的健身类谚语。例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防病”,“懒惰催人老,勤奋得高寿”。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身体机能和呼吸系统明显增强,另外从事健身活动时由于肌肉的不断牵拉收缩,因此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变得活跃,进而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更好地预防疾病发生。

二、饮食保健养生谚语

“饥不可暴食,渴不可爆饮”[3],《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故饮食为人体摄取生命能量的必须途径。膳食为人体之根。谚语中“清晨一杯水,生津润脾胃”人体中多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当人在清晨初醒时总是处于口渴缺水状态,此时喝一杯水,不仅可以滋养刚刚苏醒的各种身体组织器官,并且还可以刺激口腔分泌唾液,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血液循环,为新一天的到来提供充沛的精神。“若要身体壮,先将饭菜嚼成浆”,古人认为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狼吐虎咽易噎塞食管且加重肠胃消化负担,“食易细缓,不易粗速”,应该细嚼以津液送之。人体脾胃乃后天之本,过于急躁则会损伤脾胃,最终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寿亲养老新书》中有:“尊年之人,不可顿饱”。若是想要健康长寿,必须要学会保养五脏。一次性吃得太多则易增加各器官的负担,长期如此便会使得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继而导致营养不足,更甚者引发肠胃疾病等。

《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早在2400年前,古人就提出日常养生要注重饮食均衡的观点,即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肉类为辅。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便有素食主义者,每天大多以青菜素食为主。而饮食养生谚语中又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的谚语,孙思邈提倡“饮食清淡”,强调“五味不可偏食”。《养生随笔》中有:“蔬菜之属,每食所需”,即蔬菜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谚语“冬瓜消肿又利尿,清热减肥抗衰老”,冬瓜具有清热化痰,利尿消肿的作用,具有清热减肥抗衰老的功效。《本草纲目》载:“兔肉凉血,解热毒,利大肠”,兔肉属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适合年老之人食用,其不仅减少脂肪含量的摄入,还具有健脑益智的作用。以清淡素食蔬菜,水谷为主,辅以补益肉类,将对延年益寿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四时保健养生谚语

《内经》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暑寒”,体现出传统保健也需根据四季变化规律进行调整。“春回大地万物生,春捂防病添精神”[4],春季万物复苏,此季节为一年当中阴气最为衰竭之时,此时阳气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在人体内呼之欲出。正如谚语“百草出芽,百病易发”,随着阳气的回升,天气的变暖,如何在多病初发阶段的春季进行保健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谚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此时我们应该借助阴消阳长的趋势养阳,增益补气。“夏伏天热心静长,饮食消暑保健康”,夏季为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一个季节,以阴阳相对而言是阳气最盛之时。“三伏培本扶正气,冬病夏治好时机”,此时保健养生讲究平心静气,配合祛暑祛湿的饮食,而三伏天是最适合培阳扶正的好时间,冬季潜藏遗留下来的病根在此季节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

“秋高气爽庆丰收,秋冻傲霜人长寿”,立秋以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炎热逐渐转为阴凉。秋季是人体阴阳代谢中中阴长阳消的过渡时期,因此应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保养人体内的阴气,此时运动时也应该选择以静为主的运动。平时应注意调畅情志,静以养神,摒弃杂念,使心胸宽广,使视野开阔,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使气血调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时养生大论》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主藏,冬季时,阳气藏于内而阴气浮于外。故在冬季时应该“冬睡不蒙头,夏睡不露肚”。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因此在冬季饮食时也要注意少食煎炸炙烤之物,多食稀粥以滋阴煦阳为主[5]。不光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运动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正有“冬季万物皆闭藏,养生敛阴又护阳”,冬季敛阴护阳正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冬练三九精气藏,开春打虎有力量”,老人大多恐惧冬季的寒冷,这一方面是体内疾病在寒冷时易发,另一方面是老人体内正气不足的结果导致的。“冬练三九”可以很好地锻炼人的精气神。四时保健养生需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界规律才能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分析总结,中国传统保健养生从饮食、运动、四时四季等方面都有养生谚语的出现。本文将传统运动养生细分为三个属性进行归纳,即以动静结合的导引类,以静为主的吐纳类和以动为主的健身類。传统饮食保健养生又体现出了有合理膳食和饮食均衡两个方面。最后便根据四季特性按照自然规律,春夏秋冬的典型性谚语分析各季节所有助于人们延年益寿的日常活动。这三大类传统保健谚语类别流传至今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最终形成了其简洁、凝练、易于传播的特点,而通过本文对其特性的归类和养生价值的浅析解读,对凝聚了前人智慧的传统保健养生经验以国粹的谚语形式在未来健康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奠基基础,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保健养生体系内的谚语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招扬.谚语:传统文化传承的民间载体[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8):15-17.

[2]陈海东.浅议少林禅弓的运动养生理念及其实践[J].武术研究,2020,5(12):55-58.

[3]土荣华,陈尚岳.一生受用的养生谚语:老中医推荐的养生口诀[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

[4]许沈华.四季养生谚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刘红,宋鲁成,钟华.《寿亲养老新书》四时养生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85-186.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养生谚语
说说谚语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看《论语》中的养生学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谚语趣画
健康类APP现状分析与研究
谚语趣画(一)
谚语趣画(二)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