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发展

2021-09-10王金霜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休闲主体性互联网

摘 要:卢卡奇从商品问题分析形成对物化的认识,在卢卡奇看来,若一个社会中的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就容易发生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品结构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力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不仅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交往行为,个人性格等方面产生了难以想象力量。这种力量一开始是潜移默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物化现象不断增加,困扰着人们,“统治”人们,让人们沉浸在物的世界里。文章建立在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基础上,对物化问题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 互联网 主体性 休闲 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236-02

引言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带来极大影响,倘若结合我国时代背景,在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交织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即物化的现代化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本文试图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一、物化理论的内涵

1.物化的简介。物化一词是卢卡奇提出的。但物化一词的原型是马克思的异化,是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之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卢卡奇给物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这里,关键问题在于,由于这种情况下,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从这两个定义上看,本质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卢卡奇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基础上进行的细化的阐述。卢卡奇把物化归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强调要扬弃异化与恢复总体性原则。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过程的最消极的影响就在于,它使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有机的、具体的总体性。换而言之,物化使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支离破碎。对总体性强调是具体的,是社会和历史的各种要素的辩证的统一体,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社会进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要素,都只能放在社会历史的总体关联性之中才有意义。在总体性中它也说明人的主体性。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总体性首先是人作为统一的主体与客体而存在的总体状态,而当人失去了这种统一性,仅仅作为客体存在时,那就丧失主体性,就是物化。

2.物化现象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更具有神秘的色彩,统治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由此产生物化,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拜物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产生。资本主义社会下,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促进工业产業的发展,而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的数目以及种类的增加使得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原始的商品即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人是不太满足,他们只能追求更高,更新劳动产品、商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丰富和发展商品的种类,人自身的特质也会通过商品显露出来。但在另一方面,人的本性在商品的渲染下可能会受到很大改变,商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的水平,以及时尚文化的推广。但是人如果过度追逐这种“时尚文化”,人内心的攀比之风会在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为了比他人生活得更好,对商品过分依赖会逐渐加深。这也就是商品神秘所在之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大多数工人还是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毕竟人是要生存的,只有活着才能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能够生活的关键,对生活必需品——商品的依赖。

3.物化意识与物化理论。当资本主义的体系本身不断地在越来越高的经济水平上生产和再生产的时候,物化的结构逐步的沉浸到人的意识当中,至此,资本主义的物化达到高峰,卢卡奇的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物化意识”,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除了其社会存在层面的物化现象之外,社会意识领域也被物化现象渗透。物化的表现形式即人的符号化、主体的客体化、人的原子化,整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就会发现,物化并不是本身的物化,而是具有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物化,符号化使得人本身必须遵循机械化体系,这种合理化体系开始将人的主体性剥离,像机器一样,有规律地重复着大量的动作。此时这是人的物化意识已经开始进入人心;而主体的客体化则是,进一步将人的主体推向客体的位置,在人的符号化基础上,人们在工厂被动消极地工作的情绪、状态,影响人的主体,更影响人本身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逐渐消磨,也就让物化意识逐渐占到主体地位;而最终人的原子化,工厂中的每一名工人,在这种状态下,容易使得所有人都将无意识的工作,冷漠、疏远、隔离。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变成死沉沉的机器。每一个被孤立的事实客体,以及孤立事物客体的复合体和每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这种隔离使得主体只有对独立的对象,只能看到主体和客体的割裂,而不是统一的整体。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物化会影响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而使得总体性丧失,总体性丧失,人的批判思想没有,受到物化现象的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变成物化意识。

二、人的主体性

1.人的主体性丧失。认同卢卡奇观点之一在于人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可以回想,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电气化的设备为什么会出现,不还是要满足于人这个主体,从而来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出现,它们本身的任务和责任在于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从而给人们带来方便。在这些研究出来的智能品没有太多的错误,它们作为机器不能够发声,其承担的不完全都是他们的责任。关键还是使用者是如何利用,机器们在说,人类真奇怪,我在执行他们交给的任务指令,竟然物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本身有点可能就是让人物化的主要原因,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使得人类在办事效率上更快,但是互联网本身并没有要你一定使用,使用的时间也是由你自己决定,机器已经给你自由了,反而是你自己没有控制好,沉迷于其中。完全怪机器合适吗?人的主体性丧失主要还是怪人类本身。

2.人的主体性为什么会丧失。首先,一般情况来说,现代的人们喜欢办事越快越好。互联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这一点是值得承认的,但仔细一想,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与之前的无互联网办公肯定存在着很大差别。原因可能很多,其中可能包括方便快捷,当这一条比较重要的优势被人们发现后,那么人们更多地去选择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发明出来并“不是要让所有人都用”,而且互联网可能本身也不会想物化人类。造出来就是为了方便。而在人的考虑范围内,互联网正好满足人们的方便,不能完全怪物联网。要人们反思过于追求方便快捷是否可行。

其次,人的惰性。每个人都会有惰性,包括自己在内。而互联网、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人们,其实就是上述的第一点,他的方便快捷,可以说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为人的惰性买单了。现代都在说懒人经济,这种懒人经济出现应该是偏消极的。在课堂中一般会有两种状态,第一种人在但在睡觉,还有一种人在心不在。这说明脑力及体力劳动都相当缺乏。惰性让人变得比较消极,再加之互联网等智能设备正好在一定条件下,帮助人去实现自身的惰性。这也不能完全怪物。

最后,人的贪欲。贪婪也是人自身要控制的,互联网的功能的强大,使得使用者可能在探索某一方面,为了一口气能吃成一个胖子,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其上面,当然可以分为好的与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可以用来查资料学习,不好的方面消遣。人的贪念,会使在消遣娱乐上表现得更突出,学习上的竞争模式就会变成游戏中的一方霸主。这种贪婪欲望将会转变成消遣娱乐中的制霸欲,正常来说每个人都不想输,都想在游戏里争一口气。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及金钱,才会满足自己胜负欲。当然除了游戏上,其他方面也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也就是人自己本身没有驾驭好自己而已。

3.现代物化表现的新形式。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一般在生产生活方面,手机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带来方便,人们也享受智能化,这是值得称赞的,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优势。物化仿佛乘坐诺亚方舟来到我们现代社会,它的表现形式如下:

人的网络化,是对人的主体化,人的原子化的扩展,现代社会的人,在受到物化最大的方面,即手机互联网,人在与网络世界打交道,网络世界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这也是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把握不好,人就被网络化,参与网络世界越多,那么在现实世界就會被网络世界所代替。这种代替会使人与网络的交流,在面对现实世界,会把网络世界的模式带到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最大的特点,满足性、方便性。这样会使人在面对现实世界可能就会抱怨,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从而引发一系列事件。这就是人的网络化。

人的虚空化,虚空一词是古希腊哲学提到过,虚空的意思与充实相反,是一种非是者。人的虚空化,是建立在人的网络化的基础上,人在网络化接触的结果就是虚空化。这种虚空指的是针对网络世界不能正确把握,即过度沉沦在虚幻世界。在现代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这一方面来自经济发展的迅速,但另一方面如何去用好互联网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虚空化,一般来自人们通过互联网过度的休闲娱乐,使得自己沉沦在网络世界——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你的需求可以通过自身得到满足,这种满足的过程与现实世界相比是非常短暂的。这种快乐也是短暂不是长久的,一旦满足完成,回归现实世界,短暂的快乐进行,伴随着的是,时间的挥霍,物欲的依恋,劳动未完成,人自身的失落。即人的虚空化,到后来什么也没得到。

人的沉沦化,这是建立在虚空化基础上,当人在面临虚空化没有正确的指引,那么结果就是沉沦化,沉沦化的人完全陷入虚空化世界,它会把虚空世界的生存法则模式,拿到现实世界中,最常见的沉沦就是网游,网游使得广大青少年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即自己的消遣娱乐占主导地位,而学习工作主要地位被转化为次要地位。沉沦化是人在受到网络化的最高状态,他不仅变现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而且变现对人的交往,现实中的人,甚至是自己,都无法正常“行驶”。被网络化统治的人,他自身的主体性可以说是丧失,失去了对现实世界与虚空世界的区分和控制。所以互联网下的物化也要非常重视。

三、物化的改善——休闲方式

1.旅行。旅行是对互联网物化的方式之一,它主要体现在休闲时间里,更多的时间去与外部世界,即现实世界的接触,旅行本身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旅行单人旅行,更喜欢宁静安宁,静听大自然在对自身的诉说,应该利用更多时间去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与发现,而不仅仅局限互联网,他们是工具是辅助的伙伴,但是不能长时间地沉沦其中,否则一定会受到影响,使人物化。多人旅行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际交往,使得交往对象不是单一的互联网,而是现实世界的人。这样旅游中亲近大自然,回归现实世界,对物化的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2.创造或选择。创造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意识,在互联网物化下,这种创造性是很重要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物化进行改善。比如在闲暇时间,创造出一些对物化的合理化规则,在面对物化时,可以把对互联网利用的时间加以规范,使人不用花更多时间去用在互联网上,比如旅行,在物化来临时,不被虚幻世界沉沦,从而转变人的休闲方式,在休闲时间去面对现实世界,如果说旅行是一种改善物化的方式(结果),那么如何转变的过程,是一种主体能动性的选择与创造。选择则是对已有方式的决定权,创造则是自己根据条件创造出自己的休闲方式。

3.静享生活,快乐工作。这是面对物化对人自身的最高要求,即人的自律性。在面对物化世界——互联网世界的吸引,大多数人都会被吸引进去。这说明人的自律性受到互联网影响,但是所有人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引诱吗?静享生活,快乐工作则是让我们在面对物化下,使自己的自律性保持高度集中,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内心的需要——对互联网休闲需求合理,这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快乐工作,这也是关键。

四、总结

总之,物化是人的自我扬弃,以及卢卡奇所说的总体性。既然互联网已经发明出来,供人们使用,我们就要正确看待。既然接受其的优点,那么他所带潜在性风险也应该正视。在面对物化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享受生活,快乐工作去迎击物化。当然只要人的主体性不丧失,物化再来临,我们还会怕吗?怕的就是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简单、快捷与惰性思维,以及贪婪等,一些潜在于人当中的正常方式,他们乘着互联网的大船“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塞缪尔·格林加德.物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

[5] 张佳霓.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J].知与行,2017.

[6] 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刘永金.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实践之关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8] 金家新,陈钰.卢卡奇的物化思想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3).

[9] 李青蓉.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辨析[J].农业推广与实践,2019(8).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王金霜(1994—),男,汉族,黑龙江省巴彦县人,黑龙江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的发展。]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休闲主体性互联网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