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休闲思想探析及其现实意义

2021-09-10李悦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休闲人的全面发展劳动

摘 要:现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和不断提升的生产劳动水平,使得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们的劳动时间缩减,闲暇时间增多,休闲日益呈现出在人们生活之中的重要性,有关休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那么探析休闲思想在马克思整体理论中的合理性很有必要。尽管这一思想是隐含的,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在场”,需要用迂回的方式去寻找。文章首先挖掘了这一思想的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次,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试图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搜寻有特征的关键词,为其找寻合理的、对应的文本阐释,厘清它的发展脉络;再次,从劳动和休闲的和谐辩证关系出发,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然后对这一思想阐发了哲学思考,从人的生存维度和价值维度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对休闲的概念进行了基本界定;最后讨论这一思想对个人、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休闲 劳动 自由时间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F224.3;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036-03

一、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研究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不能仅仅只把目光局限于这一思想本身,而是要从他所处的历史和时代影响中去综合地、全面地进行探索和评价,因为哲学并不是个人自己空想出来的思考,而是与社会历史和现实情况发展相关。那么,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就是关键,它推动了休闲思想的形成。

(一)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背景

首先,从内部环境对马克思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可以发现,他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带给他不同程度的文化影响,给予他开明、自由和进步的思想熏陶。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便凸显他在少年时期的崇高志向,在文中他把造福人类与完善自身相结合,决心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不断努力奋斗。这时便奠定了他终身所追求的人类解放的志愿,也奠定了他日后的无产阶级立场。

其次,从外部大环境对马克思的影响中可以发现,在19世纪初期,西欧和德国面临着两大革命时代的交替和大变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显露,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日渐明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势头愈发强烈。马克思在此影响下“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猛烈的批驳,指出在这种制度下雇佣劳动关系的不合理性,财富和权力仅为少数人所拥有,而劳动者的生活普遍苦不堪言,他们受到严重地压榨,并且他们的的劳动呈现出一种异化的状态,“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2]这种制度下的休闲仿佛只属于那些资本家,而工人们的基本生活几乎都得不到保障,根本谈不上休闲。马克思同情他们的遭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批驳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积极地为他们争取自由和休闲的权利。

通过对上述时代背景的分析,能够发现马克思对人的关注、对无产阶级的关注使得他不自觉的便将休闲纳入到了他的研究领域当中,为接下来对休闲思想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理论渊源

纵观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确实没有关于他对休闲问题的专门论述,他也没有明确地使用过“休闲”这一概念,好像我们无从下手,但是这不能够否认这一思想的存在,它拥有前人的相关思想作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理论渊源进行分析,为休闲思想寻求有力佐证。

1.亚里士多德对休闲观念的论述。关于休闲的论述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他对休闲问题进行了认识和探讨。在《政治学》中他认为,“必须大家都有‘闲暇’,不要因为日常生活所需而终身忙碌不已。”[3]并强调“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3],点明休闲的重要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进一步提出了“我们忙碌是为着获得闲暇”[4],并且还指出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在《形而上学》中他也提及了休闲,认为“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闲暇的地方”[5]。亚里士多德对休闲的相关讨论非常经典,为休闲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黑格尔对劳动思想的阐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直观呈现给马克思的便是劳动,他注重对劳动生活的分析,从劳动入手去研究休闲很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不是与劳动相对立的,而是交织在劳动展开的过程中,那么谈及马克思有关劳动的思想,应首要分析黑格尔给他带来的影响。

劳动在社会中虽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相当长一段的时期内人们都没有对于劳动的科学性认识。最先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劳动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他们对劳动思想的阐发主要在于劳动价值论。他们把对劳动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关系领域,但是他們普遍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作天然合理、不加思考便能接受的前提,无法理解劳动的本质。

黑格尔的有关劳动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政治经济学,这推动他从哲学视角转向经济学视角去理解劳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而劳动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是人有目的并加以实现的活动,他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性所在。但是“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2],而且他站在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也认为资本主义是既成的,所以他也没有达到对劳动本质的真正把握。

上述思想家的劳动论题极大程度上启发了马克思,他没有将资本主义当作给定的前提,而是对其进行批判,并且看到了社会关系中劳动的异化状态,这推动他构建合理的劳动框架,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从他的劳动观出发,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休闲与劳动的关系,推开休闲思想的大门。

3.空想社会主义对休闲思想的启示。空想社会主义是休闲思想较为直观的来源,虽然它空想成分居多,不能够提供实际的指导,但它启发了马克思,并使他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们非常重视劳动,认为劳动是普遍的,主张人人都要劳动。与此同时,他们又很注重劳逸结合,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后,精神生活也很有必要得到满足。所以,一方面他们主张通过减少工作、劳动的时间,来帮助人们争取更多自由地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他们又关注人们对这一段自由的时间的支配,并倡导积极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发展自身。其中,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欧文对关注人们对不工作时间的利用,傅立叶的“短时工作”制等都体现了他们对于劳动和休闲统一关系的看待。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人们生活时间的分配,尤其是他们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想法是探索休闲思想的一把钥匙。

二、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发展脉络

我们在马克思的著述中的确找不到“休闲”二字,但处处都隐含着休闲的意味,它是有线索的。他更多运用的是例如“自由时间”“闲暇时间”“劳动”“人的全面发展”等与休闲相关的关键词进行表述。那么就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找到这样的关键词,厘清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确立它的合法性。

首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对劳动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经典理论,他看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呈现出的异化的劳动状态。他认为“劳动是为每个人设定的天职”[2],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本应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但是,在那样不公平的制度下,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2],劳动变成了强制的、维持生活的手段,这里为他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工作日的探究埋下伏笔。这个时期的休闲很抽象,主要是在他对劳动的研究中去把握。

其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对于分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消灭分工,打破限制人们的“特殊的活动范围”[2]。并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美好畅想,在那里人们的发展不受限,可以自由地分配个人时间,“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唯物史观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他以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作为这一伟大发现的前提,而休闲立于这个前提上,使劳动的人转向休闲的人成为可能。这个时期的休闲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休闲思想得以形成和确立。

再次,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他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对资本的分析,初步区分了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并指出活动是以时间为考量的,进而划分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他还认为,“创造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财富整个发展的基础。”[7]那么要缩减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个人能够自由分配的时间,“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7]而个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之后又能反之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时期马克思对通过对劳动性质及其时间的划分上,探究了自由时间和人的全面发展,休闲思想逐渐发展起来。

最后,在《资本论》中,他深入地对于两种劳动进行了论述,他指出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通过减少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在他们所谓的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使用劳动力,无情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和生活时间,他们连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几乎都被占据。所以他提出为工人争取正常的工作日,认为人在一天之中不能连续工作,需要有一部分时间用于身体需要,还需要有一部分时间用于“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8]。并将自由时间明确分为“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8],深入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时期,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时间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自由时间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休闲思想深入发展。

三、马克思休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了找到休闲思想“空场的在场”[9],我们主要从“劳动”“自由时间”和“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分析,但无论是“自由时间”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以“劳动”为前提,它是最为根本的因素。所以,劳动是探索这一思想的重点,在他有关劳动理论的框架下看休闲,阐明劳动与休闲的和谐辩证关系才能达到对这一思想的真正理解。

不同阶级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待劳动的看法不同,对于休闲的理解和休闲的主体也不同,所以要就三种不同社会阶段下的劳动及其与休闲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发展迟缓,人们致力于获得衣食住行等满足而无更多复杂的需求,这时人们的欲望简单,没有私有的概念,此时的劳动与休闲还没有分化,混在一起,所以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劳动中经常掺杂娱乐的因素或环节,而休闲娱乐方式也往往是劳动生活内容的形式化和艺术化”[9]。

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发展得不充分,并由此出现了私有制、分工和阶级对立。此时的劳动受到人们厌恶,是一种迫于生计的谋生手段,它没有为工人们带来财富,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困苦。一直到马克思以前,劳动都被认为是低贱的、受人排斥的,没有被重视起来。而马克思则认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并将劳动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此时的劳动与休闲被割裂开来,并相互对立。这个阶段的休闲是属于有闲阶级也就是资本家的,而作为无闲阶级的劳苦工人,他们的生命时间几乎都被统治者占据,没有多余的自由时间供休闲,也没有休闲的权利。马克思提出在劳动之余,需要重视他们的休闲生活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充分发展,物质财富极大提高,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劳动变成了人们生活的首要因素,人们不再逃避它,从维持生计的手段变成了生活的目的。人们自由且自愿地劳动,并且人人都享有休闲。这个阶段,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对立逐渐消失,界限也变得模糊,两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劳动的休闲化和休闲的劳动相互转换的趋势,为人提供现实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劳动与休闲的关系不应是对立的,而是应辩证统一地看待。休闲是劳动的另一种状态和解读,它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丰富劳动的内容,能更好地阐释劳动。它与劳动相互影响,劳動为休闲提供物质基础和自由时间,人们不能闲而不劳;而休闲带来新的生产力,创造新的生活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也不能劳而不闲,两者应是和谐的辩证关系,在将来,休闲会愈发受到关注。

四、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哲学思考

对休闲思想的探析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体会它深层的哲学意味,探索它在人的生存维度和价值维度上的意义,关注人本身,考察休闲的可能性,并对它进行基本界定。

(一)关于休闲概念的基本界定

关于休闲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大致从自由、时间、存在、心理和情感体验、活动和生活等角度看待休闲,或者干脆将休闲与劳动对立起来。他们只把握了休闲在某一阶段的特征,而没有对于休闲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角,所以他们关于休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对其界定是不清晰的。而休闲是一个连续性的、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所以要打破他们对休闲片面看法的限制,寻找一个可能的领域去定义休闲。那么“生活”可以成为界定休闲概念的一个可能方向,把休闲放于其中比较合适。休闲与生活相关,是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定义休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初步将它理解为:休闲不是真的“闲”,不是不作为,那样只会感到无尽的空虚,它需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以积极的方式自由选择满足身心发展的一种生活。

(二)休闲思想在人的生存维度和价值维度上的探讨

在生存维度上探索休闲思想,有助于为人的本质的理解和反思提供新视角。首先,休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们的生活时间可以分为衣食住行的生存时间、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劳动时间、还有自由的闲暇时间,而休闲生活则交织于这三种时间中,它既能满足人们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又能推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生活世界结构中的一部分。其次,休闲是人不可分割的生存状态。它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命体验,谁也不能够脱离它,人生在世,就必须休闲。再次,休闲推动人们向自身回归,不断地完善自我。最后,休闲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带来新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推动生活世界的不断更新。

在价值维度上分析休闲思想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休闲的利用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休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与劳动一起同为人们的基本需求;第二,休闲可以对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能够对提升人的自我认知、塑造品格等,并且与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密切相连;第三,休闲对人们的生存状态起改变的作用,它可以拓展生活领域,探寻更多实现自我的可能性;第四,选择“好”的休闲,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采取积极的休闲方式,推动实现个人价值。

五、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休闲思想不仅带来思想上的启发,为我们研究他的思想体系提供新的角度,并且它还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为个人的休闲生活提供理论指引

随着当代人们工作时间减少,自由时间增多,休闲愈发受关注。虽然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积极地利用这一时间去进行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而是选择消极的闲暇填充方式,休闲呈现泛娱乐化的趋势,这并不是休闲本身的立意,并且也与马克思所提到的对自由时间的积极利用相违背。这样看来,人们似乎没有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不会合理地运用闲暇时间去发展和完善自己。所以,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很有必要,它能够指引人们对于休闲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价值追求,利用积极的休闲方式,过好休闲生活,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为社会中休闲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借鉴

休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社会和国家的事情,个人面临休闲的难题,社会同样也是,这就需要休闲思想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上的借鉴。

首先,社会要强化对人们的休闲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理念。现如今,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的休闲生活变得消极且没有意义。这就需要重视休闲教育,为大众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和价值取向提供援助,为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的空间。

其次,社会要建立休闲制度,完善休闲设施。建立合理的休闲制度,维护人们的休闲权利,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规范人们的休闲生活。坚决打击“灰色”休闲方式,净化社会大氛围。完善相关的休闲设施,建设免费阅读的报刊亭、组织有意义的旅游观光和社区活动等引导人們选择正确的休闲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最后,休闲的经济价值不容忽视。要正确地把握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的关系,加强休闲教育,建立休闲制度,完善休闲设施,能够促进休闲文化的发展,从而推进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经济的进步能够带动新的消费,改善基础设施,并推进休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休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又能增加社会财富,催生新兴的职业,带动就业,并给休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 孙伯鍨,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上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刘晨晔.休闲: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 吴文新.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休闲:享受和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1] 庞学铨.转换休闲研究的思维范式[J].哲学研究,2019(2):107-120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李悦,女,汉族,陕西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休闲人的全面发展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