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城镇扶贫工作的研究

2021-09-10李子奇于景辉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李子奇 于景辉

摘 要: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性安排,是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历史性工程。近年来城镇贫困人口问题愈加突出,实现这一群体的解困脱困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轻视的一部分。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强调发掘对象的内生潜力,利用外部环境的优势资源,解决其现有困境,促进其自主发展。以优势为本,实现城镇贫困人口的解困脱困需要以精准评估作为切入点,明确需求、判断优势;引导服务对象认知自身优势、激发抗逆力、重塑改变的动力与希望;链接优势资源,为服务对象的改变提供物质与精神动力,为地区地域发展发掘潜能;坚持教育底线,阻断家庭内部与地区整体的贫困代际传递,形成人才促人才的良性循环发展。多角度介入,使内在潜力与外部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有效地推进城镇贫困人口实现长效性的解困脱困。

关键词:优势视角 城镇扶贫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014-03

一、引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的主要政策导向与资源投入更多倾斜于农村地区、针对于农村贫困人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城镇贫困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也均存在着诸多困难,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城镇扶贫也变得与农村扶贫同等重要。“十三五”以来,针对这一人群的解困脱困工作也被划归到国家整体层面的扶贫框架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解决城镇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也必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专业与精准扶贫一样,两者都是帮助困难群体解决问题的行动,二者在对待贫困的价值观、工作方法、工作过程、目标追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或同构性。[1]2015年末,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强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贫困地区的专业建设,这无疑为社会工作介入城镇扶贫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与制度支持。在现行的扶贫体制下,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专业力量需要在这之中找到自身本土化的介入空间,发挥独特的专业优势,而优势视角这一经典理论模式就恰好能够为我们开展城镇解困脱困工作开拓一条现实可行的新思路、新途径。

二、城镇扶贫所面临的局限

第一,以问题为本的工作视角。在长期的扶贫工作当中,基层工作者更多聚焦在困难职工本身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上,更多地把他们看作是病态的、难以自主解决问题的人群。这样的观点就会导致以往的扶贫只是一个“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问题导向会使帮扶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操作,但这也不可避免的导致脱困成效变得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当脱贫群体再次面对困境时,会因为缺乏自主自立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陷入再次返困的局面。而优势视角则认为,帮助受助对象最重要的是赋权,即发挥潜能、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助人自助。[2]优势视角下的帮扶工作能够有效应对单纯以问题为本的局限性,只有提升对象的自主自立能力,做到“授人以渔”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解困脱困,从而保证脱困成果的稳定性与长效性。

第二,过于单一的帮扶主体。区别于农村的反贫困工作,针对城镇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主要是以全国各级工会组织作为主体力量进行展开的。城市扶贫政策的制定也多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息息相关。[3]而且对于基层工作来讲扶贫开发也只是日常行政事务的一部分,这就导致基层人员只能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4]而社会工作在这其中就可以作为一股重要的补充力量,利用自身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工作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缺位,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合力推动扶贫攻坚的有力开展。

第三,贫困对象自主自立实现脱贫的意识薄弱。由于一部分帮扶对象已经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他们很多人会将致困的因素主观简单归因于政府的管理不善以及社会的不公,没能认识到自己本身是一个具有改变困境的潜力的人,会长期处于怨天尤人的消极心态之中,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认知很明显是极其不利于贫困对象培养自主自立的能力的。即便实现脱贫,在外部支持力量退出后,也难免会再次返贫。“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是社会工作重要的正向功能,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能够加强对象的心理建设、提高其自主能力,这样的工作方法也是和精准扶贫的理念高度契合的。

三、优势视角下城镇扶贫的社会工作介入空间

(一)以专业理念重塑帮扶对象的抗逆力

优势视角认为抗逆力是个人的自我纠正取向,是弯曲而不折断或弯曲之时反弹的能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优势。[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起摆脱困苦生活的信念与决心。城镇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大体可归为以下几种: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所产生的高额医药费以及额外的护理成本、因意外致残导致的丧失劳动能力、因子女上学所产生的高额学费以及因单位收益变低所造成的隐性失业等。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当贫困对象面对这些意外与困境时,很多人会归咎于命运不公、社会不公等消极因素,变得怨天尤人,消极生活。而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秉持着“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能够为帮扶对象注入希望、激发对象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促使对象看到改变自身和困境的可能性,从而使帮扶对象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帮扶,强调帮扶对象的主观参与,才能实现脱困成果的稳定与长效。

(二)以专业方法帮助帮扶对象评估自身优势

仅仅依靠思想观念的改善还不足以完全支撑贫困群众的解困脱困,因客观因素限制,他们很难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潜力与改变自身的能力。这时,引导贫困群众去更全方面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自身优势、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就是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应该去完成的重要任务。预估与评估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基础,社会工作者应该收集資料,通过对资料与现实的分析去认定对象的问题与需求,针对这些专业判断来全面的认识帮扶对象的优势,这应该是社会工作者前期应该做的准备。而在后续的帮扶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去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通过话语与叙事等间接方式,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情感,调动他们说出自己成功抗争的经历,渐渐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与改变现状的潜力。

(三)以专业能力链接有利的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即人类行为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同样重要。优势视角强调资源,强调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但实际情况存在以下现实局限,一方面帮扶对象自身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另一方面社会优势资源配置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6]因此筹措优势资源、搭建资源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是帮扶过程当中的重要任务。换句话说,社工在这里更多充当的是资源中介的身份,这不仅如前文所讲社工需要对帮扶对象有全方位和深层次的认识与判断外,还应该清晰掌握帮扶对象所处环境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种优势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认清优势资源,也能够更好将优势资源高效率有针对性地与扶贫对象相互链接,从而形成合力推动其解困脫困。

四、优势视角下具体实务介入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大水漫灌式的物质资本投入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形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实际的扶贫成效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论断。“志智双扶”论述是内在动力与内在能力的有机统一,更加强调人力资本投入,更加强调持久稳定脱贫。[7]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与总书记的扶贫观是有高度的契合性的,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在要求是相吻合的,这更为以优势视角介入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提供了现实空间与政策基础。“扶贫先扶志”中的志就是优势视角所强调的勇气与希望,拥有改变贫困现状的志气和信心,才能够摆脱困境。“扶贫必扶智”中的智则是强调教育,不仅是指当代人的职业培训与思想教育,更强调下一代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正是与优势视角所相符的,下一代的发展是一个家庭的潜在优势与资源,而教育便是当今社会背景下促进代际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保证教育质量,挖掘下一代的发展潜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家庭贫困状态的最长效、最根本的途径。

(一)精准评估需求

社会工作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基础是以评估为基础开展服务。即便是在优势视角下,全面的评估也应该同时包含优势与障碍,只不过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工作者应把障碍当作一个工具,借助它更有针对性地去发掘优势、认识优势。而这种针对性也正是精准脱贫中“精准”二字在社工介入城镇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如果完全不顾服务对象的问题所在而只空谈优势,是过于盲目且缺乏可操作性与现实性的。

基于优势视角,我们不仅仅要去评估整个环境和服务对象个人,去找出其个人和环境之中的包括生理、心理、家庭、经济基础、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致困原因;同时我们也应在评估的过程当中去发现蕴藏在这些复杂网络中的潜在优势,包括其过去成功的经验、社会支持、精神动力、政策建设等等积极因素。社会工作者要尽力搜集背景资料,去分析和深入其中,对需求和优势的评估是工作的第一步,这一工作做得越扎实,我们就越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到更精准、更区别化、更专业化。从这个角度来讲,精准评估需求也就是在发现和确认优势。

(二)发掘自身潜力

自身潜力即帮扶对象的内在积极因素,如改变的勇气与信心、能够改变的希望与可能性等。有了前期评估工作的铺垫后,工作者在实务过程当中就一定要潜移默化有意识地引导贫困对象去认识到自己内在拥有哪些优势,这也就是所说的“扶贫先扶志”。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是十分适合这一阶段的介入环节的,例如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介入中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去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叙事、角色扮演、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等专业技巧去引导服务对象去渐渐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逐步建立起信心与改变现状的勇气;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支持性小组,将处境相似和已经脱离贫困的成员聚集在一起,使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与鼓励,相互支持与学习,通过小组本身成员之间的内在动力,去提升扶贫对象的能力与信心,积极勇敢地去面对贫困现状,并且在过程中充实自身社会交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加强贫困对象的社会支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工作方法,其根本原则都是围绕在“引导帮扶对象发掘自身优势”这一原则基础下的,让对象在当下自发地去体验和认识自身的优势,在未来他们才能够自主地去面对贫困、脱离贫困。

在这一过程工作者应重视与贫困对象的协作,要避免单方面的输出和输入,无论是社会工作者还是帮扶对象,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解困脱困工作绝对不是也绝不能是仅依靠单一方面的力量就足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扶贫一定是双方或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坚守伦理准则,尊重帮扶对象的自决权,尊重他们的价值与尊严,避免将帮扶对象标签化、病态化,这样才能够让其逐渐摒弃固有观念,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重建改变现状的信心与希望。

(三)链接优势资源

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源,在优势视角下,精神和社会资源也同样重要。虽然基本物质资源的充足与否是影响个人和地区贫困程度高低的最直接因素,但在处理贫困问题时,坚决要抵制“一刀切”的大水漫灌式扶贫以及简单输血式的一次性扶贫。因此社会工作要通过链接其他优势资源,去激发个人和地区的内在动力,让贫困人群能够主动造血,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输血,只有自主自立才能够站得稳行得远。

在城镇贫困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但由于历史局限和个人努力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一部分贫困对象会因为缺少适应当今现实社会生产需求的生存技能而导致贫困,工作者可以链接就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刚性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小组等,从而“授之以渔”让其拥有一技之长,有了劳动收入贫困状况也自然会得以缓解。就业是解决贫困的关键一步,链接优势资源,以多形式实现帮扶对象的就业是重要的工作方向,是实现物质生活改善的最基本途径。

社会资源包括很多种,如社会权利资源、社会医疗资源、家庭支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等等。现实情况是物质资源的匮乏会导致这些社会资源也随之变得难以保障,同时也会反作用于贫困对象本身,从而陷入贫困的恶循环里。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不能局限目光,要有一定的全局视野,要多方面多维度地去评估去干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去链接有效的优势资源。“对症下药”地将资源与需求对接,并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能够顺利实现对城镇贫困人口解困脱困的重要保障。

(四)坚持教育底线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在年轻人身上,那么一个家庭的最大潜在优势就是下一代的未来。前文所述主要是以微观和中观的层面去介入贫困帮扶,而教育则是从更为全局和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城镇贫困,教育的成效不是短时间内便能显现的,这是一笔长期的投资。年轻一代的教育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那么社会工作在这其中应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倡导者和教育者,一是教育意识的倡导,二是基层社会组织的教育与培养。

在教育意識的培养方面,社会工作一方面既应该加强父母一辈对教育重要性的重视,可以适度地传达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孩子尽可能地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内;另一方面,对孩子,社会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学习意识和奋斗精神的培养,奋斗是一个人最大的优势,能够为人们带(下转第17页)(上接第15页)来强大的抗逆力,无论是通过家庭或是校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在方方面面去长期地以优势视角去挖掘青少年一代的发展潜力,将优势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长期的工作之中。

在基层社会组织力量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如前文所述,教育是长期工作,不是一个项目或者一段时间或是针对几个人的短期任务就能实现目标的。在较长的周期内,需要社会力量的持续发力,而基层人才的健康培育是教育扶贫长期可持续的基础保证。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应重视“三社联动”的建设,甚至是现今所提出的“五社联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以专业为本,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力量,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倡专业理念,为基层工作和社会组织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人才是最珍贵的资源,以人才促人才,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这样一个地区在宏观角度下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脱离贫困,通过教育脱贫、通过教育致富、通过教育立足长远发展,这才是脱离贫困最有效的根本途径与工作方向。

五、结论

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会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着的过程。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一方面应该着眼当下,以精准评估作为切入点、以发掘城镇贫困人群的内在优势为重心、以链接外部优势资源为主要手段,去激发帮扶对象以及贫困人群的内生潜能,帮助其更为有效地摆脱现状,也为其日后可能遇到的困境做好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也应放远视野,着力于教育发展,以城镇基层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为基础,反哺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既要阻断城镇贫困的代际传递,也要保证这一社会发展最大优势的有效作用。综上所述,这一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城镇扶贫的工作模式,从远近两个视角,为城镇反贫困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是解决城镇贫困问题、实现脱困成果长效性与稳定性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2016(03):3-9+123.

[2] 向德平,姚霞.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反贫困实践的空间与途径[J].教学与研究,2009(06):22-26.

[3] 张莹.城市社区贫困帮扶的整合型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4] 李迎生,徐向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学海,2016(04):114-123.

[5]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第2版[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6] 王守颂.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研究[J].前沿,2016(12):52-56+61.

[7] 刘天平,张蒙蒙,王慧芳.习近平“志智双扶”论述形成过程、理论内涵、实践意义[J].学理论,2020(10):16-18.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作者简介:李子奇,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于景辉,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探寻生命的内在力量
优势视角下“步入毒途”青少年的社工介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