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策略
2021-09-10任家皓
任家皓
【摘要】 《我和我的家乡》是由九位导演共同执导制作的一部喜剧电影,该片由五个单元故事组成,讴歌了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本文以翻译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对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113-02
《我和我的家乡》共由五个单元故事组成,共同演绎了中国五大地域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医疗、教育等重大课题都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国庆献礼片,从小切角入手,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命题,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同时,对于改变界对中国农村的固有印象也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字幕翻译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认可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入手,从三个维度对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一、字幕翻译特点
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音频画面同步出现在电影屏幕上。一般字幕维持时间在2-7秒之间,因此,短小精炼是字幕翻译的必要条件。林德和凯(1999)认为字幕翻译与书面翻译不同,一个画面通常不超过两行字,每行最好约38个字符或13-15个汉字。钱绍昌(2000)总结了院线影视语言的五大特点,即综合性、聆听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以上五个特性使得字幕翻译有了区别于文学作品翻译的特殊性。影视是一项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作品。观众在从视觉上欣赏演员演技的同时,还要通过聆听对白来获取信息,而对于国外观众而言,则需结合字幕对情节进行理解。观众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对于影片信息的获取只在放映的一瞬之间,不能倒带,因此,影視作品的对白和字幕翻译都需要通俗易懂,能够让观众瞬间理解故事内容。贾佩琳曾在金海娜(2013)的采访中说:“电影字翻译必须将口语转换为书面语,将碎片化的语言转化为连贯的整句,以便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
二、生态翻译学阐释
胡庚申(2008)提出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跨学科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后现代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执导,借鉴天人合一等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进行了具体阐述,即翻译是在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这一原则下,译者选择与译者适应的交替循环过程,其翻译方法主要包括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的“三维”转换。在该理论创建与发展的近二十年间,其理论及应用研究日渐丰富,在中国知网中查询“生态翻译学”可以得到2570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1602条,学位论文565条。对比分析这些学术成果可以发现,对于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维”转换这一实践操作层面。语言维的转换要求译者关注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包括词汇、句式和语篇的选择;文化维的转换要求译者侧重两种语言文化内涵的传递,避免从译语文化角度入手造成对源语的曲解;交际维的转换要求译者将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意图上。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媒介,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因此,在影视翻译中,原文、源语以及译语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可以看作是语言、文化、社会以及译者、观众、投资商等诸多要素互联互关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我和我的家乡》字幕翻译,就是要看译文是否体现了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否传递了影片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否让观众审美愉悦等等。
(一)语言维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与适应性转换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种风格迥异的语言体系,在表达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电影字幕的翻译要从目的语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出发,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汇以及句式,以获得最优译文。
1.词汇
例1.你都能去拍电影了。
译文:You should be a movie star.
汉语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善用动词来展示事情的发展,而英语语言则偏静态。例1这句话出现在《北京好人》篇中,葛优饰演的二蛋用一招“偷天换日”成功帮助他的表舅骗过医院中的医生。原文中“拍电影”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重在表现二蛋的一套行云流水的行为,而译文采用动词转换成名词的方法,将其翻译为“movie star”,除了符合英语静态表达习惯之外,还与表舅说二蛋“撒谎都不带脸红的”这一人物性格相呼应。
2.句式
例2.当初和鹌鹑蛋那么大的时候,要切了,顶多花两万。
译文:If I had had it removed when it was much smaller, it would cost me 20 thousands, at tops.
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在表达习惯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汉语主张“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在句子表达时,尤其是口语运用中,通常会省略主语或谓语;而英语强调逻辑清晰,因此汉语中省略的成分通常会在英语中被各种代词代替。例2就是典型的中式表达,如果将被省略的部分进行补充,得到的完整句子应该是“当初(它)和鹌鹑蛋那么大的时候,要(我)切了(它),(这)顶多花两万”,这样句子成分上是完整了,可是句子表达略显繁琐,不如原文顺口。译文基本上用“it”对原文的补充部分进行了翻译,逻辑感强。
其次,汉语语言强调婉转美,善于运用侧面烘托,所以在一个句子中通常先描述相关事实,再给句子重点;而英语语言强调直截了当,更习惯于将事情重点放在一个句子的前面。原文先是对瘤的大小进行了假设性描述,然后才提及切除,从先入为主的角度来看,这样委婉的表达容易激起别人的同情心;而英文是将切除这一动作放在前,而后插入状态描述,句子结构清晰,让人一下子抓住重点。
(二)文化维
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与适应性转换重点关注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文化在内容以及性质上的差异,避免过度关注译语文化而造成对原文的曲解,译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还要尽力适应译语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体系。
例3.你这不是骑驴找驴吗?
译文:You're looking for the card while holding it?
汉语俗语是中华民族人民从不断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结晶,是中华人民智慧的体现。汉语俗语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例句中的“骑驴找驴”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身边却还要去别处寻找。这句话出自《北京好人》,表舅拿着二蛋的医保卡去看病,因为心虚想要赶快逃走,明明医保卡就在自己手中却告诉医生医保卡没带,结果被医生叫住时医生说的话。译者没有讲这句话直译出来,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将汉语中“驴”所指代的“医保卡”直接翻译出来,让英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信息。
例4. 农村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译文:In the countryside, even then wells have ears.
“没有不透风的墙”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墙都透风的,引申义是指没有能够瞒得住的事情。《神笔马亮》中马亮为了瞒住媳妇自己没有去列宾深造而是下基层的事情,让村长扮演自己的俄罗斯舍友,结果村长转头就将事情告诉了全村的人,在看到村里人自发装扮成俄罗斯人后,村长发出农村没有不透风的墙的感慨,让人捧腹。在翻译这句话时,译者采用了英语中相似的表达,即“walls have ears(墙有耳)”,与汉语意思相近,翻译出来也更容易让译语观众认同。
(三)交际维
交际维的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交际意图,达到有效交流信息的目的。交際维强调译文得到的效果而非译文传递的内容。由于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译者需要对于原文进行一定的转换,让译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
例6.还七杠八,我一听你就是衡水人。
译文:The accent. You're obviously from Hengshui.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语言特色,将这些特色应用在电影中有时会起到一定的喜剧效果,但由于这些方言很难在英语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译语进行翻译,大部分的国外观众很难真实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面对医生的询问,哪怕表舅一板一眼地重复着早已准备好的答案,还是在口音上露出了破绽,被医生识破是衡水人这一事实。如果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直译,国外观众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七杠八”这一个词就能让医生认定表舅不是北京人,观众一旦对剧情产生困惑就会很难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因此译者在此处运用的是意译的方式,直接点明原因就是“the accent”,观众就会一目了然,从而实现信息传递。
四、结语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在增强国民“四个自信”的同时,能让国外观众看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改变中国的刻板印象。而影片的对外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工作。通过从“三维”转换入手,对影片进行翻译方面的探究,可以发现,生态翻译理论对于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运用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可以帮助译者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Linda, Z. and Kay, N. The Semiotics of Subtitling[M].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9: 3.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
[3]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4:65.
[4]胡耿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
[5]胡耿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