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策略研究

2021-09-10张玲

高考·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术高考

张玲

摘 要:美术教育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体系关键环节之一,美术高考更是选拔拥有艺术天赋学生的重要手段,而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在挖掘学生艺术天赋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思想意识。美术高考是一种特殊的招生模式,这种招生手段为那些拥有较高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舞台,有力促进我国艺术类相关院校体系的完善。但是,很多高中为拓展生源数量,提高其总体升学率,盲目扩招美术特长生,同时,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过程,更是未能达到新课程的具体标准,这就让美术高考生的整体素质逐步下滑,学生专业水平不足。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当前我国美术高考前教学情况作为切入点,针对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具体对策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从业工作者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美术高考;考生专业水平;美术考生综合素养;美术考生

引言:美术高考是我国高考工作体系下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通常由地区省市自主进行。美术高考与普通高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考试内容分为专业考试与文化课考试两个部分。其中,文化课考试内容与普通高考相比,难度较低,而专业考试部分通常分为素描、速写与色彩,而具体的考试内容会随着考生所报考的专业院校而有所不同。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美术高考也逐渐走出传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限制,艺术类考生的自我才能得到有效展现,而社会整体对美术考生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我国艺术类专业院校也在这一背景下迈入全新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的认可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让美术高考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当前美术高考过程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依旧困扰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教育理念、考试制度与学生素质为代表的诸多问题,更是让美术教育工作者倍感棘手。

一、美术高考靠前教学状况分析

美术高考对美术考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其以后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高考的结果,因此,美术高考可以看做是转变考生人生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美术高考形式可分为两种,分别为统考与院校独立考试,为了更有效提高美术高考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参与高考时的具体表现,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美术高考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具体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清楚

很多美术高考生对美术学习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与概念,学习目标十分模糊,对自身的学习方向与发展方向更是缺少精准定位,加之美术高考对其所产生的庞大压力,也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影响到其最终的考试发挥与结果。以当前我国美术高考生实际学习水平角度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而更多的考生则是将美术高考视为一种无奈之举,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很差,如果参加普通高考,很难取得良好成绩,此时就希望自己能以美术艺术生的身份考入大学,其自身对美术学习却没有足够的兴趣。兴趣是确保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美术考生对美术学习缺少兴趣,那么就很难保证自身的学习成绩。此外,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所制定的学习计划也十分混乱,同时,学生美术基础很差,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这对于学习过程而言十分不利。

(二)教学手段过度标准化

美术高考生在美术基础层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因其家庭環境等因素影响,已经在美术学习上沉浸多年,而有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采用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手段,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水平,对于那些美术知识匮乏的学生,需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其可快速适应美术高考的具体要求。但是,很多美术教师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化不够关注,以惯性模式培养学生,没有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对应调整,所有学生统一接受相同的教学过程,这就导致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无法提升自己,基础差的学生又不能快速跟进课堂进程,美术高考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受到极大影响。

(三)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欠缺

受到传统因素影响,美术教师在教育行业的地位依旧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很多美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足,美术专业水平存在欠缺,这就导致其无法有效开展实际教学活动。同时,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思想意识层面存在问题,对美术高考的看法存在偏颇,认为美术高考是一种技巧类考试,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美术技巧,而不是让其掌握足够的美术理论知识,这就让我国美术高考生综合素养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二、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对策与机制

(一)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良好的考试心理可确保考生在应对考试时,可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准,尤其是面对美术高考这种极为关键的大型考试,只有让考生真正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其合理应对各类场景,积极面对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并避免各类负面因素对考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1.日常学习的心理素质培养

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需面对各类复杂的学习问题与场景,部分学生因其审美水平与美术素养的限制,很容易对自身产生怀疑与否定的情绪,很多学生也会因为无法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而感到困惑与迷茫,如果学习时间分配的不够合理,也会引发学生焦虑情绪。为解决这些在日常学习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学生需具备更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教师也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其养成冷静处理各类问题的习惯。同时,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特点的分析,针对其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实施更具个性化的鼓励与鞭策,为其寻找正确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并树立美术学习自信心理。美术教师也要养成与学生互动的良好习惯,借助多种途径,多与学生沟通,逐步了解其当前的学习困境,消除学生在心理层面所存在的压力与负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

2.考试之前的心理素质培养

考试之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将对考试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无论是高考还是日常阶段性考试,学生都需要以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考试前,很多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而这一情绪与学生专业水平无关,甚至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焦虑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教师需注重每一次考试前学生具体的心理状态变化,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积极开展各类可放松精神的活动,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对其进行单独疏导,缓解其焦虑的情绪,引导其以更为合理健康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每一次阶段考试完成后,教师也不要对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而是需为下一次阶段考试做准备,注重对学生考试效果的总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更为自信的应试心态。

(二)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1.审美水平的提升

美术学科与其他文化课程存在很大区别,其不仅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更是一门艺术,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评判美术作品是否具备艺术美感,以此为标准来评價作者的实际水平,因此,美术学习需注重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让学生养成乐于观察、乐于表达的习惯,在一次次发现中提升审美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增长。审美倾向决定学生创作过程中构图安排能力、色彩运用与题材选择能力,而想要真正提升学生这些层面的专业素养,就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引导,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例如,在作品欣赏课上,教师可适当减少基础知识与美术技巧的教学占比,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整个作品,重视名作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进而不断培养其审美水平。

2.文化底蕴的提升

美术作品是一种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艺术内容,作品自身所展现的文学、历史与宗教等特征,更是让作品拥有不一样的魅力与吸引力,所以,从内涵本质角度分析,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互通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潜移默化的提升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拓展其创作思想空间与专业水平。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强化对各类文化知识的传授,让文化知识与美术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将美术教学与文学、历史、书法、戏曲等元素进行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力以及对各类作品与技巧的共鸣,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与空间。这种以文化为底蕴的美术教学过程,不仅可帮助学生在美术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亦可为其美术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技巧的培养

专业技巧是美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而言,想要真正做到可熟练运用各类专业技巧,就必须保证其基础练习数量。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大量参与各类实践技能锻炼,以量变促进质变,因此,教师需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技巧锻炼空间与课程,提升学生的画面掌控力与素描技巧。通常情况下,美术高考对专业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天赋,也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与汗水,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反复练习的重要性,从思想层面提高学生对技巧的关注,才能让学生在面对美术高考时拥有更好的发挥。

(三)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有着很大不同,很多学生拥有足够的技巧,其作品完成效果也十分良好,但是在考试中却表现不佳,而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学生缺少足够的应试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加强日常模拟考试的实施,让学生在模拟考试中逐渐熟悉考场,熟悉考试流程,掌握更多的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尽量与真实考试相近,只有让学生经常接触到高考氛围,才能逐步缓解其内心焦虑与紧张情绪,使其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水平,提高应试能力。此外,教师可让学生体验阅卷过程,为学生展现高考阅卷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养成以教师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不断较深对考试技巧的了解。

(四)教师素养的提升

美术老师也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工作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针对性,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锻炼自身技巧,提高对学生的指导效果。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认真分析学生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集合各类美术院校的风格,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报考建议,并以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为根本,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因人而异,为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努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平等对话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各类作品,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与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考生的综合水平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时,需不断提升其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其对美术课程的热爱与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心理素养,夯实其基础技能与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而发展其专业水平,让学生可在美术高考中取得更为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林淑德.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07):219.

[2]江庆祝.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32):98-99.

[3]刘爱华.提高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8(22):161-162.

[4]廖彬蔚.如何提高美术高考生的专业水平[J].艺海,2011(12):147-148.

猜你喜欢

美术高考
美术高考素描教学的技巧与审美培养研究
对美术高考中素描教学状况的思考
在美术高考速写科教学过程中设置户外写生课的重要性
对于美术高考色彩的认识
美术高考色彩教学探究
细说场景速写
高三美术高考中的速写训练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高考的探索
高中美术专业速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中的作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