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美术高考色彩的认识

2017-08-29李飘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色彩教育

摘要:美术高考中的色彩是美术考生的一大科目,在这个上面,也是短时间内最容易取得好的成绩的科目,本文介绍了历史上色彩的发展到色彩训练的一些方法。通过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色彩的认识,熟练色彩学习的技巧。

关键词:美术高考;教育;绘画技巧;色彩

色彩是一件艺术品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的美术培训中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对于色彩,能够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相信对于艺考考生能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数不胜数的艺术家在这个领域做出了许多探索,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如实地再现事物的色彩已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手法变得多样化,带有更多的主观情感。但是,这一现状却很少被参加艺术高考的同学们所知道。许多同学只是知道怎么画,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这样画。这样就很难有创造力地去表现一些事物,色彩自身应当有其充分的表现力和主观能动性。

色彩表现的种类异常繁多,如果细分,很多艺术家的色彩表现风格都可以成为一个小类。在油画发展的早期比较注重的是物体的固有色和明暗,画家对于色彩的关注度就显得不是很高。画面中的色彩所带有的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就显得很少。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画面多表现出来的色彩在现实的事物中很难找寻其踪迹,他所采用的色调不再是以固有色为基础,更多的带有自己主观的意识,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加入到色彩的使用中去,即运用每种颜色给人不同感觉的特质,营造出一种画家所要表达的氛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所以,它的色彩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力图表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

十九世纪由于科学对于光色的研究进步,艺术家们对于光和色有了全新的认识。出现了色彩的重大变革,于是印象主义出现了。印象注意的画家们大胆地抛弃一些旧的色彩观念和理论。把色彩放到了绘画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注重对于客观事物的瞬间印象,强调光和色的变幻。从画面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人们也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在郭熙《林泉高致》中也提到山会因为季节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色彩中也是如此,色彩在不同时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在同样条件下,由于画者心情的不同,画出的色彩也是会不同。例如,莫奈在《睡莲》、《草垛》系列中对于色彩的表达,完全相同的景象画家在不同时间画出的感觉就会完全不同。

所以,艺术是需要创造力的。结合时代的信息,以全新的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色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一尘不变的,其发展的规律很是非常难以去追寻的。学生只有对此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长时间的色彩学习中找到色彩的技巧,才能在绘画中考虑到跟多的因素,做到大胆的又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当前,国内艺术高考的色彩教学理论依据谁建立在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和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上的,其色彩体系主要由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组成的,在色彩的色调上强调冷暖对比,也就是亮部如果以冷色为主,那么暗部就要以冷色为主。亮部或者暗部的色调则是在一个大的冷色调或者暖色调中追求部分的冷暖对比。在作画的程序上,更加强调步骤性。画完大色块后进行局部的塑造,到最后再来统一大关系。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色彩的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对于色彩主观感情的表达,很难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色彩创造力,有此也会失去艺术创造的生命。

在艺术高考中,不仅需要勤奋的临摹和练习。同时,学生要充分认识色彩关系和学习一些色彩理论。知道一定的色彩知识体系,才能更加好的创造出好的作品。颜色与颜色所形成的某种关系,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色彩关系。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等因素,这些因素在画面中相互联系、影响和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果一张画面能明确地显示整体气氛,那么局部色彩也会变得协调而容易把握,那么这幅画就有可能成為一张好画。色彩关系合理,画面色调感就强;色彩关系无序,画面就缺少色调感。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是一张好画的基础。在画画中,老师经常会说到整体。那么,整体是说素描还是色彩呢?答案应该说都是,国内高考的大色块铺色就是有助于加强画面整体表现的方法。很多的同学觉得这样不能直观的表达描绘对象的细部。对于初学者而言,从某个局部出发是很难掌握画面的整体关系的。所以,这一步在很多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大家可以进行小色稿的练习,一张色彩关系准确的小色稿可以使初学者把要表达新鲜感觉化为即视的画面,这样的小稿可以提醒学生画面的大色调和色彩关系的正确性。平时里多练习小色稿,可以加强色彩的调配能力和画面构图能力。小色稿可以加强学生对客观事物色彩的感知能力。另外也可以进行色彩的变调练习,也就是画完一张色彩小稿后,画第二张的时候不再是完全按照客观色彩来,在客观色彩的基础上进行冷暖的变化,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客观的事物。变调的关键在于需要考虑画面的整个色调,可以夸张某一环境色在整张画的影响,从而改变整张画的氛围。

所以,大家在学习色彩绘画技巧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于色彩理论的学习、更不能缺少对事物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也是中国画的精华,中国传统艺术有如此大魅力的源泉所在。如果能够领会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融入到色彩的学习和研究之中,那么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作者简介:李飘(1994.06-),男,汉族,湖北孝感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油画专业。

猜你喜欢

色彩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