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冲击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9-10吴云山朱燕妹

高考·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育人

吴云山 朱燕妹

摘 要: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影响是全面性的,解决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必须综合施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脈文化是实现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从阐释校训精神、挖掘办学史和地方历史文化、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广泛开展体验式、实践性活动等多方面加于实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望安山文脉;育人;实践

网络给中学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供了重要平台;给中学生求知成才、增长见识创造了重要途径。但同时网络文化也带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网络中存在着不健康的信息容易使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思想道德滑坡、进取精神弱化;中学生过度迷恋网络导致精力分散、缺乏户外活动、健康恶化;过度依赖网络导致中学生过于封闭,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受网络各种言论影响导致中学生的道德法纪观念趋于淡薄;以上因素也容易导致中学生的行为与规范之间产生偏差。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影响是全面性的,解决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必须综合施策,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建设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抵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脉文化是是实现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云霄一中望安山文脉文化育人实践为例,谈谈网络文化冲击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文脉是文化传承的脉络,是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的传承途径和传承手法的历史过程,如同人类的血脉一样,代代相传、代代相承。对于校园文脉而言,它就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它蕴含着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校园的景观变迁、历史发展、人文轶事都可能不断丰富和充实着校园文化,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保护和传承校园的文脉文化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优化校园活动文化环境,增强文化自信,抵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转变德育思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创办于开漳古郡云霄县城望安山麓,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清朝官立两等小学,1926年在此基础上创办云霄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创办福建省立云霄高级中学,1953年云霄县立初级中学(包括先后并入的县立简易师范、私立元光初中)与省立云霄高级中学合并为福建省云霄中学,1958年更名为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望安山麓是云霄一中百年办学所在地,校园和周边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百年办学历史辉煌、历史人文底蕴丰厚。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云霄一中提出了“以文化育”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建设望安山文脉文化,将本校的望安山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保护、传承、发扬,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融合时代精神,建立以“笃志、弘毅”校训精神为文化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望安山文脉文化为支撑的校园文化系统,形成校园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奠定文化育人基础。

一、以榕树精神阐释校训精神,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云霄一中校训“笃志、弘毅”,它的寓意是“坚定意志,怀抱远大的理想,顽强地去实现”。云霄一中望安山校园中操场生长着两株枝繁叶茂老榕树,上世纪九十年代县林业局鉴定其树龄均达近五百年,其中一株根部扎在旧云霄厅署衙门【清嘉庆三年(1798年),析福建漳浦、诏安、平和三县地置云霄厅,治所在今福建云霄县,属漳州府。民国2年(1913),废厅改县】夯土墙上,形成“树包墙”奇观,它是云霄一中百年办学史的见证者,无数学子从老榕树下成长成材走向四面八方,老榕树已成为校友深刻的记忆和云霄一中的精神象征。为此,学校从老榕树的形象着手,提炼了榕树精神,作为“笃志、弘毅”校训精神的进一步阐释,成为校园精神的精髓。学校从理想信念、修身处世、团队精神三个层面加以凝炼、阐释榕树精神:

理想信念:厚德进取

志存高远、厚德载物,落地生根、爱国爱乡的坚守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追求卓越的极善精神。

修身处世:博雅包容

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学高为师,行正为范,襟怀坦荡、有容乃大、宽容处世的人生态度。

团队精神:团结奉献

同根共生、一脉相连的团结精神,庇荫众生、爱生如子的敬业奉献精神。

学校以老榕树造型作为校标的中心标志,举办了以弘扬榕树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征文、演讲等比赛),让榕树精神深入师生心中,榕树精神的三个层面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融通望安山社区历史文化。

学校地处闽南开漳古郡——云霄望安山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学校周边的文化古迹,更渗透着浓郁的文化精神。分述如下:

(一)省文物保护单位“秋瑾故居”,秋瑾精神:爱国、进步、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

(二)建于明朝的威惠庙,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开漳精神:敢闯敢干、前赴后继、开拓创新。

(三)紫阳书院,朱熹的理学精神: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的庄严。

(四)高氏家庙,“百世师”理学家高东溪:获鹿感鱼的至孝精神。

(五)省文物保护单位吴原享堂,秉公执法、宽严有度、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

(六)七先生祠,纪念明清官绅施邦曜、陈汝咸、汪绅文、江环、薛凝度、张辅廷和倪惟钦等七位卓政兴学的义举卓识。

(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中师生积极参与向东渠建设,向东渠精神:忠贞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信念,无私奉献、大局为重、团结协作的宽广胸怀,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上下同心、依靠群众的创业激情,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大胆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校开设了以望安山历史古迹、名人为主题的校本选修课程,如《开漳圣王文化研究》、《辛亥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望安山历史古迹》等,编辑出版了《开漳圣王巡安文化研究》等望安山历史文化专著,举办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开展了研究望安山历史文化的系列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使广大师生深受望安山历史文化的熏陶,形成爱国爱乡、奋发进取、勤学向上的良好品德风尚。

三、弘扬学校百年办学史蕴含的学校精神

学校创建于民族危难和奋起抗争之际,清末新政时期(1907年)创办高等小学,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分别创办初、高中(1926年创办初中,1944创办省立高级中学),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初高中合并),壮大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的发展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爱国爱乡和教育救国、强国是学校先贤立校初心。百年来,学校培养了四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人才,有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者,有生物学家、中国海藻遗传育种的奠基人,有驰骋疆场的将军和青年卫士,有导弹和国防科研专家,有大批教坛和文坛的耕耘者,有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更有一大批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建设者。他们是云霄一中校训“笃志、弘毅”的践行者。百年教育救国、兴国的办学史、杰出校友的求学经历和报国事迹是激励师生奋进的最好素材。学校建成校史展览馆,陈列百年办学史和杰出校友事迹,校长的校史讲座和参观校史展览馆是新生入学训练中的开篇课程。

四、构建一中特色的实践育人的德育文化

学校以“笃志、弘毅”校训文化为统领,以深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发掘望安山历史文化资源和百年校史丰厚底蕴,广泛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户外、走向社会、深入实践,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实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一)管理育人。加强德育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敢抓善管的高水平德育工作团队。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年段、班级三级联动的学生管理体系,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完善《文明班级量化考评方案》,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发展壮大学生社团,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建设望安山德育网站(一中校园网和校园微信平台),使之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系列专题网站,弘扬正能量,展现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德育活动风采。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整合德育资源,挖掘各科教学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学校思想政治课创新成果先后获漳州市第一、二届思想政治课创新行动成果评选一、二等奖。

(二)活动育人。五育并举,打造一中特色的体育文化、劳动文化和美育文化,广泛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太极拳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落实阳光一小时体育制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格。开展望安山校园晨扫和志愿服务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功能。指导三十四个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师生书画作品展、歌手赛等系列活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打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研学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入生活,提升学生实践和生活能力。

(三)心育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一年校本公共选修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成立“心之绿洲”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织学生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身心健康。

(四)环境育人。营造健康优美的环境文化。优化校园文化设施配置,建设校史馆与校友书画摄影作品展厅,加快诗意绿化生态校园建设步伐,彰显望安山校园文化特色,特别是注重与校园望安山麓周边历史文化古迹相得益彰,实现校园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创建“福建省绿色学校”。

(五)协同育人。强化家校、社区共建。构建合作共赢的家校文化,办好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召开不同类型家长会,完善家访制度,开展大家访活动,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利用网络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李振宇.《科技信息》2011-04-05

[2]《塑造校园新文脉的手法研究》彭景明.《山西建筑》2011-08-10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教基〔2017〕8号)

作者简介:

吴云山.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漳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和地方史研究。

朱燕妹.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漳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

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网络环境对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Z180274)的研究成果(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校园文化育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