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9-10秦婷张雯严晓丽高彦宁
秦婷 张雯 严晓丽 高彦宁
摘要:目的 就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危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高危腺性膀胱炎患者施以有效舒适护理干预,患者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高危腺性膀胱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074-02
在临床内分泌科,腺性膀胱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引发机制为膀胱粘膜出血慢性增生,以女性为高发人群,这和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独有的特点和反复感染有很大关系,近年来,该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这一疾病具有癌变的可能,因而患者在确诊后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非常大,加之该病本属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一种,所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在病程发展、治疗、转归过程中均受到多方向隐私的影响,且没有较好的遵医行为,也使治疗效果受到直接影响,让病情反复发作。现阶段,临床在诊治腺性膀胱炎上已较为完善,但因为此病复发几率较高,所以临床护理的辅助对医护的依从、配合以及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危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乳腺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危腺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38:22,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1.67±8.57)岁,经膀胱镜下检查39例为高危型,21例为低危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通告数据统计软件逐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行性。
1.2护理干预
1.2.1导式教育
通过同类手术患者的成功案例,给于患者科学指导,通过他人感受引导患者较为准确的预期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针对影响不适的因素为患者进行分析,让其明白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术后不适大胆减轻。
1.2.2心理、社会支持
回病房前将吸氧装置和心电监护仪准备好;在搬运患者时尽可能做到快捷、平稳,并做好遮盖,避免患者身体暴露在外,隐私泄露[1]。通过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同患者进行沟通,给于其实时安慰。允许家属陪伴在侧,以安慰和鼓励他们。并将注意力分散,使不适感觉减轻。良好的家庭氛围、精心的照顾都可以让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疾病,把各种负面影响降低。同时,将同病室室友和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让其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对治疗充满信心。另外,鼓励患者间就治疗的感觉与经验进行交流。使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1.2.3导尿管护理
术后将留置尿管妥善固定好,避免尿管堵塞或遭到扭曲受压,引流袋需在膀胱水平以下,但不得低于地面30cm。当患者翻身时应保持身体和尿管同步,对抗返流引流袋予以使用,将每天更换引流袋造成的污染减少,认真清洁尿管及其周围,尿道口0. 5%碘伏擦洗,每天2次,鼓励患者白天多饮水,每天饮水量控制在2000ml-3000ml。
1.2.4膀胱冲洗的护理
术后回房后把尿管夹闭,时间为2h,以便膀胱充分吸收药物,之后把尿管放开,利用等渗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冲洗速度视出血量多少而定。冲洗液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0°,最低不得低于20°,过低的水温会对膀胱痉挛产生刺激,而反之就会导致继发出血发生。
1.2.5正确使用自控镇痛泵
把自控镇痛泵的作用、使用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并把其妥善固定,避免堵塞,防止折叠滑脱的情况出现。增加巡视次数,定期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1.3评价指标
(1)术后1周内膀胱痉挛发生的次数。膀胱痉挛判断标准:若患者感到下腹部胀痛,且有尿意紧迫感,同时伴有血尿,有尿液从尿道口溢出则视为膀胱痉挛。(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统计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 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72h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比较
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满意12例,不满意18例;观察组中满意23例,不满意7例。观察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腺性膀胱炎属于膀胱黏膜病变,且增生和化生同时存在,其临床主要症状为尿频、尿痛和排尿难,让患者承受极大的痛苦,且生活质量也严重降低[2]。日益完善的临床诊疗设备与不断提高的诊治方法,使该病的临床接诊病例越来越多,而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进而引起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有诸多因素均会引起该病,但其主要治病机制还是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和长时间梗阻刺激了膀胱黏膜,从而使增生和化生伴发的病理改变出现于黏膜。若情况严重,甚至还会引发膀胱癌,临床将此病作为膀胱癌的癌前病变,因此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
因为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复发率非常高,而长期的反复发作也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缺乏良好的依从性,不能较好的配合参与治疗,使治疗效果与预后受到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所谓舒适护理,即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让患者心理、生理均感到舒適[3]。我们从5个方面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1.创设舒适的病房环境,使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治疗;2.给于患者鼓励和安慰,帮助其将心结打开,保持心情舒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参与治疗,舒适感增强;3.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导尿管护理,让患者排尿困难、尿痛等不良症状得到有效解决,感到安心舒适;4.仔细对膀胱进行清洗,保持清洁,加快患者康复;5.指导患者对自控镇痛泵予以正确使用,让患者痛苦得以缓解,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针对高危腺性膀胱炎患者施以有效舒适护理干预,患者72h内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 93 -94.
[2]章喜梅.骨科手术750例围术期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4): 15 -16.
[3]张立贤.腺性膀肤炎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20) :766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 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