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2021-09-10张丽余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

张丽余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中,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共同检查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8月~12月接诊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设定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同样的检查,指标有AMY、LPS和Hs-CRP,对比两组两组受检者三项检测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早期急性胰腺炎诊断时,联合三项指标进行共同检测可提升确诊率,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淀粉酶;脂肪酶;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14

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早期确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才能够提升患者预后。按照疾病的类型,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的治疗方法简单,患者预后好。重型若干预不及时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安全[1]。早期确诊急性胰腺炎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血清淀粉酶是往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指标依据,但其升高时间较短,而水平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准确分析[2]。在本次研究中,增加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共同进行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分析其检查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检测分析开展的时间范围是2020年8月~12月,将20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研究组中,并同期选择20例进行健康体检者。入组标准:研究组患者符合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确诊标准;对本次检测知情,配合程度良好。排除以下情况:合并消化道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和肠梗阻等疾病;合并感染或其他慢性病;精神异常等。研究组:男性有14例,女性有6例,年龄范围是33~78岁,平均年龄是(52.86±0.62)岁。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范围是31~75岁,平均年龄是(53.41±0.28)岁。年龄、性别数据经过对比后,P>0.05.

1.2检查方式

两组受检者的检查方式是相同的。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取受检者静脉血5mL进行检查,抽取后放置在真空肝素抗凝管内。先进行离心操作,转速为3000r/min,时间为10min。离心完毕后进行送检[3]。检验的仪器是日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利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MY、LPS水平,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1.3检测对比

对比两组检验对象的指标数据水平,主要有脂肪酶(LPS)、血清淀粉酶(AMY)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检测需对组间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所应用的软件包是SPSS26.0,指标数据的记录方式是(x±s),检验工具是t。只有当数据对比有意义时,P<0.05.

2  结果

从表1的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症状与其他急腹症相似,容易漏诊或误诊。淀粉酶是由胰腺和唾液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能分解如淀粉和糖原等多糖,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少[4]。发病时胰腺组织的炎症损伤使酶释放增加,胰腺等组织排泄受阻使其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淀粉酶含量增加,一般在发病后2h即可升高,在12h可达到峰值[5]。脂肪酶主要由胰腺泡合成,大部分会进入十二指肠中,血液中含量非常少。当胰腺炎器官组织损伤时堵塞胰管,使大量脂肪酶进入血液中[6]。

C反应蛋白是肝脏中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少部分可由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含量非常少,仅在感染、炎症疾病或组织损伤等情况下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时,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明显上升,是能够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重要敏感指标。但C反应蛋白水平受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其检测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及病情发展进行较好的预测,而Hs-CRP的检测灵敏度高于CRP[7]。对急性胰腺炎进行Hs-CRP检测可更好反映出体内的炎性状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结合本次研究分析可知,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三项指标检测,对照组是健康体检者,表1中的数据对比可知,两组受检者的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和Hs-CRP指标比较存在差异,P<0.05,表示联合三项指标进行共同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和Hs-CRP三项指标共同检测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善虎,郝青华.CRP、PCT、LPS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03):412-414.

[2]张慧琴,沙瑞华,熊淑芬,郭凤霞.血Hcy、PCT、HCT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84-186.

[3]罗时勇,涂苏敏,贾西贝.血尿淀粉酶检验指标应用于胰腺炎诊断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8):4097-4098.

[4]巴鑫,艾迎春.血清Ang-2、PCT联合检测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3):277-278.

[5]雷刚平,周晓萍.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5):102-104.

[6]陈慕媛.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1):85-87.

[7]刘亚.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08):23.

猜你喜欢

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的病因分析
4种金属离子对红白锦鲤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