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产业的影响研究

2021-09-10陈鹏

体育时空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产业

陈鹏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52-02

摘    要  学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强国”目标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水平影响着“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并针对阻碍我国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意在使我国学校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产业

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有着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体育俱乐部形态的诞生(1750年英国围绕赛马活动创立“乔治俱乐部”),到其后的体育职业联赛的形成(1876年全美职业棒球联盟成立),再到第三产业崛起背景下体育健身休闲业的突破性成长(20世纪90年代),健身休闲业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1]。国外体育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态势,体育产业趋于成熟。

(二)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体育产业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此以后的四十余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和广大民众的热情参与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门类日趋丰富,产业体系日益健全。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94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9%。但由于受政府体育产业管理职能不明晰,体育市场法治不健全,体育消费观念落后等因素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附加值较小,整体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

二、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与保证[2]。一项产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消费者,体育产业需要具有体育意识的消费者,而学校体育培养的恰恰是具有体育意识的人。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学习效果最容易提高,然后便会参与更高层次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逐渐体会到体育对于自身的改变,从而开始主动投身体育活动,并形成持久的体育参与兴趣和体育消费意识。而当具有体育消费意识的庞大学生群体形成之后,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学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单一

学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为政府参与型模式。政府及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引导、调控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组建和运作,体育经费全部来自行政拨款,各学校的体育产业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经营,开展的体育产业集中在健身娱乐、场馆出租等方面,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吸引力较差。

(二)学校体育产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体育产业由学校的行政部门管理,但学校的行政部门繁多,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并且在体育产业管理问题上意见不一,缺乏科学规划与论证。由此,便出现执法交叉,做出的决策违背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基本规律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产业不能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三)学校体育产业认识不准确

“举国体制”使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产业的认识发生了滞后,认为学校体育产业只是公共福利性质,应该坚持公益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体育具有了产业性和商品性的特征,使学校体育产业不仅具有福利性,还具有业余经营性。学校领导滞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奖罚措施

由于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参与型模式,体育经费全部来自行政拨款。因此,大多数学校体育场馆的开销都由学校自己承担,不计算盈亏。这导致学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方法单一,失去了自我创造和努力生存的意识,更缺乏竞争性。

(五)缺乏专业的学校体育产业人才

学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既懂管理又懂体育。然而实际上管理人员大多由体育教师兼任,这些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擅长教学工作,不擅长管理工作。不是“专业”的人干着“专业”的事,导致在学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常常出现经营决策不当、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准、观念滞后、创新意识差等问题。

四、学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积极推进学校体育产业的结构优化

调整学校体育管理策略和产业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实行有偿服务,建立多种形式的体育培训、指导和咨询机构,对本校学生降低收费标准,对社会开放,为体育劳务的商品交换提供政策扶持。(2)体育场馆多种形式经营。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场馆等硬件条件,提高使用率,解决资金缺乏等困难,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3)鼓励社会办体育活动。许可社会各层次的人把体育当作产业,从事体育劳务的经营和生产,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取得合法利益。

(二)完善学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

体育俱乐部是在院校体委领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由院体委和体育教学组织筹建管理。学校体育俱乐部活动资源丰富,会员更加集中,活动形式多样,活动频率更高。但在俱乐部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中真正做到自负盈亏的却少之又少。相对于欧美一些国家,我国的学校体育俱乐部起步晚,因此可以借鉴国外俱乐部相对成熟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

(三)增强学校体育产业化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的组织者也仅把院校体育产业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消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产业的规模、数量以及人们对体育产业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然而把院校体育产业限定在体育事业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将院校体育转变为院校体育产业,树立体育产业化意识,增强体育产业化观念,加快院校体育产业改革步伐。

(四)完善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

中国学校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在实践中缺乏政策的支持和系统的法规体系,在理论上缺乏指导。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使学校体育产业化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完善学校体育市场的政策法规,制定优惠政策和奖罚措施,构建效益型经营机制,激励经营者,努力开发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体育产业服务内容,做到奖罚分明。

(五)培养學校体育产业专门人才

学校体育产业人才既要具备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管理。因此,要通过教育协同,使高等院校与俱乐部、政府建立深度联系,形成协同互动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利用好高校校园教育,使学生掌握体育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进入俱乐部实习,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俱乐部与院校之间有效反馈,实现人才培养与俱乐部需求完美对接;再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好自身引导者与支持者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与高校、俱乐部一道营造产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大环境,促进产业人才高质量成长、成才。

五、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体育产业发展应该立足自身、找准定位、优势引领、积极参与,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学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增强学校领导的体育产业化观念、完善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培养学校体育产业专门人才使自身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的伦理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霍小虎.浅析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J].才智,2012(34):257-258.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体育产业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加强体育产业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思考与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