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初衔接教学模式对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实践研究

2021-09-10刘惠群

体育时空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初衔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40-02

摘    要  在我国的教育当中,初中阶段是为高中教育打下基础的最好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要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就开展了相关的体育教学,并且设置了体育的中考项目。所以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程当中,要能够加强两个学段的体育教学,让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在初中继续使用,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可以提高学生在初中体育课上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在初中进行体育学习时延续在小学的积极性,并且对于体考的项目也能够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

关键词  小初衔接  体育中考成绩  实践研究

小学与初中进行良好的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快过渡到高强度的学习当中,教师也能够很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并且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要能够加强学生的耐力锻炼,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体育训练当中,在中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可以从小打基础的,如果在小学阶段能够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就可使他们在进入初中学习的时候也能够为体育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更迅速地融入体育教学。

一、小初衔接教学模式对体育中考成绩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当中,家长和教师会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但是在进入初中之后,体育考试也占据中考成绩的一部分。为此,就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加强体育锻炼,让他们更好地衔接初中体育教学。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参加过相应的体育锻炼,会使他们在初中教学不愿意去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训练,在面对初中带来的学习压力时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释放方式。教师要引领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初中教师要能够把握住学生在刚升入初中的心理,对他们的学习状态予以调整并展开有针对地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到体育中考的重要性。

二、小初衔接教学模式对体育中考成绩的影响

(一)可以减少学生小初过渡时间

小学与初中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进入初中后将自己的小学思维过渡到初中学习思维中。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无法理解初中的教学方式,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所以进行小初衔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在小初过渡的时间,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初中学练体育的技巧,并且能够沿用小学时段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体育训练方面,如果小学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让他们可以在初中跟得上教师的训练程度,并且能够有极好的身体素质去应对初中学业带来的压力。所以,小初衔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过渡时间。

(二)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效率

利用小初衔接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因为在小学时就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够在长跑、立定跳远、跳绳等一系列的体育项目当中有一定的基础。这会使学生在初中教学的时候能够适应更强的体育训练,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更有效,更有技巧地去进行相关考试,如此会让学生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体育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就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在初中进行训练的时候,会有获得这项技能的自信,并且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训练。

三、小初衔接教学模式对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策略探究

(一)进行测试衔接

在小学的体育测试阶段可以使用初中的模式来进行,让学生能够在即将进入初中学习前了解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以及测试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程。小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的测试阶段,并且能够注意到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相应的测试,还要注意根据初中的测试方式进行改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信心和体育优势展开相应的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中考的测试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如在中考的跑步训练当中会有跑步的预令和动令,小学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上给学生讲解跑步的要求,并且开展相应的比赛,让学生能够在比赛和活动中学习到如何遵守跑步的要领。具体来说,在学生跑步前会有“各就位”和“砰”的一声枪响,然后跑步,“各就位”就是预令,那一声枪响就是动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激反应,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可以把那一声枪响换成“跑”的口令,让学生能够在听到口令时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在跑步方面的意识。

(二)进行技巧衔接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对于每一个体育项目都会有相应的技巧和方式。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进行相应的技巧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训练方式和动作要领,如此可让他们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快接受教师的训练方式。进行技巧的衔接,能够让学生在各个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当中不会受到身体的伤害,也可以让学生更快达到学习目标。在体育中考对一些动作是有要求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动作要领和技巧方面的意识,以使学生在进行正规训练时不会手忙脚乱。

例如,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的项目,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和技巧,并且要在训练过程当中加强学生腿部力量的訓练,能够让他们在进行初中训练时具备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的一系列立定跳远的技巧也能够有良好适应,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立定跳远需要学生能够利用腹部和腿部的力量,让脚跟着地,并且身体要向前倾,不能用手或者是臀部触地,以离起跳线最近的身体距离为标准。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清楚地讲解这些技巧和考试的规则,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小学与初中之间的体育衔接时可以更有效地学习。

(三)进行教学模式的衔接

小学与初中的体育教学会有模式上的区别。小学体育课堂可能以趣味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会过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体能训练。这使得学生在进入初中的体育学习时可能无法承受教师安排的训练强度。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体能训练,适度的给学生加强体能方面的训练强度,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初中后的体育教学中承受初中教学模式。同样的,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适当减少趣味性的运动,增加规则性和一定强度的体育教学内容,甚至逐渐过渡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上,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时能更好地适应。

例如,对于跳绳项目来说,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这一类型的训练,会让学生在初中阶段难以主动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学生低年级的时候进行相关的趣味训练,让他们了解跳绳的有趣技巧。但是等学生来到小学高年级时,教师就要能够根据中考的体考模式给学生变换跳绳的规则,以使让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初中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任务量,并且对他们有技巧上的要求,提高学生在跳绳方面的训练强度。

四、结语

在小学与初中的教学阶段,教师要能够做好衔接过程,使学生更快地过渡到相应的学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使学生的训练强度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所以进行小初体育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可让学生在体育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建华.主题情境学习在初三耐久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146-148.

[2]刘惠群.基于中考改革背景下小升初体育衔接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05):52-53.

猜你喜欢

小初衔接实践研究
寄宿制给小初衔接带来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浅论小初衔接阶段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加强小初衔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助力小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