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小组合作
2021-09-10侯晓王
侯晓王
摘要:现在的课程教学要求老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同的学生擅长的领域却不一样,作为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能力给予学生学习上最大化的帮助,所以因材施教的小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现阶段分小组合作应该是老师教学的主要策略,该方式,除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完成事情,提高学习成绩之余各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分工;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123
引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按照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尤其是在前期分组工作时,要合理做好后期的教學安排,以便后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教室可以将“因材施教”合理的运动到中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展开对应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其他学生,教师须做好指导与监督的工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因材施教理念下小组合作的意义
在传统课程中,一名教师需要关注到整个班的学生,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完整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所以,小组合作能够有效的让老师更快速准确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同时,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小组内的其他学生。这样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真听教师授课,还能和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探讨,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教学设计,有效的推动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后自主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理念下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一)小组分组
小组分组是小组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可以参照数学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按照“一优一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审计划分,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方便老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但是这个方式也有一个缺陷,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学生与自己相同成绩的人之间会有良性的竞争,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可能会引发矛盾。分组方式有优有劣,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对后续的课程教学进行安排。另一种“一优一劣”的分组方式则对成绩较低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由成绩好的学生负责教成绩较低的学生,学生找不到老师问题的时候可以去问成绩好的同学,当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去向教师请教,教师视情况与全班授课。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二小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中,教师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布置作业,难题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这样成绩较低的学生可以先听成绩好的同学讲一遍,之后再听教师讲一遍,既加深了印象又掌握了方法,学生了解到成绩好的学生是怎么样思考的,让优秀的学生帮助成绩较低的学生,教师可在下一次课堂上多讲一些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的提升,对同一道题的解法也能掌握多种,所以“一优一劣”的分组方式对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两种方式教师都可以进行选择,主要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来分组,两极分化则按“一优一劣”的方式分,学生成绩分布平均则可以选第一种按成绩分组的方式,这样则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升[1]。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己思考,只有自己认真思考过的知识,才能够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先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提出重难点的疑问,让学生先进行思考,可以小组讨论。例如,人教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第一小节解直角三角形,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几何的直观能力,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放上几种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可以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图形,每一个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将该题的解题步骤讨论清楚,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听懂,最后上台进行展示。这样老师能够明确的了解到小组内同学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哪一小组哪个地方有所欠缺都能够一目了然。这样能快速的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能够立马解决能够更准确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只有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了才能对知识印象更深刻,理解的更透彻,这样便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数学思维也会得到一个大的提升[2]。
(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初中生的脑部发育已逐渐成熟,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意见,分小组讨论上课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游戏,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学课件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竞争小游戏,采用加分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周统计一次获胜者可以得到奖励,长此以往,不仅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团结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此方法不仅让学生能够对数学有足够的兴趣,还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课堂的知识并熟练的运用[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的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已经是初中学校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小组合作与学习效率的提升,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认真听教师授课,并在课后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以达到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的目的。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昭君,杜洪艳. 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37):144.
[2]魏思洋.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6(20).
[3]李宝华. 因材施教 回归本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冷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 000(001):111-112.
遂宁市第一中学校 四川 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