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思政教师培养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2021-09-10柳佩瑶熊格生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卓越教师思政课程

柳佩瑶 熊格生

摘  要:卓越思政教师是保障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发挥思政课程功能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用心办好思政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保障,意义重大。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一部分思政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魅力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反馈上,无法完全满足卓越教师的相应条件标准。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培养卓越思政教师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展开探讨,并从思想层面、实践方面、制度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卓越教师;思政教师;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128-05

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指出,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并提出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升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因此,思政课程卓越教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保障思政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是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卓越思政教师之含义与特征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国家的平稳、健康、高速发展,因素之一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国家的教育必然要通过教师传授,由此,培养“卓越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卓越教师,实际上可以说是较为理想化的教师类型,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高尚的师德师风,还要求其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教学的优秀教师, 在深层背景上应该具备研究型教师、学者与专家型教师、学科特质鲜明突出的魅力型教师这三种基本特质[1]。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需具备专业性。教师作为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的授业者,必须具备对知识技能学习、整合、传授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培养人”这一核心任务起到质量保障作用。而“学科特质鲜明”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只能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是让教师在保证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来增强对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即人们常说的“一专多能”。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认为,“卓越教师”的落脚点在“卓”,一个卓尔不群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个人“风格”彰显着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民主的精神[2]。换句话说,“卓越教师”的魅力在于具有独具一格的风格,能够在专业研究、知识领域、社会生活中不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不依附于他人产生,也不会随着他人的否定而淘汰。可见,“卓越教师”是一个复合概念,其不仅强调教师应在专业领域、教学技能中取得卓越地位,还应在人格魅力中绽放精彩。

顾名思义,“卓越教师”与“卓越思政教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思政”二字。也就是在“卓越教师”的基础上融入浓厚的思政元素,即秉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拥有超然的思政教育智慧、具备突出的教学水平,同时具有亮眼的个人魅力。“卓越思政教师”还必须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服務学生”“引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点,将个人累积的思政理论以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二、当前我国卓越思政教师培养面临之挑战

(一)“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目标定位是卓越教师培养的关键所在,当前卓越教师存在职前评定标准不明了、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规格同质化等问题[3]。首先,在培养标准方面,“卓越教师”的具体概念没有进行界定。这就导致许多学校在培养“卓越教师”时会按照自定标准进行培养,进而导致各个学校“卓越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在培养对象方面,部分师范院校将“卓越教师”的培养对象设为全体师范生。“卓越教师”是指在专业领域具有鲜明学科特质和个人魅力者,范围小、质量高,如果将全体师范生都设为向“卓越教师”进发的培养对象,明显与颁布“卓越教师”政策的初衷不一致,同时也影响了“卓越教师”的含金量及专业水平。

(二)教师教育体验不够充分

实践是教师专业的根本与灵魂,师资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在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各个高校教育学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教育行业。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师范生在教育体验这一板块所进行的实践经验并不充分,他们在正式执教以前,往往会在校内进行统一的教育教学实践,少则两个月,多则一个学期,但这短暂的教育教学实践无法将他们本科所学的庞大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彻底融入教学实践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在上岗后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体验,还值得进一步思考。首先,师范生的实践模式应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校内模拟实践、校外实际锻炼、校内教育研习,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逻辑系统。即师范院校的推进校外教育教学实践之前,就应在校内设置模拟实践,让学生在接触实际教学前就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一个周详、具体的实践规划,如此才能在接触到具体实践后,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陌生的教育教学环境。其次,应在校外设置实际锻炼。只有体验了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让师范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未能顾及的教学实践漏洞。最后,应在校外实际锻炼结束后设置校内教育研习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目标就是整合前两次教育实践中所得出的实用经验、实习成果及实践反思。综上所述,教师的教育体验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系统、详尽的实践计划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佳的教育体验,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教师职业能力不够突出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要想充分发挥三性作用,不仅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三方给予相应大力支持,还需要教师拥有突出的个人职业能力,即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导向下,在当前社会的具体要求下,在相应的杰出职业精神的指导下,从业者遵循相应的职业规范及职业操守,将其拥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精炼转化,并充分运用相应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思政课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不仅是由各个专业共同支撑的课程综合体,还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思政课程的地位及重要性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突出的个人教学能力、研习能力、管理能力、反思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思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其不断升华,进而丰富个人经验,以此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培养卓越思政教师、提高思政课程质量的必然要求与有力保障。

三、卓越思政教师培养之实践策略

(一)树立“卓越”意识,找准自身定位

树立“卓越”意识,是培养教师向“卓越教师”积极靠拢的正面价值导向,也是帮助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转换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树立“卓越”意识,并不是让教师一味地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为了当选“卓越教师”而被动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变,而是要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就有“卓越”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让教师主动地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向具有高超出众的职业能力的“卓越教师”靠拢。换句话说,“卓越”意识就是要激发教师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创造性,在所有教师都积极向上的良好教学氛围中做出自我超越,提升自身能力,改进自身不足。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合新颖的方式和观点,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创造性,为学生创设更优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展现教师突出的个人魅力,使其更加贴合“卓越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构造共建平台,实现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是指在多个培养主体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各个主体之间形成各自优势资源的互补,让被培养者享受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知识的滋养,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及多元化视角,使其具有更优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联合培养不仅希望被培养者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希望其具备团队协作的本领,从而全面提高被培养者的综合素质。这种创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加强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思想的碰撞,产生交流的火花,也满足当代社会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构造共建平台,实现联合培养是指各个学校尝试与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各大高校也应积极联合意向学校建立联合协作共同体,即借鉴CS(college and school)模式,为师资型人才搭建提升从教能力的实践基地,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蓝本及可能性[5]。

(三)加强教育实践,增强职业能力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主体,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师资队伍的能力与素质,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为了增强教师职业水平,保障学校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实践,让教师在岗前培训、职后进修、实习带教、技能大赛等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教育实践、增强教师的职业能力,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由数量扩充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然趋势。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教育的品质,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师教育优质发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实现基础教育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建设“卓越教师”队伍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卓越教师”优质发展的本质要求[6]。

(四)深化荣誉制度,激发教师动力

古人曾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或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见生前显亲扬名,死后千古流芳,是古人价值观的最高体现[7]。于现代人而言,荣誉同样在人们心里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是教师因材施教、个性教学的动力之源,也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稳定之锚。

例如,“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是其首个以表彰优秀卓越教师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奖励计划,每一年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代表评选一次[7]。该奖项的获奖教师将作为教育教学优秀代表参加一系列的教学推广活动,将其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进行传播、推广与应用。这一举措对“卓越教师”的培养及优秀教学示范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效仿。

事实上,建立教师的荣誉制度不仅是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还能引导人们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一荣誉制度的建立还能够推动国家对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规划。

(五)立足本国国情,完善育师制度

立足国情,放眼未来。人们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教师培养制度,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都尤为重视,教育体系也由原有的陈旧封闭型逐步转变为灵活开放型。因此,原有的教师培养制度、教育管理制度都难以适应新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培养制度及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只有建立新的教师准入标准、教师评价体系及教师培养机制,才能建立起新时代教育的新体系,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系统性、敢创新、全方位发展的崭新思政教师,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增光添彩,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中黎. 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与课程设计[J]. 教育评论,2012(06):27-29.

[2] 梁茜,刘萍. 卓越高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尖峰论坛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17(06):60+61-64.

[3] 周辉. 卓越教师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路径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5):75-78.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

[5] 孙宝民,张军. “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1):29-30.

[6] 施克灿. 教师荣誉制度的历史渊源[J]. 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4):98-104.

[7] 左崇良.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品质保证制度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1):79-83.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卓越教师思政课程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