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安全教育文化体系研究

2021-09-10李建平李金城李珂劼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安全教育构建

李建平 李金城 李珂劼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使得高职院校校园安全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通过对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应通过组织机构体系、制度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环境体系的建设来构建整体校园安全教育文化体系,从而形成新时期“三全”育人模式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新常态。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48-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升师生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1]。高职院校作为高职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进入社会工作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

近年,高职扩招使高职教育呈现普及化趋势,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日益深化,校园内外环境更加社会化、多元化,师生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复杂,使得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学校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体系现状、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1. 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构建学院与职能部门和系部的二级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学院与职能部门和系部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安全生产要求,将校园安全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从管理考核体系上保障了校园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 建立和完善较完整的组织机构。目前,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校园全安生产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总要求,成立了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系部党、政、团负责人为成员的各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大多数院校还积极与地方公安部门共建,校内设有派出所,地方局领导任校园综治副校长,从组织机构建设上进一步保障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3. 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建设。各高职院校都制订有涵盖教育教学、实践实训、校园交通、饮食、人身安全、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安全制度,配套制订相应的校园危机响应制度、处理预案和安全工作考评实施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

4.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安全排查、演练。院校普遍能够每学期适时开展心理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禁毒、消防、防诈骗、用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讲座,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防、防恐等各类演习演练活动,在保证丰富安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

(二)高职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1. 安全意识有提升。大多数的高职生对安全意识有正确的认识,普遍认为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超过80%的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关注面较窄,主要集中在校园及周边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上,对国家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关注较少。

2. 安全责任感有增强。在问题调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目的是什么?”,78%的同学选择“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65%的同学选择“为了父母和家庭”;还有超过40%的同学选择“为了更好地工作,奉献社会”。从结果来看,当代高职生的安全责任感明显增强,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不再是以前“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利己思维,已经开始有了愿意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意识。

3. 安全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通过调查显示,在面对金融诈骗短信时,76%的同学选择“不予理会”,10%的同學会选择“询问相关部门”,还有少部分同学会选择“回复询问”;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是否知晓逃生和规避方法,72%的同学了解部分,20%的同学相对熟知和掌握一定的应对技能。整体结果显示,大多数高职在校生通过在校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应付一些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但在应急知识、自救互救、防卫逃生等知识技能方面仍然不足[2]。

(三)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各高职院校虽然有较完整的安全组织机构体系建设,但是各类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实质上扮演的往往是单一的责任体系的角色,没有能够真正履行安全教育实施主体的责任。

2. 虽有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但是制度学习和执行不到位,往往存在着有制度不知道、不执行的情况。这和各类组织机构只承担责任角色,负责分解责任而没有切实履行安全教育实施主体责任有密切的联系。

3. 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一是上级文件要求什么就只做什么,并不能因地制宜地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形式内容呆板、枯燥、公式化、教条化;二是遇有上级安全教育检查时就集中力量进行应付,检查过后放松懈怠,没能形成常态化的专注度和应有的强度;三是有重大安全事件或是自然灾害后就急抓急管,过后却又放松不管。

4. 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整体校园安全教育并没有与学生的在校规律和职业生涯相融合,安全教育始终以第三课堂的形式开展,游离在课程体系之外,呈现碎片化状态,许多院校虽然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选修内容,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往往只能是强制要求学生参加相关安全教育活动的杠杆工具,导致效果不佳。

5. 忽视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人才引进上,院校普遍将重点放在专业教师引进上,对具有安全教育专业知识的师资引进计划基本常年为零,院校对自有师资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系统性培养投入甚少。

二、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应有意涵

(一)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思维中对社会一切活动必须安全的观念,是对各种可能对自身或是他人构成伤害的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高职生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安全。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安全教育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安全主体的角色,构筑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屏障,形成最简捷又最为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

(二)安全责任教育

高职生涯是全体高职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和定型的时期,对于他们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以生命安全为核心,开展生命价值、生命责任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安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价值观。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理论知识教育是一切安全教育活动的基础。具备和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有助于在面临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地思考应对,从而避免或降低损失。安全知识除了传统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外,还应包括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社交安全等方面的知识[3]。高职生在校期间还应当重视对从业安全和职业技能安全的学习。

(四)安全技能教育

高职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他们在面对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时能够实施自保和自救的关键。例如,面对火灾、地震、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时如何避难脱险,在面对金融风险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金融安全,遇上恐怖分子时如何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等等。这些都需要院校在日常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文化体系构建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更多的是偏重意识形态知识的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如何结合高职人才高素质要求,构建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体系,既是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的拓展,更是新时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操作。

课题组经过调研得出结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体系不应是一个单一维度的体系建设,而应该是多维度体系构建的总和,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组织机构体系、制度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和环境体系五个方面的内容。五个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在体系目标实施过程中统一协调相互联动,共同发挥体系的整体功效。

(一)组织机构体系

高职院校在组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切实抓实各组织机构实施安全教育的主体责任,应科学考虑机构人员的组成,只有合理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保证各项安全任务的落细落实。

(二)课程体系

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是整个安全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应结合高职生在校的时间规律及未来职业特点,结合课程思政,设定安全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特点将安全理论与安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系统、严谨地制订一套安全教育课程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完整教学、实践的组织实施来完成高职生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见表1)

(三)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整个校园安全教育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明晰职责要求,明确物质保障,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对安全教育各环节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对不同层级教育管理者有效考核激励,确保安全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中,应结合院校所处区域及自身内部条件合理谋划,避免片面追求大而全造成制度无法执行。

(四)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的建设既是对学生掌握安全知识能力水平的检验,更是提升院校安全教育体系科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安全课程科目纳入到整体学分考核,明确相应的学分要求。院校通过问卷、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分析教育模式与管理方法是否合理适用,通过“以评促建”来提升院校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

(五)环境育人体系

环境育人体系作为隐性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的辅助和补充。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校园公共场所、实验实训场所布置相应的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利用校园广播、视频等媒介播放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识和技能,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让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脑海里根深蒂固。

四、结语

高职生的安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安全素质,开展科学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创建当下“平安校园”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应当通过组织机构体系、制度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环境体系的建设来构建整体校园安全教育文化体系,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5],打造一个新时期“三全”育人模式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0-07-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张梅,栾秀群,董亚臣. 大学生应急避险教育现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7):174.

[3] 郭鹏,陈新达,丁虹,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 新华社.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2016-12-0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12/08/c_1120082577.htm.

[5] 梁卫玲.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33-34.

[6] 邱启光,刘志伟.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J]. 学园,2019(12):90-91.

[7] 陈彬彬,高中桥,董东栋. “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 智库时代,2020(02):145-146.

[8] 黄明芳. 高校网络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建构[J]. 教育评论,2019(11):94-99.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安全教育构建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