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与探索

2021-09-10万辉李志勇李小姣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万辉 李志勇  李小姣

摘  要:“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把好专业对口和思政教育两道关卡。本文介绍了“三全育人”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以全员学生为对象、以专业全程和行业全链为方向、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紧扣自动化与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包括:遵循育人规律,开展多维度协同的整体规划;紧抓专业人才培养的“时”“空”特点,“质”“量”并举,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实现“三全育人”多模式同心化。

关键词:三全育人;自动化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20-03

我国“新工科”建设打破了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传统模式,明确了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要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创新活动过程的规律,汇聚社会资源纳入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落实到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改革等具体工作中[1-3]。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为关键,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4-5]。

一、“三全育人”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三全育人”的主阵地之一,亟须解决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后期成果转化不够,解决重专业轻思政、思政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通过对实践基地建设育人主体、时间、空间的多维度协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对于自动化与电气类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是摆在高校教学改革面前的一大挑战。

(一)以全员学生为教育对象,不断扩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渠道

高校既要做到每个大学生都能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还要为他们创新创业和特色发展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渠道应灵活多样,例如与国家电网、高新企业等部门单位合作,通过基地共建、产学研项目、产教融合等形式,打破校企藩篱,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完成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快速扩充。

(二)以专业全过程为方向,做到教学环节不断档,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链

一方面自动化与电气类的人才培养周期长,从知识到实践、从掌握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不间断的过程,实践教学基地要能够覆盖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环节不断档;另一方面毕业生需要快速融入未来工作岗位,发挥本专业在行业中的特色优势,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全面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使科研定位、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研发生产、运行维护、监测控制、智能优化等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不断链。

(三)以全方位育人为最终目标,破立并举、善于创新

全员全程育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心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全方位育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心则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实践教学不能陷入“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怪圈,要及时掌握大学生成长的新环境、思想状况等新特点,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破立并举、善于创新,通过“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解决实践与育人脱节、专业实践与国家发展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二、“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从“三全育人”的视域出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多主体参与、在空间上全面发展、在时间上全程引导,将单纯的专业人才升华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动化与电气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依照“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目标,遵循育人规律,有步骤地开展问题调研、试点考察、联合建设、方式方法理论研究、效果评估和优化改革等实践工作,如图1所示。

(一)遵循育人规律,开展多维度协同的整体规划

“三全育人”实践基地不同于单纯的实践教学基地,单纯的专业人才培养只是完成了从懂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立德树人必须遵循育人规律,多维度协同整体规划,包括建设内容规划、多主体协同和全方位育人等方面。校企单位和指导老师要从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之中,大学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在全面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紧抓专业人才培养的“时”“空”特点,“质”“量”并举配置资源

“质”“量”并举配置资源。首先是“质”,国家强调创新引领发展,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质”就是抓住符合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践基地相关技术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自动化与电气专业学生而言,过去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低效率等实践基地,在“三全育人”实践教学中,主要作为发现问题的考察对象看待,并将逐步实现转变和淘汰。“量”应考虑如何打破藩篱,从校内外统筹挖掘教学、实践和创新资源。目前我校在校外与国家电网、高新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开展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基地共建、产教融合等形式,调动校内外多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挖掘校内、外的实践基地资源。“质”“量”并举不仅体现在实践基地的硬件平台条件上,还体现在具有立德树人使命感的学校企业导师的质量和数量上。

(三)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实现“三全育人”多模式同心化

用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实现“三全育人”多模式同心化,首先应从教学载体媒介平台、教学形式改革新方法、教学资源挖掘等方面出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能够应对多场景和紧急形势的实践教学理论创新研究,进而在实践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中,打造多维教学资源库,探索实践丰富的教学方法。

三、“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改革的实践

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和电气专业均已纳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面向全院约1200名本科生,覆盖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践等全过程约10余个实践教学环节。

“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学校出台了《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3年)》(简称“1326”行动计划),作为学校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行动蓝本。中南大学在冶金、电气化铁道、新能源、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具有良好的产學研合作、产教融合和联合人才培养等实践教学基础,目前已联合国家电网、湘江新区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三全育人”院系规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践教程等理论研究工作,全面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探索工作,现已初步完成了“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顶层规划,做到边设计、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逐步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校依托电力行业员工培训企业“新成思达”为联合发起单位,进一步扩充了国家电投、粤电集团、广东电网、广西电网等单位的教学资源;通过线上讲座、实操直播、实操视频展示、视频参观、实操演示、线上远程仿真、线上VR(虚拟现实)仿真等线上多种形式,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论

面向“三全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模式探索上,遵循育人规律,多维度协同,将“三全育人”顶层设计与阶段性工作总结联动,既能巩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现有成果,又能够拓展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更高境界。“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改革,对于提高中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类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影响力均有积极意义和预期成效。大力开展 “三全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姜生元,高新,孙丽霞,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8):44.

[2] 陈吉明.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478-1480.

[3] 苗汇静,王立新,李恒伟.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144-146.

[4] 王伟东,金义富,张强.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2):185-188.

[5] 蒋永新,董坚,孙雯,等. “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生实践教学阶段思政教育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34-3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