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2021-09-10马瑞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1]。当前中国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后疫情时代,为使学生能够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知情权等方面展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在后疫情时代中,辅导员的日常思政教育对做好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既可以在事件发生前使学生筑起强大的心理保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以起到“野蛮其体魄”、强壮其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2];又可以使学生在事件发生过程当中,在学校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在避免事件发酵扩散的同时将事件对自身的损害降到最低,从而达到稳定校园事态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经历此种事件之后,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尽快从事件的负面影响中脱离出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疫情时代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展开了探究。

一、以伟大的抗疫精神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崇高理想与伟大重托,在其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歌颂感人的抗疫事例,以鲜活的形象鼓舞成长中的青年学子,是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提高其使命意识的重要方法。同其他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一道,在新时代唱响了正能量的主旋律,引导青年学生向前辈学习。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更能焕发青年学生的团结精神与爱国热情,从而做好应对今后其他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归属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学家范仲淹兼济天下的情怀是中华民族广阔胸怀的典范。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担忧、为人民的命运分愁,为世间百姓的幸福出汗、流血。正是像范仲淹一样的古今仁人志士,其崇高的信仰与追求、灵魂与气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一代代伟大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凝汇、浓缩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青年大学生正值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使其感受到祖国对自己的支持和关爱,同时也使其乐于投身祖国的建设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百年大变局,当今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依然不能忘记核心价值观。在这新时代,尤其需要青年大学生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不仅能够勇立潮头,更能够坚持正确的航行轨迹,乘风破浪。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紧要关头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我们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3]。只有青年大学生将自己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三、以权威信息的公开保证青年大学生的知情权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对各类发布的信息较为敏锐,尤其是网络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更为多元化,并且经过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容易产生一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就在网络平台上混淆视听的现象[4]。在自媒体时代,一旦突发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没有准确、权威的信息发布以正视听,各类自媒体极有可能凭借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捏造、曲解事实真相,在网络上发布不属实的谣言,从而博取观众眼球,挣得浏览量、点击率。这不仅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实信息的蔓延,造成网络舆情的出现,甚至还会加剧校园内学生对事件的恐慌程度,从而使其做出错误,甚至过激的行为举动,乃至发酵、演变成负面事件。因此,作为与学生关系紧密的高校辅导员,应切身感受学生所想,感同身受地积极、正面回应大学生对事件所产生的各类疑惑,做好官方权威与学生间的沟通桥梁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日常的理论宣讲、事件发生后的官方新闻播报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从而避免学生为了一时的“好奇心”做出出格的举动。正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每日更新疫情的最新情况,使民众能准确知晓当前事件发展态势,各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防治工作。

四、以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筑牢青年大学生的心理保障

回顧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国大学生以居家隔离、线上课程的形式,组成了整体防控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此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疫情特殊时期教学的问题,但在整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却受到了影响。其实真正感染疫情的只有少数学生,但更多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或多或少会有部分大学生因长时间居家、没有得到较好的情绪排解而出现心理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也许此种情绪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使学生的状态突然崩溃,但要谨防其在学生学业、生活压力较大时,成为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大学生心理出现的不稳定状态,也不利于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多数在校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达到了成人的标准,但其自入学以来,接触的社会环境多为校园和临近的生活舒适圈,较少与外界有过多联系,较少经历社会的洗礼,所以大学生在心智上还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成熟标准,仍需要关怀、呵护,更重要的是培养。在应对事件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将教育对象按照受疫情影响的类别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被医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其学业发展、日常生活、家校联系等多个方面开展体贴入微的关怀与照顾,使学生在接受医治的过程中同样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从而有必胜的信心战胜疾病。

第二,密切接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隔离疫情不隔离爱,从其思想动态、情绪把控、关注程度等方面做好疏导工作。

第三,其余在校大学生,要对其全面展开心理监控与疏导、防控舆情等工作。

五、以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生活品质

此次疫情,就像一场考试,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每一位公民个人的考验,考验着人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只有身心双重健康的人们才能通过疫情的大考。高等教育不仅需要“文明学生之大脑”,还要“野蛮学生之体魄”,使学生接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引到开阔的田野中,让学生“伸伸腰、出出汗”。劳动教育既能通过大学生的亲手实践,使学生认识、了解、熟悉某种社会生产活动,还能使其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许大学生曾接触过的某种劳动教育内容,如“医护急救知识”等就可以派上用场,通过助人或自助,使其安全度过某段特殊时期。

六、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网络班会课堂、给抗疫英雄的一封信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主导作用。在今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及在平日学生课程结束后,仍可保持继续开展此类活动的日程安排。同时,为配合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妥善选择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流程以及人员安排。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安排要避免流程化、形式化、套路化,要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兴趣,并且活动举办的频次不宜太密集,要不断发掘可用的现实、网络资源,并与当前国家发展大势相结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使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七、结语

后疫情时代是一个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矛盾与和谐共生,世界也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鉴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成功经验,做好高校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未雨绸缪,也是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高校工作者们的探讨与行动。

参考文献:

[1]俞宁,陶斯敏.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J].开发研究,2020(6):145-154.

[2]马辰威,湛小艺.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析社会心理危机的疏导机制[J].公關世界,2021(2):180-181.

[3]胡苏平.统一思想 把握重点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前进,2014(5):4-8.

[4]严丽琴.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共危机传播特点及规范路径[J].科技传播,2021(2):124-12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15 修改日期:2021-04-10

作者简介:马瑞良(1995—),男,江苏徐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