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媒体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提升
2021-09-10仇峥
摘要:“徽商”“粤商”“浙商”都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而“渝商”从提概念、挖文化到搭平台、广联络,则是由重庆一家都市媒体在重点实施,这在国内并不多见。笔者作为“渝商”品牌的深度参与者,尝试就都市媒体如何将新闻、品牌与商业有机结合做一番梳理。
关键词:都市媒体;品牌;“渝商”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243-02
现代商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类型之一,它不仅是创造物质文明的源动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标识,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近年来,重庆晨报作为一家地方都市媒体,围绕“渝商”,在新闻、品牌、经营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
一、第一阶段:“渝商”概念诞生
“渝商”概念的诞生,有内因,也有外因,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2005年,重庆晨报财经部对浙江、广东、湖北、福建等来渝经商人群进行深度采访,推出了“外地商帮在重庆”系列报道。笔者当时是重庆晨报财经部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之一——《山城处处可闻“椒盐”重庆话》,就是从外地商人说重庆话入手,反映了各地商业文化在重庆的融合发展。在系列访谈中,外地商人不仅会重点谈及各自在重庆的发展历程,还会就与重庆本地商人在商业理念、商业模式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报道过程中,重庆晨报财经部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这位读者是一位本地商人,同时又是一位外地商人的妻子。在来信中,她就两地商人的特质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比较,同时也就“重庆本地为何缺乏杰出商人”提出了她的见解。
这封读者来信让“外地商帮在重庆”系列报道迅速升温。以这封信为由头,财经部迅速邀请重庆学界和企业家展开了讨论。比如,改革开放后重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后来发展如何?重庆本地商业文化与浙、粤、闽、湘商业文化的差距?重庆商业文化下一步将何去何从?……这些报道主题既提出了现实问题,也对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反思,更为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
紧接着舆论预热,重庆晨报财经部又策划推出了“渝商新发现”系列报道。财经部派出几路记者,在本地集中报道民营企业家的同时,分赴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探访外地商业文化,并重点找寻在外地发展质量较高的重庆籍商人进行系列报道。2006年,“渝商”概念在媒体上开始大量公开输出。
在此之前,都市报的财经报道以当天发生的硬性新闻为主,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个人报道普遍谨小慎微。当时的重庆晨报正处于品牌迅速上升阶段,报社上下主动打破旧有观念,提出“发现城市价值,推动城市发展”的辦报理念,并深刻意识到在城市众多价值中,商业文化价值集新闻性、品牌性、商业性于一身,无疑是价值之巅的一颗璀璨宝石。
媒体在探索商业文化价值的道路上,如果格局过低,就容易很快变成纯粹的商业活动,而如果格局过高,又可能导致曲高和寡,不接地气。重庆晨报从新闻入手,经过了舆论预热、问题反思、深度挖掘、充分延展几个阶段,将新闻采访与文化讨论、品牌提升、商业运营,包括城市精神的输出贯通起来,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改革突破。
在媒体完成文化讨论和案例报道的同时,邻近的四川也已开始推出财经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这给重庆晨报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于是,2006年由重庆晨报主办的首届“十大渝商”评选正式开启。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近百位重庆本土民营企业家参与其中,百万票选,盛况空前。同年12月27日,首届“十大渝商”获奖者脱颖而出,“渝商”从一个媒体概念正式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品牌。
二、第二阶段:新闻深度跟进
在第一届评选活动结束后,“十大渝商评选”成为了重庆晨报最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然而,在两年一届的评选当中,媒体影响力如何得以延续?针对这个问题,重庆晨报于2009年推出了《渝商》周刊。《渝商》周刊在创刊之初,每周刊发5个版面,后来每周最多曾刊发8个版面,总共策划、采编新闻版面超过2000个。因为该周刊在寻找重庆商业新精神,构建重庆商业新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在2013年荣获第二届重庆市新闻媒体“十佳栏目”。
总结起来,《渝商》周刊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的原创内容
《渝商》周刊始终坚持百分百内容原创,从最初的“深度访谈”“渝商观点”等四个栏目设置,逐渐发展到“渝商历史”“读者互动”“思想专栏”等十多个栏目,深度挖掘渝商文化。
(二)立体的采访视角
工作室团队除扎根重庆主城,还深入渝东北、渝东南等区县,以及京、津、冀、沪、浙、粤、鄂、云、贵、川等省市采访,采访对象既有在全球打拼的重庆籍企业家,也有外地在重庆打拼的企业家。多年来,累计采访报道企业家超过800人。
(三)深入的内容报道
《渝商》周刊的新闻报道从初期关注企业家“创富”起步,逐渐深入到企业的战略转型、智能制造、融资融智、员工福利、企业传承,以及对商业模式、思想观念、渝商精神的探究,将个人财富与参政议政、创新发展、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树立了新时代重庆企业家新形象。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渝商》周刊又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了两期特刊《九二派》,呼唤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春天。2009至2019年,《渝商》周刊深度见证了重庆经济的发展。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周刊都能为重庆经济鼓与呼,为渝商开拓进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第三阶段:品牌持续提升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品牌需要进行文化价值升级,其中城市品牌的文化定位是前提,城市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品牌文化价值的关键”[1]。近年来,各地在支持发展地方经济,打造城市开放格局方面,都将商业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来经营,将商业文化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在《渝商》周刊面世后,“渝商”作为重庆晨报倾力打造的品牌在持续提升。
随着重庆晨报对“渝商”内涵和外延理解的不断深入,不再仅仅将其作为新闻资源,同时还将其作为品牌资源、商业资源,进一步综合考虑资源增值的问题[2]。2014年,重庆晨报推出了《渝商》杂志、渝商会、渝商会创客联盟、渝商研究院、渝商会微信公众号、渝商会官方微博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渝商系”平台,旨在深度挖掘渝商资源,强势运营渝商品牌。
渝商会定位于为重庆籍或入渝企业家打造的高端社交圈层,保持圈层凝聚力不断增强。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满足“渝商”群体对更丰富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络友情、聚会互动的渴望,也能极大增加平台的搭建者——重庆晨报,与渝商群体之间的粘合度。同时,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重庆晨报和渝商会联合为创新创业者组建了交流平台——渝商会创客联盟。创客联盟通过定期活动,深度服务渝商和创业者,为青年人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企业家找到更好的合作项目。
四、未来发展建议
继2006年首届“十大渝商”评选之后,2008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又连续多次推出“渝商”评选活动。尽管近年来“渝商”品牌从重庆晨报移交至重报都市传媒集团具体实施运营,其品牌影响力仍在不断提升。
2020年,重报都市传媒集团与市级职能部门主办合作,提高评选规格;与区县政府合作,助力区县招商引资;向外输出专业评选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渝商”系列活动的美誉度以及经营收入都在攀升。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建设、孵化的“渝商微课”线上企业培训平台,为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知识赋能,实施授课47节,总观看人数达64.2万人次。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该活动在创办当年就实现了赢利。
与此同时,深耕科技创新领域,承接两江新区科技创新评选、科技创新年度发布、云上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垂直產业品牌包装领域,入选市经信委2020“渝见美品”重庆消费品品牌集中推广活动执行机构,为中盐集团西南公司做“鹿小井”品牌升级整合营销。承接重庆市民营经济活动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创客中国五星服务、北碚区蜡梅节等活动宣传服务。
此外,渝职改办〔2020〕159号文件再次将“十大渝商”“十大新锐渝商”“年度渝商”“年度新锐渝商”的获奖称号纳入《2020重庆市特殊人才申报职称业绩成果》,获奖人凭此称号可直接申报经济类副高级职称。
经过多年持续运营,“渝商”的内涵挖掘、品牌包装、商业使用日趋成熟,已成为重庆重要的商业文化品牌之一,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仍较为明显。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度打造商业文化品牌,以浙江、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培育的“浙商”“贵商”“湘商”“川商”为例,一般是由当地省级党委、政府直接参与策划、组织实施,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民营经济大会,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经济活动,其对于当地营造亲商、安商、稳商的发展环境,对于当地招商引资,对外开放都是极好的平台。反观目前的“渝商”品牌建设,仅由一家地方媒体实施,无论实力、能力都存在较大的欠缺。换言之,推动渝商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更高层面的领导下,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各级部门,全力推动重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将“渝商”作为重庆重要的城市品牌予以塑造、包装和运营,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抓手。不断加大对渝商品牌以及渝商文化挖掘工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提升渝商品牌文化的含金量。
五、结语
伴随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目前《渝商》周刊、《渝商》杂志均已淡出,其新闻传播、文化建设方面有明显减退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的大量活动仍建立在之前的文化建设、新闻报道之上。待新闻减退、文化减弱之后,品牌如何持续发展,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静.品牌文化价值视角下中国城市品牌的价值构建与传播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2] 杨德鸿,牛科.一张报纸与一个商帮的崛起——看重庆晨报如何铸就渝商品牌[J].新闻研究导刊,2014(03):24-25.
作者简介:仇峥(1976—),男,上海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