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

2021-09-10牛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角色转型电视记者融媒体

摘要:本文分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阐述记者的定位,探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策略,旨在帮助电视记者更好地实现角色转型。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记者;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115-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在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记者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型,才能使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

二、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重要意义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电视记者角色转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网络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电视记者只有适应网络时代,适应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模式,才能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开展采访,不断扩大社会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1]。第二,电视记者角色转型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利用新媒体技术全面传播新闻信息,增强信息的互动性,拓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受众可以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新闻,主动性更强,这些优势是传统新闻媒体不具备的。因此,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记者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有效整合和传播信息,就能大大提高信息整合和传播的效率,大大降低电视信息传播与运营的难度。第三,电视记者角色转型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权威性较弱,往往人云亦云。电视记者只有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实现角色转型,履行作为记者的职责,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信息的质量。

三、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的定位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电视记者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及时探索和转变新闻工作思路,借助当前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制作电视受众迫切需要的各类电视新闻节目。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任何时期,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记者在日常采访、编辑、报道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面对大量虚假失实的网络信息、淫秽色情和网络暴力犯罪信息,电视记者在进行信息筛选时,要时刻注意客观性和真实性,还要不断强化新闻信息公开发布的审核机制,维护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二)突出专业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因此,电视记者作为电视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具有很高社会地位[2]。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深入发展,信息的网络传播渠道日益增多,如微信、微博、新闻门户网站等,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涌现。大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获取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甚至可以自己发布、转发新闻,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这无疑动摇了传统电视记者的主导地位。因此,电视记者面对社会地位的变化,需要时刻调整心态和定位,在热点话题的报道中比普通传播者做得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

(三)強化技能

新媒体时代,面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电视记者需要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和理念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新媒体传播工具。只有从以前单一的采写、摄录人员,转变为集采写摄录编播于一体的全能型记者,才能胜任融媒体背景下的各项工作。

同时,要准确定位主体权责。电视记者既依法享有发布新闻信息、传播热点文化、舆论监督等各项权利,又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不能发布虚假信息,不能以权谋私。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记者的整体角色转型还面临诸多困难。

四、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面临的困难

(一)采访过程中存在惯性思维

部分电视记者在长期的采访工作中形成了惯性思维,在报道时往往无法立足于事实,语言空泛,导致受众难以理解事情的原委。加之受采访时间的影响,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所以受众群体获取的信息不一[3]。在这一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角色转换。

(二)信息传播机制固化

传统媒体的播出时段较为固定,并且总是采用单一的采访形式,例如实地采访,用图文、视频等固定模式呈现采访内容。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和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由于传统媒体新闻在播出时需要经过多次审核,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记者虽然能够多渠道采集信息素材,整合、发掘更多大众想要了解的信息,但信息很容易在新闻审核中被淘汰。这不仅使受众群体难以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影响了记者角色转型的积极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单纯地依靠电视新闻获取信息。经济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大众群体获取信息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只有少部分人能在固定时间按部就班地收看电视节目。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等设备推陈出新,人们可以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获取所需信息,这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而电视记者是传统媒体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其角色转型受媒体环境的影响。

五、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策略

(一)坚守记者本职

面对融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电视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联系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必须确保电视新闻和政策信息得到更有效、更广泛的传播[4]。同时,电视记者也要谨记自身职责,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分析融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体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便在采访报道时以内容的真实性为基础,增强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要坚守本职,将受众放在首位,在媒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主要出发点,真正做到心系人民,关注民生,对全体人民负责,传播人民关注的信息。电视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确保电视新闻报道内容准确,能反映社情民意,还要把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结合起来,当好党的传声筒,正确引导舆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

(二)转变思维方式和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通信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国内外热点新闻实现了广泛快速的传播。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但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必须树立融合发展创新思维,具备有效辨别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融媒体的不同角度准确判断新闻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和实用价值。转变思维方式与理念,以全方位的视角审视信息,是当前电视记者角色转型的关键。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平台信息环境较为混乱,人为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十分常见。针对这一情况,电视记者必须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闻采访与报道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拒绝传播虚假新闻,维护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为受众带来及时、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

(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从新闻的生产者转变为问题的解答者”,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形势,同时也是政府赋予电视记者的使命。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大量问题,电视记者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指出问题,通过传递信息引发讨论,为人民群众解答问题、排忧解难,这是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转型的方向。

(四)成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全能型记者

融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纷纷改革创新,电视媒体也不例外。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与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电视记者要有意识地从单一型记者转变为全能型记者,持续提升新闻报道水平,在保证新闻策划、剪輯、采写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电视新闻的宣传、营销等,成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全能型记者。同时,电视记者要从舆论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在融媒体环境下,不同形式、立场的言论铺天盖地,电视记者必须充分凸显个人专业技能,积极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受众的信息甄别意识与能力。

六、结语

电视记者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挖掘新闻、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要实现转型,必须了解融媒体的发展环境,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适应融媒体环境,报道真实、权威的信息,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强的活力,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凌凌,黄恬恬.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转型[J].传媒论坛,2020,3(19):158,160.

[2] 丁静新.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20(23):197.

[3] 罗娅婷.媒体融合视野下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记者摇篮,2020(8):94-95.

[4] 杨韡,王倩.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的转型[J].采写编,2019(1):100-102.

作者简介:牛芳(1988—),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角色转型电视记者融媒体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破局路径探析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提问方法和提问技巧
对电视记者如何融入新媒体时代的探索
基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技巧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