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提高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教学效果的探究

2021-09-10王雪园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作用

王雪园

【摘要】课前三分钟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阶段,是连接课间与课堂的纽带,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从轻松愉悦的课间休息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完成顺利的过渡。目前历史学科的教师对课前三分钟的利用还不够合理,过渡效果不佳。因此教师科学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对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初班  课前三分钟  原则与策略  作用

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很清楚,课前、课中、课后是很连贯的三个环节,但细细揣摩一下,实际上其中有一个短暂的时间被我们所忽略, 那就是“课前三分钟"。所谓"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每节历史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展示自我特长的方式,以提高内初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标中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环节的设置, 能让学生们展示自我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提高内初班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区内初中班是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参照内高班的办班模式,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库尔勒和阿克苏8个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 。内初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管理,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初班统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各办班学校坚持"严、爱、细、实"的管理原则,结合实际学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具体的配套管理办法。

但是随着内初班的逐年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内初班教育教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内初班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是个形式,做做样子,不够重视,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内初生知道要上课前三分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上课前三分钟?同样有些老师也只是照抄统一的课前三分钟的教案,课堂中只是让同学们读读而已,就匆匆进入新课的讲解,这样的低效的过渡到课堂中,课堂教学也必将是低效的。那么怎样提高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目前一个最紧要的问题之一。提高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教学质量不仅是让新疆的历史教学与内地接轨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教学效果的原则与策略

为了提高区内初中班学生的国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有效地开展内初班历史学科的课前三分钟呢?

首先、明确课前三分钟策略的内涵,即利用课前预备铃到正式上课之间的三分钟时间,采用讲故事、朗诵、背诵、表演、吟唱等形式,回顾、巩固、拓展、延伸当堂课所上的历史学科知识,为当堂课顺利进行营造氛围,做好铺垫,最终为促进当堂课的有效而发挥作用。

其次、遵循有效开展课前三分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学科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应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课前三分钟,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这个环节的有效开展能使内初班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学以致用的原则。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而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使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思考,真正做到心、口、手、脑并用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肯定与激励的原则,在课前三分钟这个蕴涵着平等观念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大部分内初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起来。

再次、准确把握课前三分钟有效开展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内初班来说历史学科的“课前三分钟”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内初班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而确定。针对内初班的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历史知识面狭窄的实际情况,课前三分钟教学内容多以常识性的人物介绍、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为主,对于民考汉班级来说多以拓展性的历史故事、史学常识为主。在"课前三分钟”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注意学生所展示的内容必须与当堂课所上历史学科知识点相关,还要注意所选内容范围应与内初班学生初中学段水平相符。

对于内初班开展历史学科的“课前三分钟”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法:培养内初班学生读史的习惯,掌握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历史教科书不同于其他教科书,但阅读方法都是相通的,学生可以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应用到历史课堂,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每节课给内初班学生推荐一本好的历史读物,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制作导学案法:师生通过共同编制适合内初班学生的历史导学案,来准确指引内初班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教学质量,从而能达到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艺展示法: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并积极鼓励内初班学生自信的展现出来。例如在讲到京剧知识点时,就请班级里京剧社团的学生来做课前三分钟,介绍京剧的形成过程、特点并现场演唱,即刻抓住所有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内初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时事新闻播报法:学生通过播报员的形式讲述时事要闻,鼓励内初班学生积极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新闻,并鼓励他们对时事进行简要的评论,培养内初班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

三、提高内初班历史学科“课前三分钟”教学效果的作用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是培养内初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项训练”。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是连接课间与课堂的“桥梁”。不仅可以拉开历史课堂精彩的序幕,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提高内初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识、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健康个性、最终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充分利用这三分钟,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为历史教学添砖加瓦。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窗户”。

同学们借助课前三分钟的开展了解趣闻轶事,演讲的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加入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升,班上其他同学也可以借助三分钟演讲了解国内外新闻,增加自己的见闻拓宽知识面。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开展是培养内初班学生才艺的“舞台”。历史教师通过班主任深入挖掘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特长,给这些学生创设展示的舞台,给他们搭建更多的展示自己、完善自己的平台。鼓励他们自信、大胆的展示出来,去带动其他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内初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还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历史的热情,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

总之,历史学科中有效地开展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内初班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激发内初班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内初班学生更好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内初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高度的重视和认真地开展好历史学科的课前三分钟教学,以达到培养内初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慧. 对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学效果分析[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18).

[2]黄家策. 课前三分钟的教育增值实践与探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 000(005):17-19.

[3]张锦云. 激活兴趣,寓教于乐,提高效果——历史学科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10, 000(008):169-169.

新疆烏鲁木齐市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作用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用课前三分钟点亮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课前三分钟”德育渗透设计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