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课前三分钟点亮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2017-06-26钟晓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钟晓玲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广州

【摘 要】在一节课伊始的三到五分钟时间里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讲故事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被师生亲切地称为“课前三分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课不仅训练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锻炼。课前三分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利用好这三分钟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的能力。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表达所见、所闻、所感的舞台,更为学生接受和喜爱。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初中,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相较于城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农村的孩子在信息接触面、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也较城区的孩子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比较拘谨,不善于与人交流,一说话脸就红等。作为农村中学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不能因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程度相对滞后就弱化甚至忽视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重于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并把一种美好的情感内化于心,而课前三分钟讲演就是这么一种有益的方式。

一、充分认识“课前三分钟”的功能和作用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把生动活泼的课前三分钟讲演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首先,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明了、轻快、准确、令人信服。通过讲演展示,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传。在“三分钟”的展示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前三分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讲演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前三分钟”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讲演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

第四,“课前三分钟”讲演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为了准备讲演展示,学生要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进行认真地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论述,这些都要进行认识、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学生讲演展示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同年龄段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比较推崇“三阶段”讲演能力培养:七年级阶段偏重于记叙性文体,更多积累写人叙事的语段,这个阶段适宜开展讲故事、说身边事等活动;八年级阶段偏向议论型、鉴赏型,适宜开展读后感、观后感活动;九年级则配合中考复习,让学生关注时事,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适宜开展演讲展示。

七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一切都刚刚开始,这个阶段侧重于讲述。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八年级阶段学生对学校环境熟悉了,知识增长了,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这个阶段可以先开展“诗文朗诵”活动,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诵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在课前三分钟展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崇拜的名人和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价值观。

九年级阶段学生知识面较广,查阅、理解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和组织资料方法,学生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评论时事,适时开展演讲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三、注重指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重要的成长期和形成期,特别需要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学生“课前三分钟”之前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首先要教会学生什么是讲演,了解演讲、讲述和朗诵的区别,然后教会学生怎么写讲稿,在活动开始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教师言传身教,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的“讲演”,让讲演流于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学习需要学生自己来体验和实践,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学生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希望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虽然每次练习只有一个同学,但所有同学都在听,甚至比听老师的讲课认真。为了获得说话成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为了台上那几分钟,学生会精心地去搜集材料。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四、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前三分钟的一系列展示活动,教师应该从始至终参与,要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同时始终要以尊重、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得再什么差,都不要讽刺、挖苦,都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完善、提高自我。

尊重和赏识并不代表要一味的娇纵学生,评价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标准。主要可落实在内容的评价、语言表达的评价、表情和仪表的评价上,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让表现较差者看到差距和改正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而不是停留在别人习惯性或是礼貌性的表扬中做一只井底之蛙。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以展示课前三分钟说话的成果,形成一种动力,不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

课前三分钟既是教师对“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全面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个性,有理由相信,只要高度重視、长期而有效地坚持语文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积极倡导和营建开放、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就一定能点亮语文课堂,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

[2]葛保民.浅谈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J]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12期.

[3]吴如兵.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课堂美妙的序曲.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J],2011年08期.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