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唤回童年,快乐的“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2021-09-10盛青青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人类起始教育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幼儿而言,大自然中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挑战,是激活幼儿身体“细胞”的有利推手。构建“生态童年”,符合幼儿素养教育需求,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本文阐述了“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实践对策,致力于促使幼儿在大自然中“玩中学,学中玩”,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生态化;园本课程;开发实践
幼儿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回归快乐的童年,在愉快的玩耍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积累经验,进而逐步成长。因此,基于“生态学”理论下,开发“生态童年”园本课程,构建生态教育体系,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实际生活的融合,促使幼儿真正快乐成长。对此,本文围绕 生态园本课程开发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真正落实幼儿教育目标。
一、开发“生态童年”园本课程的必要性
网络化、信息代时代下,电子产品、智能玩具的出现,丰富幼儿学习形式、扩充了学习内容,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幼儿局限在高科技的空间内,很少接触大自然,以往幼儿玩泥巴、放风筝的自由感严重缺失,童年该有的快乐已经成为了当代孩子的奢望。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是幼儿家长忙于工作, 忽视了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日常活动中,也只是局限在室内游戏娱乐场所中,限制了幼儿与自然接触机会[1]。另一方面,在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師并没有真正理解让幼儿与大自然环境接触的意义,依然按照自己固有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这对幼儿全方面发展带去不利影响。由此可见,积极开发“生态童年”园本课程,促使幼儿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对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提升感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理论视角下,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实际个性出发,分析其认知规律,整合幼儿园本土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发挥其优势,构建生态化幼儿教育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热情,与大自然亲近,进而感受到快乐、自由,同时,也激发幼儿探索、冒险的精神,“还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生态园本课程的实践对策
(一)生态童年歌谣的开发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南相关内容,明确提出,在幼儿教育中,需要灵活利用社 会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进而传承。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进而增强家乡自豪感。而民间童谣具有悠久文化历史,自然美好的音乐旋律,具有很强感染力,将其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得幼儿在传唱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家乡文化气息。对此,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引入乡土民谣,充分与幼儿的语言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学等内容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幼儿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生活,并在歌谣中感受到快乐,健康快乐的成长[2]。比如民间童谣绕口令《四和十》、《节气歌》、《丢手绢》、《数鸭歌》,教师可以借此开展游戏,营造出愉快的教学环境,并通过童谣使得幼儿理解动词含义、正确用法,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身体动作协调性。
(二)生态童年民间游戏的开发
幼儿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游戏,促使幼儿积累经验、学习,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快乐的,也是童年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可以释放热情,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这非常符合“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需求[3]。对此,幼儿教师应当积极构建民间游戏,丰富生态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促使幼儿与生态和谐发展。比如,《木头人》、《警察抓小偷》、《切西瓜》等传统民间游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自然环境,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鼓励幼儿多触摸、观察,感受周围的环境,从而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增强其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三)生态童年农耕劳作的体验
在开发“生态童年”园本课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充分运用 社区、自然教育环境资源,积极开展生态童年体验活动,提升幼儿对自然、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兴趣。比如,组织幼儿进行“农耕劳作”,分发给幼儿一些植物种子,鼓励幼儿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子,进行“农耕”,并记录自己种植的种子,从发芽到成长再到结出果实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同时,也切身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促使幼儿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可耻,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节约粮食。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在园区内进行锄草,促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伟大,树立劳动光荣意识[4]。
(四)生态童年民俗节庆的体验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俗节庆,开展系列主题,促使幼儿在不同节日活动中, 感受民俗节庆,增强体验感,更加热爱生活。比如,在“春节”临近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中国结、绳子、广彩角、自由刺绣等,让幼儿练习编织中国结,刺绣等,促使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中国结的美,感受民俗节日。而在“端午节”时,幼儿教师带领幼儿裹粽子,享受端午节的乐趣;到了冬至,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包饺子。通过不同主题的民俗节庆,向幼儿渗透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感受活动的美好。
结语:
总之,“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在实际开发“生态童年”园本课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游戏、民间童谣、劳作体验、民俗节庆的优势,促使幼儿更加喜欢亲近自然,提升幼儿探索精神,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幼儿人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盛青青. 《唤回童年,快乐的“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6(44):123-124.
[2] 徐静. 浅析”生态童年”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56(47):170-170.
[3] 马瑾贤. 再探”生态童年”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开发[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67(11):100-101.
[4] 傅雅琴. 新唱吴地童谣 乐享”生态童年”——浅谈幼儿园吴地童谣开展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 2019,67(45):100-10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 2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