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2021-09-10黄永红
黄永红
摘要: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是浙江、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写作部分增加的新型英语高考试题,它是一种融阅读和写作为一体的控制性写作,是对学生英語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考核,也是对老师教学的新要求。概要写作是否得体、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前的阅读效果。笔者经过一年半结合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实践,获得了一定有收效。
关键词:概要写作 阅读教学 语言能力
新一轮高考中,浙江、上海英语试卷增加的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这一新题型,是给考生提供一篇350字以内的短文,要求考生基于对该文的理解写出一篇60词左右的内容概要。它融阅读和写作于一体,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整合在同一语境中,使读与写产生协同效应,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在读与写两者关系中,读是前提、是语言输入,写是结果、是语言输出,概要写作是否得体、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前的阅读是否有效。因此,笔者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来进行培养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教学,取得一定收效。
一、有效选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保证概要写作成功的重要环节。概要写作的素材不只局限于教科书的阅读篇目,教师可以从教辅资料和考试试卷中针对性地选择350词左右的短文供教学使用。由于概要写作要求把较长文章加以压缩,以求简明扼要地概述原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所选文本必须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叙述条理性强。
适合用作应该要写作的阅读选材是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三类文体的篇章,要保证让学生接触这三种不同的体裁,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特定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为下一步的概要写作打好基础。
二、详细指导怎样读
“怎么读”以完成概要写作为目的的文本材料?文章逻辑,提炼主旨大意,分清作者观点和细节支撑,注重阅读文本材料中好词好句的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对概要写作的产出做有效铺垫,搭建好写作的脚手架,教师对学生写前如何开展有效阅读应该提供具体的指导。
读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抓住文章要点。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阅读时把握住了文本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同样,写作时也只有把握好了文本的结构,整体谋篇布局,才能真正做到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对文本结构的剖析,可以从解读标题、浏览段首局、辨别文体、确定主题、关注过渡衔接词等方面进行。有了对文本结构的剖析和梳理,学生就能对文章的文体、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能据此对该文体的整体结构进行模仿,进而搭建概要写作的基本框架,使作品具有逻辑性。
记叙文阅读除明确文章主题外,还应抓住六个要素: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在这六个要素中,所占内容比重最大的是what。引导学生阅读,划出每段的人物时间地点,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再提醒他们有涉及人物时间地点的事件通常也是关键事件,顺便找了相应事件的核心词,同时,要确定文章的线索,归纳故事的背景、过程、结果。做足了以上铺垫,用自己的话将要点组织起来,概括成一段约60词的通顺概要就不难了。
说明文体的阅读材料内容大致可分为现象揭示类、利弊对比类和研究显示类。指导学生首先弄清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弄清了每段的主要内容后,就按照概要写作的几个原则对其进行连接,在连接段落时需要添加必要的连接词使其通顺连贯即可。
议论文体的阅读材料主要有现象分析和利弊观点对比两类。 现象分析类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话题或某种现象,找准用用以支撑话题的论据; 利弊观点对比类的阅读教学,在篇章结构分析上的指导是重点,找准具有利弊两方面的核心事由,阐述事物正反两方面的例证。
此外,在搭建概要写作支架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情感态度,设身处地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如此,学生在写作时才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正确的态度”。“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意引领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学生就能更好地在写作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旦被激发,学生的写作内容将更加丰富”。
新题型、新要求的出现,触动了老师的敏感神经,基于阅读的概要写作教学,促使老师针对新要求迅速做出反应,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注意阅读和概要写作的内在联系,把文本阅读理解和概要写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融入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再写作,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程晓堂、赵思奇,《课程. 教材. 教法》 ,2016,(05):79-86。
(2)《融概要写作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孙惠清,《英语教师》,2016,(19):119-123。
(3)《基于体裁教学的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实证研究》 ,程曼露,江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