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理论读书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2021-09-10张雪玲
[摘 要] 立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改革建设要求,以高校理论读书社为实证研究视角,论证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探索其在思想引领、时代导向、情怀培养和实践育人等方面的价值意蕴,并结合实际工作就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办法,研究结果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路径探索及提高其实效性、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具有一定意义,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理论读书社;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依托理论读书社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为例”(JAS180698)
[作者简介] 张雪玲(1989—),女,福建漳州人,硕士,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1-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1-30
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质就是不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人,更要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为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打开了新的思路。
一、广泛推广理论读书社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是一个严峻、重要、现实的问题。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这是最根本的政治底色。因此,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立足新时代,全面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以下简称“理论读书社”)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成立的,以专家解读新思想为品牌活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升理论水平、领悟中央政策精神,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从理论自信到实践自觉,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的身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仅依靠平均一周3学时的课时量实际上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客观上需要在原课堂平台上加以延展和拓宽。一方面,高校社团发展的多元化、趣味性符合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短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元素的加入增强了社团在鼓励人、教育人和锻炼人方面的作用,两者产生了互补的效果,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寻求到新的介质。
(三)适应“供需”变化的需要
大学生群體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特别是“00后”进入高校,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大学生相去甚远。需求端的变化倒逼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端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应当做出改革和调整,以解决思想教育内容供给和实际需求不平衡的问题。
理论读书社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朋辈教育的重要作用,着眼于学生思想成长的客观需求,致力于交流、学习、实践三个平台的构建,丰富思想教育的体验感,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二、丰富社团活动,探索理论读书社价值意蕴
(一)重视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读书社思想引领的价值
理论读书社要立足新时代,着眼发展,明确定位。作为理论读书社,首先是立足于理论学习的组织,要旗帜鲜明地突出思想引领的作用,把理论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也是理论读书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如列宁在1902年发表的《怎么办》中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2] (P317,326)同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无法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必须由外部“灌输”进去。近些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忽视学生主体因素的“强制灌输”方法早已无效,但并不意味着“灌输”的理念是错误的,应该调整的是方法,由“漫灌”改为“浇灌”“滴灌”“喷灌”“微灌”的方式,珍惜“拔节孕穗期”的每一次成长契机。这要求理论读书社厘清两条理论学习的主脉络。
一是“读经典、悟原理”。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树立科学的信仰是每个大学生人生的必修课,但是科学的信仰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只有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和领悟才能帮助大学生真正地学懂弄通。现实是原著的学习对于非马哲专业类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艰难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规律的特征,从马列著作中精心挑选出经典片段,按照难易程度和历史发展的进程梳理出学习的顺序,帮助学生开展“进阶式”学习。以理论读书社创造性地开发出“Mark·Marx”的项目为例,结合“00后”新生代旅游网红景区“打卡”的理念,以马克思一生辗转欧洲各地为背景,以作品为珠,以时间为线,将马克思的人生、作品及时代背景串联起来,让学生循着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手握经典“畅游”20世纪的欧洲,寓教于乐,时尚有趣又不失学术底蕴。有别于传统的教条式的灌输,通过虚拟场景沉浸式学习,让青年学生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