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张晓瀛马东堂赵海涛龚广伟魏急波
张晓瀛 马东堂 赵海涛 龚广伟 魏急波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信原理”专业课是高等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阐述了课程组在课程思政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论述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目的,针对课程特点,从立足教学内容深挖思政资源、融合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方面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最后针对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的新要求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大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紧扣学员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通信原理为例”(U2019016);2019年度国防科技大学规划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张晓瀛(1980—),女,湖南益阳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线信道建模、宽带无线通信研究;马东堂(1969—),男,安徽灵璧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宽带通信与网络、物理层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1-0080-04 [收稿日期] 2021-02-03
我校“通信原理”课程由电子科学学院开设。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每年以必修和选修形式上课的学生人数达到600~700人,服务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工程等多个隶属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该课程基础性强、受众面广,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德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院校高等教育正处在不断加速发展和变革之中,教学改革需要紧贴时代需要,顺应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维、新趋势和新方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明确要求,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的角度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有关指示的内涵和深意,并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一、立足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资源
“通信原理”的课程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在能力层面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以外,也要从协同育人的角度促进学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国家和军队通信事业献身的精神。专业课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把通信知识和思想政治内容通过隐性或显性形式巧妙结合起来,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发掘,下面给出“通信原理”课程中与教学内容深入结合的几类课程思政资源。
(一)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向學生介绍通信技术发展历史是“通信原理”绪论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以往在介绍通信技术发展简史时,教师通常单纯地按照追溯各项技术发明起源的方式讲授,由于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历史上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导致整个技术简史内容中西方强国发展、外国科学家内容介绍占据绝大部分比重。在引入课程思政要素之后,我们改进了纯技术路线的讲授方法,重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几代通信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的不懈奋斗下,我国通信产业摆脱了依靠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发展的困境,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通信技术和设备输出大国。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经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成长史精辟地总结为: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2]。2G时代,中国引进欧洲和美国标准,因为缺乏专利技术,每年都要向欧美交巨额的专利费。3G时代,以大唐通信为首的中国通信人承担了提交中国3G标准提案的任务。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将中国TDS-CDMA、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 3G国际标准。4G时代,我国提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 Advanced技术方案成功胜出。目前,中国就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发放5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元年。中国通信的龙头企业华为、中兴等取得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核心必要标准专利,将引领中国乃至世界进入数字工业4.0时代。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奋斗史,是无数中国通信人智慧、汗水、魄力和前瞻思想综合作用下的胜利史,将大大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度。
(二)培养爱国情怀
在“通信原理”知识点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中国通信人矢志科研、为国争光的故事,介绍极为代表性的爱国科学家、企业家事迹,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情怀。
在讲第三章模数转换的PCM技术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著名专家邬贺铨院士的事迹。邬院士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PCM30路复用设备、STH-1/STM-4复用设备、155/622Mb/s SDH光纤通信系统等,这些研究工作实现了这些数字电话重要装备的国产化,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对我国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讲授第二章信道中电磁传播模式时,介绍我国张明高院士在1962年至1977年,躬身对流层散射理论实验和研究15年,经过科学测量和严谨创新的数学演算,提出了全球适用的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算方法,1990年被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采纳,取代了美国NBS方法和法国方法,为我国赢得了声誉。张院士还主持研究确定了一套适于中国及邻近地区卫星通信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电波预测方法、海面反射衰减预测方法,这些理论成果为我国有关卫星和飞船的通信系统的论证和设计提供了电波传播方面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