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英语多媒体课件设计

2021-09-10杨颖珊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

杨颖珊

摘 要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具有整合性,它是根据整合后的主题意义,规划整合的教学内容在课件中的板块结构,重组资源设计而成的。课件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桥梁,起到不可缺失的助力作用。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通过在主题界面凸显育人目标、在教学全过程渗透育人思想、在板块设计中体现学习活动观的理念等方式,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品格塑造,推进深度学习,最终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英语多媒体课件是基于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根据整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后的教学设计,规划主题及教学内容在课件中的板块结构,重组资源设计而成的体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1],其作用是助力整合、关联、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施,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但在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单元整体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重”课件的流程设计,“轻”育人思想的渗透。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关注点仍在课件的界面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即使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但课件的板块设计却没有把单元整体育人目标与课件融为一体,依然习惯性地在课件小结的部分渗透育人的思想,没有将其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中。第二,“多”活动形式的设计,“缺”活动观的能力转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件设计基于小学生的学情,具有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但却容易出现活动的目标维度、层次相似的情况,教师没有基于活动观设计内在关联、螺旋上升的有层次的学习理解、应用迁移等活动,学生学科能力转化受限。第三,“强”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弱”思维和文化品质的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它们共同服务于英语课程的总目标[2]。通过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多次研读和学习,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核心素养目标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但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依然重视语言知识技能训练的板块设计,忽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塑造品格的文化意识板块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例实践,探索出以下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时提供参考。

一、融育人目标于单元主题和教学全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一)在主题界面凸显育人目标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基本要求中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其多媒体课件设计均应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整个单元的主题、单元划分出的分课时主题的设定上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主题界面予以呈现。

笔者在进行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下册单元整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凸显单元育人主题的设定,并通过课件界面清晰呈现育人的主题。例如,原Module1主题是“People”,单元Unit1原主题是“He looks like a cook”,Unit2原主題是“She is very kind”。笔者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法,深入分析和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观,整合成4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课件中的单元主题及分课时主题都清晰凸显在课件的界面(见图1)。

从教师的角度,课件凸显育人思想的单元及分课时主题,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起到导向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语言的学习是以主题为引领的,课件中相互关联的育人主题在色彩丰富的背景和文字构成的界面下凸显,会对学生直接产生感官上的良性刺激,进而通过感官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再次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并帮助他们树立和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从而落实《意见》中“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二)在教学全过程渗透育人思想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德成才。将育人目标融入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作为载体。笔者以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 1 “People”(新课题“Great People”)为例,讲述在教学全过程渗透育人思想的课件设计的做法。

1.导入环节的课件板块设计:围绕语篇主题意义渗透育人目标。Period 2 “Doctors and nurses”(逆行的医生和护士)的导入环节的课件板块(见图2)通过疫情防控期间熟悉的“逆行者”医生、护士和在线上课的教师,导入Unit 1 “Lets talk”关于医生的语篇主题的内容,也关联下一个课时Unit 2 “Lets talk”关于教师的语篇,帮助学生在可理解的生活情境中为学习课文的语篇做好铺垫。“Children have a good instinct of interpreting the sense or meaning of a situation.”[4](孩子们拥有解读可理解的情境或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事物的本能)本课课件的导入环节顺应学生学习的本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熟悉和感动的人物、事件并带着致敬逆行者的想法和心情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用心投入课文的学习。

2.学习应用环节的课件板块:基于语篇的“核心内容”渗透育人思想。从Period 4 “People in harms way”(最美逆行者)学习应用环节的课件板块可见(见图3),课件的选图、应用语言实践的过程都是紧紧联系生活实际、围绕育人目标设计的。在学习理解语篇核心内容后的应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应用核心语言描述“逆行者”来发展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建构新的语言知识,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认知。通过对语篇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也形成了对社会不同职业的正确认知,这对他们未来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对他们良好品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小结和作业环节的课件板块:延续育人目标,培养迁移创新的能力。在每一个Period(课时)的小结和作业布置的课件板块,教师都以不同的视频、图画等形式(如小记者线上采访,收集社会上更多的逆行职业人的新闻视频,运用思维导图小结社会上优秀职业人的外貌特征,布置学生写线上教学期间用心教导自己的老师的小短文,等等),来延续课堂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对整个单元语言知识的内化、重构、迁移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也通过课件的作业设计,迁移和厚植了勇敢和担当的中国文化品格,有效体现了“教、学、评、育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件的设计,都不应是口号式的思政教育,而应是“润心细无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主题导入、情境创设、语篇呈现、语言的应用、迁移创新等环节和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板块设计,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将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课堂实施上升到用语言表达正确的价值观的高度上,体现了语言学习和育人目标的关联和融合。

二、体现英语学科学习活动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新课标》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運用能力。”[5]3

在此,笔者以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下册M1 “People”(新课题“Great People”)Period 3“Our beautiful teachers”为例,简析基于学习活动观内涵所进行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课件板块设计(见图4)。

(一)学习理解板块设计:完成语篇的感知和注意、提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

首先,“Our beautiful teachers”的课件设计是基于课文Unit 2的语篇,通过课件清晰呈现问题“What is she like?”让学生感知和注意语篇的主题——Jiamin的新老师是怎样的老师;其次,在学习理解语篇的过程中,课件起到循序提示的作用,一步步鼓励和指导学生提取和梳理语篇中描述Jiamin的新老师的核心词句,体会语篇文本中人物的描写手法,进而概括和整合语篇的内容,初步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

(二)应用实践板块设计:助力语篇的描述和阐释、内化和运用

语篇学习之后,笔者整合教材“Fun with Language”的学习内容,创设了Jiamin另外4位老师的课件界面,引导学生运用课件上清晰的语篇语言支架,通过描述和阐释来介绍Jiamin的这4位老师。由此可见,结合可理解的语境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不再是词句的记忆与机械的操练,而是语言的内化和运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应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认知,再次重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了语言技能。

(三)迁移创新板块设计:实现思维的发散,评价与创造新语篇

迁移创新板块课件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完成归纳描述人物的词汇、句式和方法的任务,并启发学生转化课文的对话文体为记叙文的形式,写一篇“Our beautiful teacher”的小短文介绍自己的老师,实现了课文知识和文本结构的“迁移创新”,并在自评和互评小短文的环节,挖掘了语篇主题意义及深层的文化品质(尊师和感恩)。

课件板块螺旋上升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学习活动观,提升了学生学科能力,为塑造学生品格、形成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突出思维品质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的一个核心素养,提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5]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中最让老师们感到疑惑和困难的课题。笔者立足实践研究,发现操作性较强的、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课件中嵌入图、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设计不同形式的表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2 “Daily routine”第四课时“My good timetable”的课件(见图5)设计了3种不同形式的表格来完成语篇的学习:第一种形式的表格是学生通过提取和梳理语篇的信息完成表格,有条理地感知、学习和理解课文人物Ben的日常生活规律(Bens Daily Routine),助力语篇的学习理解;第二种形式的表格是学生完成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的时间表(This is our daily routine),运用语篇的核心语言有逻辑地描述和介绍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应用;第三种形式的表格是学生完成“Make a good timetable”的表格作业,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设计居家的体育锻炼项目时间表,再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渗透了坚持体育锻炼的育人思想。

可见,设计不同形式的表格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表格也起到夯实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二)设计多类型思维导图课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摩尔和帕克给批判性思维下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也就是说,批判或评判已有的一种思维,对其思考过程进行理性评估,考量这种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6]。

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1 “People”(新课题“Great People”)单元复习课的课件页面(见图6)嵌入了多种类型的思维导图,笔者以此方式指导学生复习Module1,鼓励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的视角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类型,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小结、归纳Module1的词汇、句式、语法、篇章,最终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Module1进行汇报展示和文章写作。

图6课件的设计帮助学生一步步了解思维导图对复习知识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判断和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已经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深度的过程。而课件设计软件自带的气泡图(Bubble Map)、圆圈图(Venn Map)、树状图(Tree Map)、流程图(Flow Map)等多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汇报展示时插入使用,足见课件本身就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简便工具,这是传统的板书不容易实现的。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主题凸显、教学全过程育人、体现学习活动观的板块设计、不同类型的图表的嵌入等形式,有效地助力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课件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学科新理念的课件设计、制作和实施也能提升教师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推进深度学习,体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朱浦,祁承辉.单元单项要素的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89-91.

[2]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102-1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06-23.

[4]JAYNE M. 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M]. Oxford: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20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刘道义.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