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文物名称的英译研究
——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为例
2021-09-10任晓娜
任晓娜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作为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窗口,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承载璀璨文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底蕴丰厚。随着河南省国际化水平和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的陶瓷器文物英译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致力于研究陶瓷器文化展品领域,多方面调查与研究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的陶瓷器文物展品英译现状。针对博物馆陶瓷器文化展品开展实地调研,拍照收集中国古代陶瓷器文化展品中英对译信息内容,了解博物馆陶瓷器文化展品译文的基本情况,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比探究博物馆的陶瓷器文化展品英译文。
二、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陶瓷器英译现状调查
(一)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主要包括大小写错误与英文拼写问题。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1):
表1 陶瓷器英译拼写错误统计
续表
瓮的英译本为urn,显然在这里拼写错误,使参观者迷惑不解,难以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的社会功能。“青釉暗花鼎式瓷炉”的英译名称中,with误拼为w,是明显的拼写错误。“黑釉橄榄瓷尊”英译名称中vessel一词,错误拼写成vessle。“陶盘”的英译名称,plottery拼写错误。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的陶瓷器文物名称译文中依然存在类似这样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译者应该避免造成语言层面的错误,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原陶瓷文化。
(二)误译
误译是指译文参观者与原文参观者所获取的信息不一致,陶瓷器展品名称翻译用词不准确,未能再现原文陶瓷器名称的文化内涵,甚至给外语参观者传递错误的信息。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2):
表2 陶瓷器英译误译统计
“齐寿”表示长寿的愿望,在英文译本中无法有效地传达文物字间意思,建议修改为 Porcelain pillow with characters“Qi Shou”(longevity)。 青釉的翻译为 Green-glazed或者 Celadon,不能误译为Blue,原文与译文内容意思不符。盂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食物或汤之类的器皿。“狮形青瓷盂”名称翻译建议改译为Celadon Yu vessel with lion-shaped design,更加符合外语参观者的阅读习惯,让外语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原陶瓷艺术。
(三)译名不统一
在走访调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中存在译名不统一现象。虽然陶瓷器名称翻译没有固定的译文,但是同样展品名称的译文应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保持译文的统一性,减少外语参观者的理解障碍。陶瓷器文化展品名称的翻译,要求译者夯实的语言功底,熟练掌握翻译方法与策略以及较强的文物翻译实践能力。该领域翻译工作要求专业的陶瓷工艺知识和陶瓷器行业的英语术语。如彩绘(painted pottery)、天青釉(bluish-green-glazed)、瓷匜(porcelain Yi ewer),装饰法有白地黑花(whiteglazed with black flower)、印花(molded design)、剔花(carved design)、刻花(incised design)等。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3):
表3 陶瓷器英译译名不统一统计
“白地黑花瓷梅瓶”与“白地黑花鸭戏水纹瓷梅瓶”,这两个陶瓷器名称中“梅”是相同的意思,然而译文却不相同。“梅”在翻译界已经有约定俗成的译文,洛阳博物馆提供音译版本不太严谨,应译为prunus,为外语参观者提供更直观的译文。尊是中国古代盛酒礼器,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在“蓝釉双龙尊”名称译文中,译者翻译为pot,该词在陶瓷器译文中多指壶,而不是“尊”。“盒”在英文中有对应的词汇,“彩绘虎纹陶方盒”英译名称采用He,而河南博物院翻译为box。
(四)文化信息缺失
河南博物院和洛阳博物馆的每件陶瓷器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译者应该充分考虑中西方风土人情的差异性,采用合理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全面呈现文物文化信息,才能提高外语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和开拓外语参观者的文化视野。然而,在收集的陶瓷器文化展品译文语料中,有些文化信息不完整,缺少重要的深层文化信息,未能揭示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4):
表4 陶瓷器英译文化信息缺失统计
“粱米粟万”陶仓的名称翻译,直接采用音译liang mi su wan,外语参观者无法理解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粱米粟”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来源,译者应该增加注释解释说明。同样,“春夏秋冬”与“风花雪月”也应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有效传达字面与字间的文化寓意,使外语参观者与汉语参观者获得对等或者相似的文化体验。“白釉珍珠地«水龙吟»瓷枕”为椭圆形瓷枕,上面刻有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该文物名称的英译文应该音译加注释呈现«水龙吟»的大致内容,介绍我国著名诗人苏轼,给外语参观者提供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机会,丰富外语参观者的文化知识,实现传播中原文化的目标。甗是中国古代炊具之一,后期也作为礼器。“绘彩陶甗”的英译名中应增加对“甗”的解释说明,改译为Painted pottery Yan(cooker),更好地传递和发扬中原陶瓷文化。“青花螭兽纹瓷碗”文物“螭兽”的翻译为hornless dragon,使中西方参观者产生不相符的文化意象。陶瓷器展品英译文本应该尽可能贴近原文,最大限度再现文物所蕴含的特定文化因素,并引发外语参观者对中原陶瓷文化的兴趣。
三、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陶瓷器文物名称的英译翻译策略
陶瓷器文物名称翻译策略决定着译者翻译过程中所采纳的翻译手段,策略的选择体现译者的翻译目的与态度。河南博物院和洛阳博物馆陶瓷器文物是中原文化的缩影,帮助外国参观者了解厚重的中原陶瓷文化,传递陶瓷文物的精神能量,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播。译者采纳的翻译方法取决于陶瓷器文物名称的文体类型,博物馆陶瓷器文物名称英译属于应用翻译。应用翻译以传达文本信息为目的,关注文本信息传递效果。当然,博物馆陶瓷器文物名称的英译也要结合展牌大小和规格的情况,译者合理使用翻译技巧与方法,遵循简练原则。根据博物馆陶瓷器文物的文本类型,译者可采纳音译加注释与意译法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陶瓷器文物原有的文化信息。
(一)音译加注释
陶瓷器文化是古代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沉淀的结果,其名称包含的文字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文化特点,甚至有一些生僻字用来指代某种器物。针对名称中包含生僻字、人名或者新概念的这类陶瓷文物,译者可以多采纳音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即汉语拼音加括号补充的方式来传达文物名称信息,旨在保留原文物的文化特色。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还有助于对外推广中国的汉语拼音。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5):
表5 陶瓷器英译音译加注释统计
“金榜题名”在汉语中表示科举得中,此处括号添加succeed in the government examination,为外语参观者详细解释“金榜题名”的真实含义,也传播了中国汉字的文化。尊是古代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少见。河南博物院使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外语参观者了解陶瓷器文物。但是,并非翻译所有的陶瓷器文物名称时,译者都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陶瓷器名称翻译实践中应注意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避免过度音译。译者应该尽可能适当增添文字解释说明,帮助外语参观者理解陶瓷文物的生活与社会作用。匜是古代盥器,此处译者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保留文物原文特色,能更加地道地传递陶瓷文物本质特性并且确保译文的质量。
(二)意译
当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较大时,译者常常采用意译法,以此实现原文和译文内容相符的目的。陶瓷器文物反映着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明,中西方陶瓷器在词汇上具有不完全对应的特点,译者需要采纳意译法,使译文更加符合外语参观者的表达习惯。以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部分陶瓷器文化展品为例(表6):
表6 陶瓷器英译意译法统计
译者在翻译“彩绘鱼纹陶盘”的名称时,“鱼纹”译成turtle and fish pattern。译者基于该文物图案特征和艺术形式,采用意译方法。“定窑白釉镂雕八角兽首瓷洗”的名称翻译,“八角兽首”译成beast head,避免赘述,也能让外语参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白釉红绿彩缠枝花卉纹罐”陶瓷文物名称译为white-glazed porcelain jar with red and green color。由于博物馆展牌大小规格的局限性,译者巧妙利用翻译方法,达到相等的效果,避免让外语参观者产生阅读障碍。“钧窑天蓝釉荷叶花口瓷瓶”的英译名称中,通过采纳意译的翻译方法 petal mouth传达汉语中“荷叶花口”之意,英文表达方式既形象又生动,也符合美学的特性。从该文物的外观可以看出petal为“荷叶”,译者不需要直译该文物名称字面所包括的全部信息,外语参观者也能够领略中原陶瓷器文化内涵与特质。
四、结语
中原陶瓷文化的传播离不开陶瓷器文化展品的英译文本。本论文研究对象为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陶瓷器文化展品,致力于研究如何扩大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陶瓷器文化展品的传播范围,让外语参观者了解中原陶瓷艺术与魅力。通过对陶瓷器文物名称英译语料分类整理,总结与概括博物馆陶瓷器文物翻译策略及方法。从收集的博物馆陶瓷器文物名称英译文本分析得出,目前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陶瓷器文物名称的译文存在拼写错误、误译、译名不统一与文化信息缺失等问题。译者不仅需要忠实再现陶瓷器文物名称中的字面信息,而且要准确有效地传达陶瓷器文物名称中的字间信息,恰当地呈现陶瓷器文物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基于博物馆陶瓷器文物翻译的特点和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英译文本的桥梁作用,译者对陶瓷器文物文本类型与语言特征应该有详细的认知和掌握,通过音译加注释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实现中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综合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