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等效视域下«祝福»杨宪益1980版英译本研究

2021-09-10

现代英语 2021年2期
关键词:杨宪益译本意图

陈 璐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言

鲁迅在20世纪的中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祝福»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民国时期的家庭生活为背景,小说中体现该时代背景的文化负载词语和表达比比皆是。换言之,该作品中所用的词语表达有其特色,即使读者每个单词都认识,也可能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这给文学作品英译带来了一定难度,也是译者应当考虑的问题。杨宪益的«祝福»英译本(1980)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好评,也证明了译者的高超水平。文章以杨译本为例,希望通过对其译本的研究,能为文学作品的英译提供一些参考。

二、«祝福»译本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的译本中,杨译本广受好评,杨宪益夫妇的默契合作大大提高了汉语的正确理解和英语语言的地道表达。此外,两位译者对译本进行了多次润色和修改(1954、1960、1972、1980),使得译本更加完善。因此,文章以杨1980年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往对«祝福»的研究往往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研究其中的文化负载词,或者进行译本的对比研究。然而,这些视角并不全面,少有研究采用语用对等的视角来探讨«祝福»的翻译,因此有待进行进一步探讨。文章从语用对等视角研究杨宪益译本(1980),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贡献力量。

三、理论框架

(一)语用等效

“等效”概念来源于奈达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对动态理论的修正,强调产生相同的影响或反应。英国翻译理论家Leo Hickey认为译者应该让读者产生类似的言后效应。语用效果成为翻译过程的考虑因素。何自然提出了更详细且切实可行的语用翻译策略,将语用对等分为语言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语用对等意味着,既要考虑语言层面最大限度的对等,也要实现社会语用层面上意义的对等传达。那么语用等效是否可以实现呢?人类有着相似的身体经验,这是不同文化群体取得相同或相似理解的基础。Leo Hickey在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中认为绝对的对等无法实现。因此,语用翻译中的对等是相对的,而绝对对等可能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1.语言层面

何自然认为,从语言层面来看,译者需要根据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规律和母语使用者的惯常用法来理解原文作者所隐含和明确表达的内容,并在目的语中进行重构,包括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既定信息意图。从该角度出发,根据英语系统的不同层次,进一步划分为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文本)四个层次以便开展研究。在该层面上,语境是编码在语言内部结构中的,即词语、习语、句子、段落等。

2.社会语用层面

社会语用层面上,译者需要考虑在社会文化情境下的语言使用。要传达该层次的语用效果,译者需要评估植根于不同文化元素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该层面上,语境主要涉及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系统。翻译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过程

(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何自然在«当代语用学»一书中提出了直译、同意表达、顺应译文放弃细节、直译加解释和翻译言外之意的五种翻译策略来实现语用对等。

四、从语用等效视角分析«祝福»的翻译策略

文本采自鲁迅的«祝福»(1994)和杨宪益的译本(1980)。作者对译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探讨,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文章仅在此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基于何自然的观点,文章进一步划分英语系统为词汇、语法、语义、语篇和社会语用五个层面。需要指出的是,每一层面的对等都有利于实现整体的对等。

(一)词汇

例1: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Amah Liu's lined facebroke into a smiletoo,wrinkling up like a walnut-shell.

此处,“脸笑起来”并未直译成face smiled,因为在英语中,该表达并不地道,译者翻译为face broke into a smile,采用了英语中的地道表达,强调了柳妈在谈话中的笑声。“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是前面柳妈笑容产生的结果,因此采用了现在分词来表达逻辑上的关系。此外,译文没有根据原文直译为核桃,而是采用了walnut-shell来表达,此处词语的选取突出了柳妈笑起来的脸看起来像核桃的纹理一样沟沟壑壑,而非形容柳妈的脸像核桃,此处的表达十分形象具体,杨的译文处理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值得借鉴。英语注重逻辑而汉语讲求神似,因此在译文中应体现英汉语言的特色,对用词加以分辨,看是否能传达作者的语用之意。

(二)语法

例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And thesnowflakeshissing down on the thick snowdrifts intensified one's sense of loneliness.

该例中,汉语句子由一个主语“雪花”和三个谓语“落”“听”“使”组成。根据语境,最后一个动作是重点,前两个动作处理成现在分词和地点状语,没有根据汉语语法,处理成三个并列谓语,而是突出了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snowflakes的使用呼应了雪花落下时产生的声音。hiss是指声音听起来像“尖锐的嘶嘶声”,使翻译更加生动活泼。此外,“雪褥”字面含义是一个雪制成的垫子。然而,作者在此实则强调雪之大之厚。译者没有直译,而是使用了目标读者可接受的表达。此处句子语法结构的转换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转为符合英文地道表达的结构。

(三)语义

例3: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

By the time I had returned to my uncle's study,the roof of the house was already white with snowwhich madethe room brighter than usual,highlighting the red stone rubbing that hung on the wall of the big character“Longevity” as written by the Taoist saint Chen Tuan.

译文需要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译者不能识别原文意图,那么就很难进行作者意图的传达。该例中,皑皑白雪把房间映得更加明亮,强调了雪之大之白。在汉语中,因果关系是隐含在语言中的,而在英语中,必须明确表达因果逻辑关系。which made突出了文章的逻辑关系。该例中,主要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的策略,突出了作者意图而非拘泥于原文。

(四)语篇

例4:“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In that case...actually,I'm not sure....In fact,l'm not sure whether there are ghosts or not either.”

此处“实在”和“其实”是表示与前面所述相矛盾的语篇衔接词,后接具体的真实情况,同时暗示前面所说是不确定或不认同的。译文译为actually和In fact同样是基于理解和作者意图的语篇层面的传达。主人公对祥林嫂关于鬼魂存在与否的回答可能并非心里所想。但是由于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又否定了之前的回答。这两个词生动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前者采用了同义表达来翻译,后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五)社会语用

小说标题“祝福”译为“New Year's Sacrifice”,并非根据字面意义进行直译。“祝福”在汉语有两层含义,一是真诚的祝愿;二是春节的祭祀活动。译文中,sacrifice也是双关语,可以是具体的“祭祀”活动,也暗含着祥林嫂是献给旧礼教的“祭品”。祥林嫂死在整个小镇人民的庆祝里,如同腐朽社会的祭品。虽然译文和原文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该译文最大限度地展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总之,此处翻译属于何自然提出的第二种策略。也就是,采用目标读者可以接受的同义表达。

五、结语

文章从语用对等视角对«祝福»的杨宪益1980年版译本进行了研究,基于何自然提出的具体翻译策略,对文章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梳理,语用语言层面关注语言的使用,社会语用层面注重不同社会文化的特点,研究发现何自然提出的所有策略都有所使用,其中直译、直译加解释和同义表达的翻译策略更为常见。文章通过例证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深入阐释。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译者不应拘泥于语言形式,而需要考虑不同语言系统的惯用用法和语言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传达作者的真正意图,实现中西方的有效交流,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杨宪益译本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