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中医药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意义构建

2021-09-09袁源

传播与版权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

袁源

[摘要]岭南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地域性代表,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纪录片《悬壶岭南》的制作和播出,正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对岭南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悬壶岭南》充分运用各种传播策略,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对岭南中医药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意义构建,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岭南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意义构建;《悬壶岭南》

作为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地域性代表之一,岭南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岭南地区作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其地理优势和侨民传统,使岭南中医药文化对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甚至部分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中医药文化在全球主流社会话语权的缺失,再加上传播理念的滞后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始终有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文明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更加有效地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扩大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岭南中医药文化概述

岭南位于我国最南部,是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地域涵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亦即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温病学家彭胜权认为,岭南中医药学是研究岭南地区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对该地区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防治规律的一个学术流派[1]。中医妇科名家罗颂平在文章中指出,岭南中医药学是中医药文化结合岭南文化与南越地理、气候、疾病谱,具有地方用药特点,并吸收融合外来医药文化而逐渐形成的[2]。肖莹、高日阳都在论文中将岭南中医药学定义为,以研究生活在岭南这一特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特定体质、卫生习俗及常见病、多发病为己任,广泛应用岭南地区的医药资源进行医疗和保健的学术流派[3][4]。袁天慧等也在论文中指出,岭南中医药学是伴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在吸收中原地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区特点,形成的具有重视岭南地区的多发疾病,重视岭南地区特产的药材和民间经验,重视吸收新知等特色的医药学派[5]。因此,岭南中医药学是集中研究岭南这一特定区域的疾病和相应的诊疗用药、养生保健方法的特色中医药学术流派。

多年来,岭南中医药人无论是在日常的临床医疗、养生保健活动中,还是在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医药大省,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广东省一直积极运用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方案对抗疫情,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岭南中医药的辩证理论和切实疗效,成了推广和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依据。

岭南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岭南文化密不可分。岭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海外文化的影响,是一种由本根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内涵丰富的复合型文化,具有兼容、多元、開放、务实等多种特性。岭南文化是岭南中医药学植根的沃土,岭南中医药学是岭南文化的充分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中医药文化。

二、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纪录片《悬壶岭南》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即中医药文化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递、共享及发挥影响的过程。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各种形式中,大众传播媒介以其众多的传播受众、灵活的传播手段和广泛的传播影响力,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一种具体艺术形态,纪录片具有记录社会、诠释历史、传承文化、跨文化传播等功能[6]。以纪录片的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知识和思想理念直观化、形象化、通俗化地呈现给观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受众的范围,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达到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

2018年3月播出的纪录片《悬壶岭南》,正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对岭南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播的一次成功尝试。该片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历时三年拍摄完成,是一部全方位描绘岭南中医药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也是广东省文化强省和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悬壶岭南》运用多种传播策略,开创了集中探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先河,对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悬壶岭南》定位精准,主题明确,立足岭南地区医学和文化,充分凸显岭南特色和底蕴,对岭南中医药文化历史进行追根溯源,为整个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悬壶岭南》总共十二集,每集以人物和故事为主线,汇聚广东省100多位中医药工作者,揭秘岭南中医药行业的独特技艺,诉说岭南中医药人的感人故事,着重记录岭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传承的壮举,传递岭南中医药人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高尚情怀。

该纪录片首先从各集的命名上就力求突出每集不同的主题,体现岭南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底蕴。该纪录片在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和国人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将每集以四字词语命名,分别为《瘴地春秋》《名医流芳》《道地南药》《岭南药匠》《药业传奇》《杏林之光》《岐黄异彩》《民间中医》《大师之路》《养生民俗》《未来之路》和《中医师承》。同时,在各集主题内容的选择上,该纪录片更是凸显了岭南中医药文化的自身特色,如《瘴地春秋》讲述了岭南从古代的瘴疠之地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医药热土的艰辛历程;《道地南药》《岭南药匠》《药业传奇》聚焦岭南中药行业的发展,分别介绍岭南道地药材的种植生产,各路药工的独家技艺和药德,以及岭南老字号制药企业的传奇故事和创新举措;《杏林之光》和《岐黄异彩》讲述了岭南中医药人利用各种特色疗法和独创医术治病救人的故事;《大师之路》和《中医师承》在推介岭南中医大师的同时,总结了岭南中医药人把传统师承教育和现代化的中医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未来之路》指出了岭南中医药事业向外传播的途径和未来发展的道路。

三、岭南中医药文化在《悬壶岭南》中的意义构建

纪录片《悬壶岭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对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意义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立人:塑造岭南中医药人的多元形象,构建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是每个文化群体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群体的特征。文化身份向人们告知“我们是谁”,是某一特定文化中各种因素总和的体现。

岭南中医药人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主体和传播主体。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岭南中医药工作者的坚守和奉献,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悬壶岭南》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岭南中医药史上一个个鲜活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具体事迹,着力塑造岭南中医药人的多元形象,构建岭南中医药人的文化身份。

纪录片首先塑造的是岭南中医药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者形象。纪录片中呈现的从晋朝时问道罗浮的“岭南医祖”葛洪和女医鲍姑,到清代弃官从医的何梦瑶和陈伯坛,近代骨伤科名家何竹林、李广海,再到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周岱翰,无一不是仁心仁术、妙手回春的名医。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探索岭南中医大道,在各自的领域里实现了作为医者的人生价值,为岭南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纪录片其次塑造的是岭南中医药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教育者的努力。许多岭南中医药人既是名医,也是名师。比如,在第九集《大师之路》中介绍的岭南妇科圣手罗元恺,他不仅开创了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从教60年来,他带出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都成为独当一面的中医骨干。正是因为岭南中医药人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以师承教育的形式,言传身教,并结合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才使岭南中医药得以薪火相传。

纪录片最后塑造的是岭南中医药人作为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在《悬壶岭南》中,上到国医大师邓铁涛为保护和振兴中医药文化发声呐喊的义举,下到“太医张仲元”凉茶品牌的拥有者培养海外消费群体,想把凉茶铺开到非洲的梦想,各路岭南中医药人都在为弘扬和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从中药饮品到各种中药制药技术的革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专门服务中医的手机应用App、中医药文化进校园“6+1”广东模式,都是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岭南中医药人传承中医药传统,助力岭南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种种创新之举。

《悬壶岭南》所塑造的岭南中医药人的多元形象,构成了岭南中医药人的独特文化身份和文化特性,体现了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兼容和多元。

(二)释道:展现岭南中医药的特色和价值,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一般是指某一文化群体中的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认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凝聚广大中医药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人文基础。

岭南中医药文化承袭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同时又因时、因地、因人形成了适应岭南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本土医药文化。岭南气候温暖潮湿,人们的体质普遍偏湿热。岭南的医家针对本地疾病谱,在防治伤寒、温病、时疫以及骨伤、妇科、儿科等疾病方面都颇有建树[2]。在治疗方法上,岭南中医药除了主流的汤药方剂,又以推拿、针灸、正骨等疗法为盛。《悬壶岭南》通过将人物和故事结合,详细介绍了各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雷火灸、火龙灸、陈式飞针、铜砭刮痧、竹罐疗法、点穴疗法等。纪录片中还多次提到在面对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岭南中医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岭南中医药的独特价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抗疟专家李国桥、宋健平为代表的岭南中医药工作者就长期战斗在抗击疟疾的第一线,他们利用青蒿研发治疗疟疾的新药,在亚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展开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国医大师邓铁涛、岭南温病大家刘仕昌纷纷开出辩证治疗“非典”的中医药处方,广东省中医院在利用中医治疗方案救治本地病人的同时,还派出专家支援香港抗击疫情。相比西医治疗,广东中医治疗方案因为退热快不反复、人均住院日少、病死率低等特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

岭南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天然药用植物的资源库,盛产的中药材超过4500种。《悬壶岭南》第三集《道地南药》先后以岭南特产化州橘红、阳春砂仁、新会陈皮、东莞沉香的生产和制作为例,形象地解释了“道地”的涵义:每一种生物都有其最适应生长的境域,中药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必须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凸显疗效,实现药材价值的最大化。从《悬壶岭南》的第四集和第五集中观众们可以了解到,在保证中药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岭南中医药人秉持“生产纯正中药”的信念,一直在不断努力,小到各路药工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大到陈李济、冯了性、黄祥华、太安堂、潘高寿等老字号制药企业的产业加文化的升级发展路线,都是岭南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悬壶岭南》对岭南中医药的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独特疗法以及中药资源和中药制作产业的展示和解读,让观众们能够深入了解岭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认清岭南中医药的现实价值意义,体现岭南中医药文化务实致用、勇于创新的特性。

(三)传理:传递岭南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7]。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中医药文化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和坚实基础。

由于岭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岭南人民出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一直以来对中医药的认同度和信赖度都比较高,利用中医药进行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觀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岭南人民的心中。传统中医讲究的“药食同源”理念,被岭南人民以凉茶、药膳、煲汤等形式,融进了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形成了与中医药息息相关的岭南特有习俗。《悬壶岭南》第十集专门讲述了岭南地区的养生民俗,以不同地域三户人家的故事为例,介绍了广府地区的老火靓汤、客家地区的米酒艾粄和潮汕地区的草粿栀粿等各式“就地取材、应时而食”的药膳小食,生动阐释了岭南人民“春祛寒、夏防暑、秋降燥、冬进补”的养生理念和习惯。纪录片中多次介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作为岭南中医药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岭南中医药文化中注重“防病于未然”的理念,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岭南民间得到广泛应用,王老吉、徐其修、黄振龙、邓老等众多广东凉茶品牌更是将岭南的凉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除了“药食同源”,《悬壶岭南》还传递了“医武同源”“医艺同源”等中医药文化理念。“医武同源”揭示了武术和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守望者的共同文化身份。广东佛山自古就是武术之乡,很多出生于此的医者也都是习武出身。正骨名医李广海就是佛山著名武馆“鸿胜堂”的第三代弟子,武术功法不仅是他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其治疗跌打损伤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行医实践,他创立了佛山李氏骨科,推动了岭南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悬壶岭南》第七集《岐黄异彩》中介绍的“点穴疗法”是一种将传统武功点穴原理和中医脏腑学说相结合的独特疗法,以指代针,讲求气、力、劲统一,在治疗中风偏瘫等疾病方面有着神奇的功效。《悬壶岭南》第十二集《中医师承》中介绍的中医音乐疗法,通过焚香、品茶、听琴、吟唱等传统文化形式,结合经络穴位治疗等其他中医手段,来实现治疗效果。这也是中华“和”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实用价值。

《悬壶岭南》通过具体的事例对抽象的中医药文化理念进行解读和阐释,传递了岭南中医药文化“天人相应,因地制宜”的精神内核,有助于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和传播。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岭南中医药文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对岭南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从而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凸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作为首部全面展示岭南中医药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的大型人文纪录片,《悬壶岭南》充分运用各种传播策略,成功引领观众走进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从构建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等各方面,对岭南中医药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意义构建,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探索更多有效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扩大岭南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彭胜权.发挥岭南医学优势提高中医学术水平[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1):1-4.

[2]罗颂平.岭南文化与岭南医学特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09):818-820.

[3]肖莹.试论岭南医学发展的文化特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3):225-227.

[4]高日阳.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浅谈[J].国医论坛,2008(01):44-46.

[5]袁天慧,冼绍祥,杨忠奇,等.岭南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J].中医杂志,2013(03):266-268.

[6]張晨曦.中国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124-125.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展困境与前景展望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修辞范式探究